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苏教版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山(míng)  
    B.漠(sù)   
    C.金(zūn)  
    D.盘(sūn)   
    玉(xùn)   
    荔(pì)   
    (quē)  
    息(qī)  
    (zhù)    
    (zhǒng)  
    筵(yǐ)     
    远(miǎo) 
    (sháo) 
    落(liáo) 
    雪(xiàn) 
    声 (zhēn)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华 清 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 清 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的雪即刻就融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无人相依,突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吴诗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宫外宫内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比较,揭露了唐朝统治者不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继续在宫中过着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
    B.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以“明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C.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D.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句形象地描绘了宫中树木高入云端,碧绿依然的景象,但一个“寒”字,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使其充满寒冷的气氛。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唐诗的任侠精神
      ①汉魏以降,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②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③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④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⑤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证明。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1.不属于“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当时的社会生活为任侠精神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D.盛唐的诗人们写作了大量的任侠诗,为这个时代提供了当时所没有的但又非常需要的精神力量。
    2.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就在诗歌里普遍出现。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诗人笔下的游侠精神不是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的,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3.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项是(   )
    A.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2011-2012学年苏教版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吉之奇甚尽/状:描述,描绘
    B.语长吉之事尤/备:戒备、小心
    C.恒小奚奴,骑距驴/从:跟从,使动用法
    D.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造作:编造,虚构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贺之“奇”的一组是(   )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  
    ②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③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        
    ④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云当召长吉    
    ⑥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贺写诗时先苦心推敲,反复吟咏,然后则挥笔而就,最早为大诗人韩愈所了解。
    B.晚饭后,李贺的女仆将他白天写的诗补充完整,就放在另外的袋子里,就不再翻看。
    C.李贺常往来于京、洛之间,所写的诗随意乱丢,所以他的朋友沈子明家里仅存四卷。
    D.李商隐对李贺的文学才华非常钦佩,同时对他的英年早逝和不为时人所重感到叹惋。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  
                                                                                                         
    (2)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   
                                                                                                         
    (3) 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
                                                                                                         
  • 阅读辛弃疾《丑奴儿》,完成题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词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字。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
    答:                                                                                         
    (3)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答:                                                                                         
  • 名句名篇填空。
    (1)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
    (2)                           ,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浣溪沙》)
    (3)                           ,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4)                           ,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5)                           ,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6)                           ,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
    (7)二十四桥仍在,                           。(姜夔《扬州慢》)
    (8)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 2011-2012学年苏教版江苏省淮安市范集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成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斫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美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费、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究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口、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略有改动)
    1.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暝》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概括说明。
    答:                                                                                               
    2.第③段,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目的是什么?
    答: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原句: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答:                                                                                               
    4.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
    答: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情圣杜甫
    梁启超
      ①杜工部被后人叫做“诗圣”。诗怎么样才算“圣”,标准很难确定,我们也不必轻易附和。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②两晋六朝几百年间,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混成时代,中原被异族侵入,搀杂许多新民族的血;江南则因中原旧家次第迁渡,把原住民的文化提高了。当时文艺上南北派的痕迹显然,北派真率悲壮,南派整齐柔婉,在古乐府里头,最可以看出这分野。唐朝民族化合作用,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影响及于文艺,自然会把两派特性合冶一炉,形成大民族的新美。初唐是黎明时代,盛唐正是成熟时代。内中玄宗开元间四十年太平,正孕育出中国艺术史上黄金时代。到天宝之乱,黄金忽变为黑灰。时事变迁之剧,未有其比。
      ③当时蕴蓄深厚的文学界,受了这种激刺,益发波谰壮阔。杜工部正是这个时代的骄儿。
      ④他是河南人,生当玄宗开元之初。早年漫游四方,大河以北都有他足迹,同时大文学家李太白、高达夫,都是他的挚友。中年值安禄山之乱,从贼中逃出,跑到甘肃的灵武谒见肃宗,补了个“拾遗”的官,不久告假回家。又碰着饥荒,在陕西的同谷县,几乎饿死。后来流落到四川,依一位故人严武。严武死后,四川又乱,他避难到湖南,在路上死了。他有两位兄弟,一位妹子,都因乱离难得见面。他和他的夫人也常常隔离,他一个小儿子,因饥荒饿死,两个大儿子,晚年跟着他在四川。他一生简单的经历,大略如此。
      ⑤他是一位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从小便心高气傲,不肯趋承人。他的诗道:“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奉先咏怀》) 又说:“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赠韦左丞》)可以见他的气概。
      ⑥严武做四川节度,他当无家可归的时候去投奔他,然而一点不肯趋承将就,相传有好几回冲撞严武,几乎严武容他不下哩。他集中有一首诗,可以当他人格的象征。
      ⑦“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言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茆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
      ⑧这位佳人,身分是非常名贵的,境遇是非常可怜的,情绪是非常温厚的,性格是非常高抗的,这便是他本人自己的写照。
    1.作者为什么称杜甫为“情圣”?
    答:                                                                                       
    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原因。
    答:                                                                                       
    3.文中说杜甫是“一位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试着结合文本或者熟悉的杜甫诗歌进行探究。
    答: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上“意外”
      先师那斯鲁丁决定开辟一座花园,他准备了土壤和很多会长出美丽花朵的种子。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花园里不但长出了原先种植的品种,还长满了非预期中的蒲公英。
      他四处打听,向很多园丁和专家请教有关铲除它们的方法,但是都没有效果。最后,他来到城里请教照顾宫殿花园的园丁。
      这位年老的智者以前曾经当过很多园丁的顾问,为人解答有关种植、驱虫、锄草的种种疑难杂症。
      他们两人对坐沉默片刻,最后这位智者开口说:“我建议你不妨学着去爱这些蒲公英吧!
      请以“爱上意外”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要套作、抄袭,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