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阿庆
    丰子恺
      ①我的故乡石门湾虽然是一个人口不满一万的小镇,但是附近村落甚多,每日上午,农民出街做买卖,非常热闹,两条大街上肩摩踵接,推一步走一步,真是一个商贾辐辏的市场。我家住在后河,是农民出入的大道之一。多数农民都是乘航船来的,只有卖柴的人,不便乘船,挑着一担柴步行入市。  
      ②卖柴,要称斤两,要找买主。农民自己不带秤,又不熟悉哪家要买柴。于是必须有一个“柴主人”。他肩上扛着一支大秤,给每担柴称好分量,然后介绍他去卖给哪一家。柴主人熟悉情况,知道哪家要硬柴,哪家要软柴,分配各得其所。卖得的钱,农民九五扣到手,其余百分之五是柴主人的佣钱。农民情愿九五扣到手,因为方便得多,他得了钱,就好扛着空扁担入市去买物或喝酒了。  
      ③我家一带的柴主人,名叫阿庆。此人姓什么,一向不传,人都叫他阿庆。阿庆是一个独身汉,住在大井头的一间小屋里,上午忙着称柴,所得佣钱,足够一人衣食,下午空下来,就拉胡琴。他不喝酒,不吸烟,唯一的嗜好是拉胡琴。他拉胡琴手法纯熟,各种京戏他都会拉。当时留声机还不普遍流行,就有一种人背一架有喇叭的留声机来卖唱,听一出戏,收几个钱。商店里的人下午空闲,出几个钱买些精神享乐,都不吝惜。这是不能独享的,许多人旁听,在出钱的人并无损失。阿庆便是旁听者之一。但他的旁听,不仅是享乐,竟是学习。他听了几遍之后,就会在胡琴上拉出来。足见他在音乐方面,天赋独厚。  
      ④夏天晚上,许多人坐在河沿上乘凉。皓月当空,万籁无声。阿庆就在此时大显身手。琴声宛转悠扬,引人入胜。浔阳江头的琵琶,恐怕不及阿庆的胡琴。因为琵琶是弹弦乐器,胡琴是摩擦弦乐器。摩擦弦乐器接近于肉声,容易动人。钢琴不及小提琴好听,就是为此。中国的胡琴,构造比小提琴简单得多。但阿庆演奏起来,效果不亚于小提琴,这完全是心灵手巧之故。有一个青年羡慕阿庆的演奏,请他教授。阿庆只能把内外两弦上的字眼——上尺工凡六五乙让一一教给他。此人按字眼拉奏乐曲,生硬乖异,不成腔调。他怪怨胡琴不好,拿阿庆的胡琴来拉奏,依旧不成腔调,只得废然而罢。记得西洋音乐史上有一段插话: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小提琴家,在一只皮鞋底上装四根弦线,照样会奏出美妙的音乐。阿庆的胡琴并非特制,他的心手是特制的。  
      ⑤笔者日:阿庆孑然一身,无家庭之乐。他的生活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可见音乐感人之深,又可见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原载1983牟2月9日《文汇报》,略有删减)
    注:①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漫画家、作家。②上尺工凡六五乙仕:中国传统记谱方法“工尺谱”的记音符号。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阿庆对生活要求不高,做“柴主人”所得的百分之五的佣金,足够他一人衣食之用。他没有其他嗜好,把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在胡琴上。   
    B.阿庆有空闲(半天工作),有学习条件(可免费听留声机),有表演舞台(夏夜的河沿),有崇拜者(一青年拜师),这些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才能。   
    C.作者先写琵琶不如胡琴动人,钢琴不如小提琴好听,再写阿庆用构造简单的胡琴演奏,效果不亚于小提琴,最后水到渠成,点明阿庆心灵手巧。   
    D.文章有很多对浙西乡土风情的描写,这些描写,除了交代主人公阿庆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江南水乡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E.文章语言别有风味,有典雅的文言,如“商贾辐辏的市场”“只得废然而罢”,也有通俗的口语,如“他得了钱” “就好扛着空扁担人市”。   
    2.作者用哪几件事来表现阿庆的音乐天赋?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阿庆这一形象,探究作者提出的“精神生活有时可以代替物质生活”的观点。 
                                                                                                 
    4.阿庆是甘于淡泊的,你赞同他的生活观念吗?请围绕“淡白人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200字左右)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逞能 急公好意 (zhì) 相关(qī)
    B.酩酊 川流不息 牙(zhuǎ) 还珠(dú)
    C.譬如 华而不实 (jiān) 窗明净(jī)
    D.箕据  鳞次栉比 (jiān) 力能鼎(gāng)
  • 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蔡晓明同志在会上发表了讲话,表示愿意在全市人民的目光关注和监督下,卧薪尝胆谋发展,披肝沥胆为人民,实实在在地为赣州人民多办一点事情。   
    B.钱兰根在阿根廷侨界素有侠义之名,因为他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为人豪爽,急公好义。“除了老婆和孩子不能拿走,家里的东西喜欢什么就拿走。”这是钱兰根经常对朋友说的一句话。   
    C.城外唐家湾,是鱼舫聚集之所,每日东舫西舫,鳞次栉比,笙歌如沸,粉黛如云。   
    D.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12日说,不需要美国对俄罗斯武器出口“指手画脚”。
◎ 2012年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据报道,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宾,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造成的。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   
    D.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行。
  • 下列依次在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人的视觉接受神经系统对黑白特别  (1)    ,这是因为构成人的视网膜边缘的一亿多个视杆细胞分辨黑白的本领特别强,即使   (2)   ,也能    (3)    一个由明暗组成的黑白世界。可见,    (4)  从而为黑白摄影被人的视觉接受及欣赏奠定了生理和心理基础。      
    ①敏感
    ②敏锐
    ③在深夜感觉不到色彩
    ④在感觉不到色彩的深夜
    ⑤感受  
    ⑥感知  
    ⑦观众的视觉有优先唤起黑白的能力  
    ⑧黑白有优先唤起观众视觉的能力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⑦  
    C.①③⑥⑦    
    D.②④⑤⑧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捞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日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日:“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面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怀政      惩罚   
    D.元吴攻延州,武事久      延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李迪字复古,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久不得②周怀政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早,问何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至于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4.李迪以其胆量勇气成就美名,一个新时期的青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必颏有坚持正义的勇敢精神。你是怎样认识勇气的?请结合实例谈一谈。(不少于200字)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材料,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6处)。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孟子·公孙丑上》)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
◎ 2012年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活着的伤疤
    牛  汉

      从口外草地回来的人,身上多半带着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伤疤。如果伤在手上脸上,谁都看得见,而有些伤是很难看得见的。首先,他就不愿让谁看见,而有些伤,即使让你看,你也看不见。这些伤,痛在骨头里,只能从他们艰难的步态(并非由于衰老,他们大都不过三十凡岁的人)和深重的哮喘声中,猜想到他们曾经遭受过难以想象的磨难和病痛,小灾小病难不倒他们。
      秃手伯失去双手,一目了然,他无法瞒过谁,但是他那满胸脯的伤,却从来不让人看。
      我也只见过一回。
      有一年夏天,他一人在河里洗身子,我悄悄地游到他身边,想代他擦擦后背,才第一次窥见他胸脯的伤疤(只听说狼差点把他的胸脯撕开)。不见则已,一死真让我吓得目瞪口呆。这哪里是伤疤?我心想,能回来已有两三年,再早的伤也早该结疤,但现在看见的是血淋淋的一个胸脯。我觉得血还不住地在流,映着夕阳的光辉。秃手伯的满胸脯伤疤,像多年之后我见到的红珊瑚,从形象到颜色,都十分相像
      我惊奇地对秃手伯说:“伤口还在流血,可不能见水!”
      秃手伯很平静地说:“不碍事,早已不见血了,这叫红疤。很不吉利。”
      秃手伯用手抚摩着自己多难的胸口,叹了口气,说:“红疤,就是说这伤还没有死。”还没死?”伤还有不死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是的。没有死,伤还活着。天阴下雨时它不让我安生,整个心口还像那只狼在咬我撕我。”
      我禁不住去摸摸秃手伯痛苦的血红的胸脯,他没有阻拦我,我不敢用手摸。生怕血冒了出来。
      “愿意摸就摸摸,不碍事。”
      “疼吗?”
      “不疼。”
      是的。伤疤显然没有死。我觉得它还在折磨他,哪有不疼的伤?尤其这红疤,还活着的伤疤,更不能轻信它。
      几乎没有摸到一点光滑的好皮肤,蚯蚓似的隆起的密密的伤疤,仿佛在蠕动着,它们比好皮肤还要硬得多
      一条奈隆起的弯曲的伤疤里,似乎都生出了自己的筋骨,自己的血管,自己的神经,自己的记忆,难怪它不死!
      几十年过后,我才知道伤疤也是一种生命。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
      记得过了好多天,我问秃手伯:“你胸脯上的那些伤疤为什么不愿意让人看见?”
      他皱着眉头说:“伤疤千万不能露给别人看,不能让人为自己承担痛苦,更不愿让谁可怜。”
      以后我再不向他提伤疤的事。我跟他常常一起吼唱西口调。
      ……
      有关伤疤的道理,半个多世纪之前,秃手伯就对我讲过,当时我并不理解。直到我的身上心灵上,带上了许多伤疤,也很大,也很深,而且有的到我死后,可能仍然活着不死,我才真正地悟知了伤疤这个活东西。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以“活着的伤疤”为题,起到了线索作用,它贯穿全文。文章开头由“口外草地回来的人”的伤疤写起,写到秃手伯隐秘的满胸脯的红伤疤,突出其“不死”的内涵,结尾又写到“我”的身心上的伤疤,逐层递进,文意不断丰富深厚。   
    B.“活着的伤疤”指的是秃手伯的伤疤历经多年也不能愈合,逐经常渗出血水。   
    C.以“活着的伤疤”为题,简洁凝练,表意丰富,用“活着的”这形容词短语修饰“伤疤”这个名词中心语,搭配新奇,耐人寻味,有悬念感。   
    D.秃手伯的伤疤秘不示人的原因是这些伤疤很丑陋,也不吉利。   
    E.文章用了大量篇幅写秃手伯秘不示人的满胸脯的红伤疤,突出其命运的坎坷艰辛,性格之隐忍坚毅。
    2.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秃手伯的满胸脯伤疤,像多年之后我见到的红珊瑚,从形象到颜色,都十分相像。
      几乎没有摸到一点光滑的好皮肤,蚯蚓似的隆起的密密的伤疤,仿佛在蠕动着,它们比好皮肤还要硬得多。 
                                                                                              
    3.试说说你对“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这句话含义的理解。
                                                                                               
    4.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灾祸,留下伤疤,怎样来对待生活中的不幸呢?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自己的认识。(200字左右)
                                                                                                

  • 请依照下面的示例,抓住其特点仿写一句话。     
      北京是书山,聚土壤,积泥丸,成其巍峨;                                                   _______________                          。 
  • 2010年年末北京市建委有官方网站公布了京城房屋销售价格的情况。请你为下面图表添加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图表所传达的主要信息。(不超过50字)
    答: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