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版高一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设计模块综合测评(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德报怨 班斓 (rǔ)  (jiè)
    B.夙兴夜寐 扭扣 (hái) 髓(jí)
    C.誓死如归 树阴 巾(lún) (tāi)
    D.雄姿英发 霹雳   (sù)  (ǎi)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诗经·氓》中自叙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的压迫和损害。
    B.楚辞专家认为《国殇》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的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但并非最终结论,要“盖棺定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C.现代京剧也要讲究市场价值,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要想真正赢得观众、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D.阿甲是延安的“京剧名角”,还经常得到毛主席的教诲和关心,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被延安的老同志称为“中国共产党研究京剧的头牌创始人”。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鲁迅先生曾说过,士兵并不怕死,但一看到将军脸上的铁面,也就不能视死如归了。
    B.“击败阿尔及利亚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在本届世界杯上成为最大的黑马。”斯洛文尼亚中场球员科马奇指天誓日地表示,“我们已经看了美国与英格兰的比赛录像,击败美国人我们很有信心。”
    C.此时鲁小姐卸了浓妆,换了几件雅淡衣服,蘧公子举眼细看,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D.不能勤政,不是夙兴夜寐、勤恳工作,而是消极颓废、游手好闲,又怎么会牢记“两个务必”,坚持求真务实,做到清正廉洁?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其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B.产生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是早期文人抒情诗的典范之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早著录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心雕龙》。
    C.李白和杜甫是唐诗世界中的两座高峰:李白被称为“诗仙”,其诗风上承屈原的浪漫主义传统;杜甫被称为“诗圣”,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D.李清照的词以婉约为主。以南渡为界,前期作品多写描写少女、少妇生活中的细腻感情;后期作品主要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
◎ 北京版高一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设计模块综合测评(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文化,大文化是自然、社会关系与日常文化浑然一体的庞然大物,笼罩人们而不为人们所知。____                 
    ①对它的评估不能用西方的经验去衡量   
    ②西方节日文化已被政治解体、民族矛盾、宗教派别和企业利益所切分   
    ③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世界里,大文化所剩无多   
    ④中国的春节文化却一直保留下来   
    ⑤它是另一种十分不同的文化体系   
    ⑥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现实功能   
    A.①②④⑥③⑤    
    B.③②④⑥①⑤   
    C.①③⑤⑥②④    
    D.④⑥⑤①②④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
      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音韵雅畅,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于是图南之规转锐。器重礼遇日有加焉,亲贵旧臣莫能间也。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曰:“朕知卿等至,不获相见,卿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是以国储九年,以御九年之变。臣又闻至于八月不雨,然后君不举膳。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蒸民未阙一餐,陛下辍膳三日,臣庶惶惶,无复情地。”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道谢前王,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成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自鲁阳至于京洛,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其起自羁远,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以诚绥纳,成得其心。清身好施,简铯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然性微轻佻,颇以功名自许,护疵称伐,少所推下,高祖每以此为言。
      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取材于《魏书·王肃传》)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音韵雅畅,深帝旨    会:符合。   
    B.不党坐之疲也    淹:时间长。   
    C.百僚诣阙,在中书省    引:推荐。   
    D.蒸民未一餐    阙:同“缺”,缺少。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言萧氏危灭之兆/践华为城,河为池
    B.卿为而来/徐公能及君也
    C.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以俟夫观人风者得
    D.性微轻佻/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侧之。王肃言辞敏锐,语义确当,善辩而有礼,高祖很同情他。
    B.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昨天郊野已经下了大雨,只是京城内没有下一点儿雨。
    C.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沿途有关丧葬的事情,交付王肃酌情处理,他忧心劳苦,筹划料理,超过了皇室的亲戚故旧。
    D.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不久王肃被任城王上书弹劾,说王肃阴谋反叛,但诬告不久就被澄清了。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王肃少年时聪明善辩,博览经史,在父亲兄弟被萧赜杀害之后,从建业投奔了魏高祖。
    B.王肃深受高祖器重,在他劝高祖大干一番事业之后,高祖图谋南方的心思变得急切了。
    C.高祖因为久旱不雨而停了三天的膳食,王肃等惊惶不安,也决定陪皇帝停食三天。
    D.王肃在边塞尽心竭力安抚外邦,以诚相待,深得民心。他一生为官清廉,洁身自好。
  • 我国史传文学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强调对历史人物应客观如实地记录,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你读过的史传作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等),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
                                                                                                          
  •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范仲淹等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于是宋祁、王拱辰、张方平、欧阳修等八人合奏曰:“教不本于学校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谨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学者自皆修饬矣。”(取材于《续资治通鉴》)
◎ 北京版高一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设计模块综合测评(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下面横线处写出古文原句。    
    (1)三岁为妇,____                。____                   靡有朝矣。(《氓》)
    (2)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                    。____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3)山映斜阳天接水,____                                                  。(范仲淹《苏幕遮》)  
    (4)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江月晃重山
                                ——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注:犹及:还赶得上。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对仗工整,借“秋风鼓角”“落日旌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表现了边塞景象的壮美。
    B.上片后三句勾勒出一个乐观豪迈、甘愿为国效力的少年形象,其中“从军乐”的“乐”字堪称这首词的词眼。
    C.下片前两句写出了大部队声势浩大,行动迅捷,作战威猛,很快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D.这首词以边塞生活为题材,既无“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哀伤之气,也无“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慨之情。
    (2)“归期犹及柳依依”一句中,“犹及”二字使该句意蕴颇丰。请结合前后诗句具体分析。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民歌
                          余光中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也听见
    沙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也听见
    龙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也听见
    梦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0型
    哭也听见
    笑也听见
    1.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中华民族艰苦拼搏、团结奋斗、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B.这首诗构思巧妙,小中见大,所谓民歌,应是民族之歌。
    C.全诗多用反复,是吸收了《诗经》的创作手法,可算是“重章叠体”之作。
    D.各节句式长短不一,也不押韵;而从节与节之间的关系和整个结构看,又有严谨的间架和整齐的节奏。诗中联想自然,富有诗意。如由“青海”“黄海”联想到“风”“沙”,依此类推。
    2.作者强调这首民歌“从青海到黄海”从高原到平原”“从早潮到晚潮“从A型到0型”,都能听见,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戏剧需要激情
    余秋雨
      戏剧需要激情。列夫·托尔斯泰对“艺术”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别林斯基认为“激情”是一切诗歌体裁所必有的,而且,他还说:“(激情)这个字眼,在谈到戏剧时最经常地被人采用,因为就其本质来说,戏剧是最富有激情的诗歌体裁……”剧作家和观众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正是它,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可是,戏剧最忌的是理性说教,思想必须饱含着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不过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的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在不同种类的剧作中,激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引起观众热泪盈眶,有时使他们开怀大笑,有时促使他们深思冥想;但却不能没有它,失去了它,剧本就不能唤起观众的共鸣。在不同风格的剧作中,有的激情汹涌澎湃,犹如奔腾咆哮的江水;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水渗沙石之中……可是,如果没有它,剧本就成了一条龟裂的干河,是没有生命力的。
      剧作家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激情。一位技巧娴熟但却没有激情的作家,最多只能成为熟练的匠人。剧本不能没有戏剧性,可是,戏剧性更需要激情的滋养;否则它就会是没有生命的枯木干枝,难收茂叶繁花之美。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不过谈到“抒情”,人们首先会想到诗,特别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求通过凝练、节奏鲜明、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抒发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引起读者、听众的强烈共鸣。戏剧要求的是贯穿动作,是鲜明的人物性格,是完整、紧凑的情节,而这些却是抒情诗所不能容纳的;如果不顾戏剧的特性,在剧本中让人物脱离剧情发展去大抒其情,又会造成剧情的停滞。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
      可是,各种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立,都是相对的。别林斯基把抒情性称为“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他认为“抒情性像元素一样进入一切其他种类的诗中,使之活跃起来,有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焰鼓舞了宙斯的造物”。他还说:“如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他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戏剧的真正的审美价值,在于剧作家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B.一部剧作的灵魂是剧作家从自我情感世界提炼而升华的思想理念。
    C.思想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需要理性,又最忌理性说教。
    D.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它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所以,从本质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
    E.戏剧和抒情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戏剧性和抒情性的对立。
    2.文中先后两次引述别林斯基的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分别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3.领会第四段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这句话的含义,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每条不超过25个字)
    (1)“这个角度”是指什么?
                                                                                          
    (2)“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4.在论述戏剧和抒情的关系时,作者所要表述的一个最重要的意思是什么?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请谈一谈自己的认识。(200字左右)
                                                                                          
  • 按要求作文。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