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1.下列各句加粗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  字: 书法  
    B.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 因为  
    C.至或图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  
    D.与乎石门之异矣  徒: 门徒 
    2.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4.将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2)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颈联中哪两个字运用得极为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诗中为了表现村居环境的“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具体说明。
                                                                                                   
  •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3)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4)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6)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8)人生得意须尽欢,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0)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 阅读余光中的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戏李白
    你曾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阴山动
    龙门开
    而今反从你的句中来
    惊涛与豪笑
    万里涛涛入海
    那轰动匡卢的大瀑布
    无中生有
    不止不休
    黄河西来 大江东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条黄河 你已够热闹的了
    大江 就让给苏家那乡弟吧
    天下二分
    都归了蜀人
    你踞龙门
    他领赤壁
    (1)分析说明诗中意象的特点。
                                                                                                 
    (2)诗的标题为“戏李白”,这“戏”字上包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 2011-2012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1)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2)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尤其那些最驰名、最响亮、最惹眼、最具影响的——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星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种文化遗产,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3)那些在“城改”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它们竟是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已经拆掉的无法复原,没拆的虽然不再拆了,但也难逃厄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更糟糕的是被称作“最后的精神家园”的古村古镇,被借名“腾笼换鸟”,迁走原住民后,一个个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农家乐、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游客的天堂”;在这天堂里连一间见证历史的“博物馆”也没有,导游讲的故事传说不少是为吸引游人而编造的伪民间故事。至于种种文化遗产,更是这种热热闹闹重新“打造”的对象。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气质和个中独特的精神都到哪去了?没人管也没人问。
      (4)有人说旅游原本就是走马观花的快餐文化,用不着太认真。那么,就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
      (5)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动不动大打出手,甚至背剑上房。他们好像都活在时光隧道里。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饰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物品和札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的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西都往里边塞。    
      (6)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再滥加改造;一边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这便是当今国人眼中的历史文化。
      (7)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在人们眼里,古村古镇无非是些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名人故居不过是名人在世时住过的几间屋子,庙宇部是烧香叩头却不知灵验不灵验的地方,历史上的人物全有几招花拳绣腿,全离不开男欢女爱,全不正经;没有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美感。,我们不是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挂在嘴边吗?如今国人从哪里能够感知这种博大精深?只能去一座城市才有一个的博物馆吗?    
      (8)文化不精不深,怎能“做大做强”?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只有在精深的文化中,才会有大作品和大家的出现,社会文明才能整体地提高。    
      (9)问题是当下这种鄙俗化的潮流,这种以假乱真的伪文化,正在使我们的文化变得粗浅、轻薄、空洞、可笑、庸俗,甚至徒有虚名,一边有害于公众的文化情怀和历史观,一边伤及中华文化的纯正及其传承。我相信,在这样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很难对自己文化心怀挚爱与度敬。如果我们不再深爱和敬重自己的文化,再伟大的文化不也要名存实亡?到底什么动机与力量使这种潮流正在变本加厉?我想应当一句话戳穿,即以文化谋利。
      (10)任何事物进入市场,就不免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不免依照消费需求和商业利益调整自己:但调整是科学调整,不能扭曲甚至破坏自己去换取经济利益,就像自然资源的开发不能破坏生态。文化更具特殊性。因为文化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精神功能,它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与全民素质。不能为了畅销、热销、票房、上座率和收视率成倍增长,为了市场人气攀升,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和“疯狂的GDP”,而放弃文化固有的精神的准则。即文明的、知识的、道德的、真善美的准则。这准则也是文化的尊严,这尊严一旦被践踏被玷污,文化也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为被糟蹋的文化反过来一定还会糟蹋人的精神。  
      (11)由此说,问题真正的要害——不是拿文化赚钱,而是糟蹋文化来赚钱。还有比这样赚钱更无知、更野蛮吗?
      (12)我们是否听到我们的文化正在呼叫:不要糟蹋自己的文化了!
    (1)简要概括文中糟蹋历史文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2)简要分析本文的思路。
                                   
    (3)依据文本,概括作者关于历史文化建设方面的正确主张。
                                   
    (4)作者在文章第9段分析,“以文化谋利”是这种鄙俗文化潮流变本加厉的动机和力量,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就在这时,欧美的学者、汉学家、考古家、冒险家,却不远万里,风餐露宿,朝敦煌赶来。
    B、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北京、上海两地的中高档住宅销售皆出现不同程度的萎靡态势,房地产交易异常冷清,地产商们不由得感慨:今非昔比啦!
    C、四月十三日晚上,汇川体育馆内灯火阑珊,著名歌手张学友在这里为遵义市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在场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无不为之倾倒。
    D、前不久,孔子、老子两位古人画像被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成为商家推出衣服品牌的“代言人”,此事虽然可笑,但也折射出国人漠不关心传统文化的悲哀。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刘量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 》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
    B.为北京申奥成功做出贡献的《申办报告》是一幅全面展现中国北京风采的锦绣画卷,已被国际奥委会收藏,目前陈列在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
    C.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
  • 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虽然我国农村历来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但是由于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                                 
    ①商品意识的侵入和年轻人一代现代化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②老年人的价值和作用以及竞争能力都有所下降
    ③对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构成了直接的冲击
    ④经济收入远远落后于年轻人,自我保障能力相对弱化
    ⑤代际之间的经济和伦理关系发生分化
    ⑥对农村的社会化养老提出了新的要求
    A、②④①⑤③⑥ 
    B、①③⑥⑤②④ 
    C、①⑤②④③⑥ 
    D、②④③①⑤⑥
◎ 2011-2012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新诗仿写:模仿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的诗句写两段话。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 句式变换:把下面一段话改成一组排比句。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描画和渲染。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茏的绿洲,你要去开垦它,改造它。
                                                                                                
  • 扩展语句:根据情景,把下面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语序可调整。(不超过35字)
    (1) 用“风、雨、树”表达自己获得荣誉、受到表扬时的心情。
                                                                                                 
    (2) 用“风、雨、树”表达自己遭受挫折、受到批评时的心境。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要奋斗,社会要发展,人往高处走大抵是不错的。但人追慕的高处,应该是事业的高处,是人格的高处,是人生境界的高处,而不应该是名利的高处。可是,滚滚红尘中,名利的高处总是那么令人向往。高处是显赫和荣耀的象征,高处是优越和强势的代名词,于是有数不清的人,对高处趋之若鹜。
      一心追慕高处的人们,很少会去关注低处。其实,高处有高处的风光,低处有低处的景致。而且,善于低处经营的人,最后往往能到达更高的人生高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