◎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诗 人 的 孤 寂
    朱光潜
      心灵有时可互相渗透,也有时不可互相渗透。在可互相渗透时,就可以默然相喻;在不可渗透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   
      比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嗅的完全相同么?你我所联想的又完全相同么?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一般人较量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以为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草么?
      凡是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透;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透。一般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可以从这个心灵渗透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
      诗人所以异于常人者在感觉锐敏。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常人所忽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根源。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一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
      诗人有意要“孤芳自赏”么?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么?他感到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么?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一块地赞叹感泣。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
      一般人在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天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到处探头探脑。他真是一个怪人!——一般人对于诗人的了解就是如此。
      一般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么?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节礼么?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个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定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表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欣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 “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么?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曲愈高,和愈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修养越高,他引发的共鸣就越少。
    B.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格调越高昂,他所得到的赞同就越少。
    C.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观点越是独特,他获得的认同也就越少。
    D.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刻画的事物之间的差异越大,他的知音就越少。
    2.根据原文的内容,对“诗人的孤寂”的表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不想孤芳自赏,他把所见所感写出来就是渴望同别人交流,但是他是失败的。
    B.常人对诗人的观察只限于日常行为等外在方面,得出的结论是诗人的行为古怪。
    C.诗人就是创造者,真正的诗人不能因循守旧,要在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   
    D.人们购买诗人的印刷精美的诗集,只是为了赶时髦,扮高雅,并不是真正欣赏诗人。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意在告诉我们,绝无隔阂的心灵沟通是不可能的。
    B.最后一茎干草压死骆驼的典故告诉我们,事物的质变总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的。
    C.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是因为他较常人在感觉上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 
    D.除主观因素之外,导致诗人孤寂的客观原因是常人感觉迟钝,心灵麻木,思维定势。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B.世祖之/善:赞同
    C.为为讳乎/首:首领
    D.半年可/讫:完毕
    2.下列句子全能直接表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于是向皇帝隐瞒罪过,结果因此被杀。
    C.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他受贿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就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4.翻译下列句子。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孤,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  歌  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各种苦涩味似乎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 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何也? 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     
    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
    2.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但这次他醉酒驾车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中国的出口首当其冲,外部需求的萎缩,使得许多厂商减少了投资计划。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支柱的出口和投资不振,迫切要求政府迅速做出反应。  
    C.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
    D.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一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心,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不同的法官裁判同一案件,判决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同案不同判”的怪现象让法律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B.记者在此次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了解到,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这份“春风送岗位”活动宣传材料提醒外出务工人员要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开设的就业服务机构求职,以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D.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作品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尼采把梦和醉看做两种基本的艺术状态。除梦之外,酒与艺术也有不解之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酒只是工具,只要能达于醉的状态,没有酒也可。天下酒徒未必都是艺术家,大艺术家往往无酒而常醉。    
    ①曹操“对酒当歌”,李白“斗酒诗百篇”,欧阳修自号“醉翁”
    ②醉打破日常生活的藩篱,使人与山水相融合,与宇宙相融合
    ③中国文人中多爱酒之人
    ④不过,正如欧阳修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 仿照下列例句再写两个句子,所写句子必须涉及《红楼梦》中的人物
    多愁善感, 黛玉悲葬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中新网3月27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首尔核安全峰会将于27日发表《首尔公报》后落幕。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销毁核武器的原材料,加大核能设施的保护力度等。  
      据悉,《首尔公报》的主要内容将包括裁减“武器级核原料的库存”;加大对核能设施的防护力度;预防核与放射性物质的非法交易等。同时,与会各国还将发布各国销毁民用高浓缩铀(HEU)或采用民用低浓缩铀(LEU)替代的计划。  
      韩国政府一位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布公报后,全球范围内有望销毁能制造数千枚核武器的HEU。     
      本届首尔核峰会有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和4个国际组织代表参加,将就裁减核物质等问题达成协议,并发表联合公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将于2014年在荷兰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正要填一口枯井的时候,一头毛驴掉到了井里。井很深,那头驴子又很老,人们想尽办法,也没能把驴子拉出来。尽管驴子哀怜地求救叫喊,无奈之下,人们还是决定埋了它。当第一铲泥土落在枯井中时,驴子叫得更响了,它显然明白了人们的意图。可是,当第二铲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却出乎意料地安静了。
      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惊人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们踩在脚下,让自己登高一点。
      人们不断地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并把它们踩在脚下。就这样,驴子随着泥土的抖落不断登高,最后竟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地走出了枯井。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