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苏教版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语文调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职(gōng)
    B.整(chì) 
    C.察(xǐng)
    D.首(qǐ)  
    (yòu)    
    除(qū)     
    体(zài)    
    (pēi) 
    开(piē)   
    (tá)    
    语(lǐ)    
    染(piǎo)
    甲归田(jiě)  
    虚以委(yí)   
    海市楼(shèn) 
    直栏横(jiàn)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刑侦支队支队长吴建光列举了一种常见的侵财案件类型,犯罪分子选择周围环境静谧、人流希疏的区域入室盗窃或盗窃车辆。
    B.1978年张艺谋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招考启示,于是他借一次出差的机会带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赶往北京。
    C.标普认为,由于西班牙经济前景黯淡,政府赤字和债务压力攀升,预计政府可能将因开支激增和税收下降而债台高筑。
    D.国产电影票房数字连年迅猛增长,电影质量却饱受垢病,2011年的国产大片普遍遭受恶评,这一现象值得反思。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NBA西部半决赛中被休斯敦火箭队逼成大比分3:3之后,洛杉矶湖人队个个摩拳擦掌,准备货真价实地与对手进行最后决战。
    B.弟弟虽然性格乖张,待人温和,平日里与人为善,但涉世未深,出远门千里求学,妈妈始终放心不下。
    C.在书店看到周国平散文集《守望的距离》,他爱不释手,可他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D.形形色色的“赠品经济”让商家绞尽了脑汁:虽说同是变相让利,可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只有棋高一着,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
    B.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同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C.“3·15”不是什么特定的节日,它所表达的是一种诉求和愿望:希望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健康的关系,希望维权意识深入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心中,希望我们的消费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能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 2012届苏教版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语文调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马太效应”造成的结果。(不超过15个字)
      《新约·马太福音》中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由此引出“马太效应”的概念。1968年,罗伯特·莫顿首次用这一概念描述科技界的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其他社会领域也如此。教育的“马太效应”使得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成为宠儿,多数学生遭受冷落。在股市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普通大众的钱不断聚集到少数人手中。富者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穷者则缺乏发展机遇。
                                                                                                    
  • 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句子。
      一口井,望不到底,不一定是其深。如果井水浑浊,浅井也望不到底。
      一口井,一眼见底,不一定是其浅。                                
      一个人,看上去复杂,不一定是深刻。如果内心是一片浑浊的城府,浅薄的人,看上去也复杂。
      一个人,看上去简单,不一定是浅薄。                                      
  • 请对下面这篇博文进行回复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语言准确、生动、得体。(40字左右)
      某大学丁副教授发表博文,建议把朱自清的《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他以《背影》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不潇洒”为由,指出《背影》宣扬违反行为和病态的审美,并表示朱自清文风孱弱病态,近乎无病呻吟。该建议一出,引起各界人士议论纷纷。
    回复: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当郭美美在微博上虚构“红十字商会总经理”这个身份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次“作恶”居然产生了如此持久而巨大的“蝴蝶效应”,不仅给中国红十字会带来了“灾难性”的信誉危机,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人的善良和爱心。
      也许,喜欢虚构事实的郭美美们并不在少数,他们并不知道,“你要用真实的方式交流”是微传播时代最核心的价值主张,也是微传播最迷人和最激动人心的地方。扎克伯格发明社交网络的初衷,就是“通过要求人们对其行为负责以及使用真实身份,从而建构起一个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互联网模式”。微博所倡导的“透明度、信任、联系、分享”等核心价值观,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它把人们从以Google为代表的毫无感情色彩的“信联网”时代,带入了以Facebook、Twitter、Weibo为代表的极度透明和真实身份的“人联网”时代。在这个真实、透明的微世界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什么样的关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一切真善美都会得到张扬,一切假恶丑都将原形毕露,如果不诚实,就会受到惩罚,如果不透明,就会遭到“人肉”。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极端透明度”,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它所带来的“共景式监狱”的集体围观图景,对社会管理控制方式,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古以来,社会控制的主动权都是掌握在掌权者手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个社会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是适合的?这都是由掌权者决定的。而最近十年,微博成为历史上最天然的民主推进工具,成为打破全球权力平衡的一个有效工具。微博赋予每一个个体以权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交流,帮助他们不再受到压制。
      因此,在“社会透明度”日益增强和“社会信任度”日益匮乏的双重挑战之下,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提高透明度来增强信任度,不能建立起二者之间有效的作用机制,不能改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运作方式的话,那么可以想象的是,在微博上形成的“余众的反抗”力量,一定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在未来的岁月里,可能会导致权力消解和社会动荡。
      如果说微博倡导的这种“极端透明度”可能会侵犯到个人隐私,令很多人“望微博而止步”的话,那么对于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公益慈善机构和政府的公共服务部门,却正是要大力倡导透明公开,因为慈善是没有隐私可言的。因此,在郭美美炫富事件中,中国红十字会的危机公关别无他途,唯一的良策就是“提高透明度——好事要出门,坏事要讲清”。一方面依据国际红十会的做法,向网民清楚解释筹集善款的具体运作模式,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另一方面,对慈善运作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主动认错、曝光,化解敌意,重树形象,并进一步提出公开透明的有效监督举措。总之,越早实施“透明慈善战略”,越有利于化解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
    1.下列不属于“人联网”特征的一项是(  )
    A.倡导个人在网络上使用真实身份,说真实的话,做正确的事,并对个人的行为负责。
    B.“人联网”是极度透明的,善与恶都会暴露出来,如果不诚实,就会受到惩罚,如果不透明,就会遭到“人肉”。
    C.“人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侵犯到个人隐私,也能化解敌意,重树形象,消除误解,增进了解。
    D.相比于“信联网”,“人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了真诚和信任,因而更具人性化。
    2.下列分析与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郭美美事件的影响持久而巨大,是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公益性特征和人们对它的期望分不开的。
    B.微博会形成“余众的反抗”力量,一定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还会导致权利消解和社会动荡。
    C.虽然发明者希望建构起一个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互联网模式,但目前的互联网上仍然充斥着不少虚假信息。
    D.在透明化的舆论监督之下,新的危机公关也必须提高透明度,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3.微博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给社会管理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 2012届苏教版浙江省台州中学高三语文调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恐 惧 之 外
    鲁思·斯特林
      “你要不是已经十六岁了,我真想好好地揍你一顿。当心些,知道吗?”大伟依然记得他父亲掴在他耳朵上的那记强力的耳光。但无论如何,人已经来了,他想着,一边从那状似巨人指头般指向大海的岩堆上向下俯视——十五尺高。大伟明白这件事的危险性,而他也害怕。只要狠狠地一纵身,他的头就可能开裂,像六年前那个疯狂的孩子一样。
      “从此以后,村里的人都离得远远的,”大伟的父亲朝他吼叫,并且再次抡起拳头,“除了我这个该死的蠢儿子。”
      在地平线的那一端,一道白光横过东方的天空。再过一两个小时,那些城里来的人,会将沙滩覆盖在遮阳伞、海滩椅以及他们上了油的苍白的肉体下。当他们不游泳或稍事休息的空档,他们会开着车,在乡村四处逛逛,为的是要替他们的房子物色些古董来摆饰。但是对村民而言,不管给的是一只松木匣子或一张家庭用的摇椅,一样令他们心痛不已;但是一想到迫切需要的食物,也只好抿着嘴,无奈地收下交易的钱。
      两个礼拜前的一个下午,当时,他正站在凉亭里,看着人们跳双人舞。一个全身穿着白色,发色淡得像月光的女孩,轻脆爽朗地笑着,笑弯了腰。她在阳光下看起来是如此耀眼!大伟没说话,只摇了摇头。就在那时候,一辆红色的敞篷车开了进来,一个理了平头,身穿马球衣的男孩,扯开喉咙大喊着,“好了没,吉妮?”接着,她穿过草坪,迅速地离开了。吉妮和克林顿·亚伯里,那个拥有一辆红色敞篷车,并且住在一栋马蹄形屋顶的夏季别墅的男孩在一块好一段时间。晚上,当他穿上米白色的夹克,领着吉妮在舞池里跳舞时,看起来是那么硕壮、威武;而下午,当他在码头表演跳水时,吉妮则会站在岸上大声喝彩。
      “你一向是个稳重的孩子,”大伟的父亲告诉他,“那些岩石很危险的,要跳,到码头那边去吧!”大伟轻蔑地说:“码头是给城里来的男孩用的。”
      城里来的男孩们也知道那些岩堆。一个礼拜前的某天傍晚,当大伟正卸下门廊最后一块地板,而吉妮正在草坪上忙着招待朋友糕点及柠檬汁时,克林顿说:“从那孩子死后,就没人敢再到那些岩堆上跳水了。”
      “你们谁愿意去啊?”吉妮问。大伟站了起来,拨一下额前散乱的棕发:“我才不怕呢!”话刚说完,他忽然警觉到自己做了什么,一粒汗珠沿着前额滴下来。吉妮迅速抬起头来,而克林顿也盯着他看。“你试过吗?”她问。“没有,”大伟说得很慢,“就算要试,也没什么。”
      克林顿看了看其他的人:“他说大话了。”大伟在工作服上擦了擦冒汗的双手,然后蹲下来继续工作。有个东西轻轻地拂过他的臂膀,他抬起头来,看见吉妮正端着一杯柠檬汁站在他面前:“在太阳底下工作,一定很渴吧!拿着。”
      克林顿大声喊着:“要喝,他自己会到厨房去拿。”
      我要让他们瞧瞧,他心想,我一定要让他们瞧瞧……现在正是七月中旬,所有人的工作进度都慢下来了。只有大伟仍在太阳上升之前,卖力地练习,与鸥鸟分享他的孤独。他不断地升高起跳的高度,每升高一次,他就用指甲在石块上刮一道痕迹。有一次,一不小心,在跳水的过程中擦破了肩膀,严重流血。
      终于准备好了。次日,他带着中餐到海边等候。当吉妮穿着黄色的游泳衣出现在海滩上,大伟朝她挥手呼唤着,吉妮也回以热烈的挥手。霎时,大伟失去了理智,他的胸口仿佛有东西重击着。他朝着最高、最凸出的岩头爬上去,那里已没有练习时做下记号的指甲刮痕:海水四下窜流,三十尺的高度!他要做到——他必须做到。人们不断地聚集过来,码头上的城里男孩也向这边张望。大伟绷紧了肌肉,摆好了架势。他突然听到一个女孩的叫声:“不!不要这样,大伟!”他朝下一看,吉妮正向他伸出双臂,乞求他停止。大伟凝望着她。
      “大伟,下来。拜托你,下来好不好?”她呐喊。她焦虑的音调使大伟犹豫了。他退回一步。但是当克林顿叫嚣着“怎么了?没胆了吗?”他又紧握住拳头,再次向前踏出一步。这次他不会再退回来了,也不能再退回来了,他知道他一定办得到。
      “大伟……”,吉妮的声音中透出恐惧,“大伟,我求你别跳!”他坐了下来以抑制想跳下去的冲动,他把头埋在手里。下面传来一阵阵嘲笑的声浪,其中,克林顿的笑声格外清晰。     当他抬起头时,人群已经散尽。此时,他已是筋疲力尽。
      大伟多想告诉她,                                                                        。但他不知道究竟该如何解释清楚这两种不同层次的勇气。
      “我并不是胆小,“大伟说,“我不怕跳水的。”“我知道。”她回答。他们相偕着走离了克林顿,不过大伟丝毫没有察觉。
    1.文中多次提到父亲的警告,有何作用?
                                   
    2.文中画线句“他要做到——他必须做到”,其原因有哪些?
                                   
    3.根据情节,补写文中空格处的内容。(不超过30字)
                                   
    4.简析克林顿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5.结合文本,简要谈谈“大伟的选择”带给你的启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后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他日,与温仲舒偕行,道逢狂人迎马呼万岁,判左金吾王宾与逊雅相善,逊嗾上其事。准引仲舒为证,逊令宾独奏,其辞颇厉,且互斥其短。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
      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明年,召拜参知政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贰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准辄帝衣/引:拽住
    B.召准问所以不平/状:情形
    C.判左金吾王宾与逊相善/雅:向来
    D.自褰衣以准/示:看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应辟魏王府记室参军/若属皆且所虏
    B.犹文皇得魏徵也/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C.吉赃少伏诛/今其智反不能及
    D.左右揣帝意复召用准/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准“少英迈”,为官期间竭尽忠诚,屡进忠言,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能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皇上所倚重。
    B.在太宗就大旱事“延近臣问时政得失”时,寇准认为大旱是由刑罚不公引起的,他这样讲,不单是为祖吉申屈,更是为了揭露朝中奸佞。
    C.寇准被贬青州时,皇帝常常思念他,并且还多次向左右的人打听寇准在青州的情况,左右的人揣测皇帝将召寇准回来,也为寇准说好话。
    D.在对待立储的问题上,寇准认为是为天下的百姓选择圣明的君主,不需要和后宫的嫔妃、太监以及大臣们商量,只要皇帝认为可以就可以定下来。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至 道 元 年 加 给 事 中 时 太 宗 在 位 久 冯 拯 等 上 疏 乞 立 
    储 贰 帝 怒 斥 之 岭 南 中 外 无 敢 言 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⑵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唐]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1.本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请以颔联为例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节制。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齐景公问政于孔于。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
    1.相较后世“三纲五常”的思想,孔子和孟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2.对于君臣关系,孟子的主张比起孔子来有什么发展?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论语》)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
    (3)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王勃《滕王阁序》)
    (5)叶上初阳干宿雨,                                                         。(周邦彦《苏幕遮》)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当人们心事重重的时候,常常爱凝望一片云彩,由衷地羡慕云的那份悠闲与自在。其实,云有云的烦恼。云因为寂寞、孤独才出岫,一出岫就身不由己,常被风推着、拽着,若遇到狂飙,便被撕得这一缕、那一缕;云有时觉得老是这么漂浮着,一点也不踏实,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更像无家可归的游子。偶尔,云想散散心,去徜徉一下,闲逛一圈,还得扭头看看,是不是遮住了谁的光芒?
      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和单纯,多发现、多欣赏自己价值所在,这样,才会少一份烦恼,少一份沉重。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别羡慕那一片云彩”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