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阶段性检测题(二)(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闻 薄 短流长 烟云敛
    B.臼 责 然长逝 尽职守
    C.私 舟 开门盗 恶如仇
    D.拮 击 白过隙 笑容可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告罄        股份制        劳燕分飞        骨鲠在喉
    B.编纂        笔杆子        小荷尖角        竭泽而鱼
    C.狂躁        露马脚        前倨后躬        唉声叹气
    D.赝品        摄相机        要言不烦        磕磕绊绊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直属机关党政领导干部会议上再次重申,各部门领导要勤勉工作,廉洁自律,绝不允许_______________枉法。
    ②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每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他跑了好几家图书馆,_______________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③经朋友_______________,我终于认识了这位让人景仰的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老前辈。
    A.徇情          批阅          引荐
    B.殉情          披阅          引荐
    C.徇情          披阅          引见
    D.殉情          批阅          引见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工作者在工作中既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又要异想天开,大胆假设,这才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B.司母戊大方鼎的气韵和纹饰,妇好墓玉器的繁多和精美,让海内外艺术家叹为观止,视为人类不可重复的惊天奇迹。
    C.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D.谈起垃圾短信,广大手机用户深恶痛绝。当有关媒体记者探访发送垃圾短信的企业负责人时,他们往往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B.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日前举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专题研讨会,有专家认为墨西哥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这或许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的扩散。
    C.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还原出许多历史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D.林萍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职员,她为非亲非故的女孩捐献肝脏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自发在网上留言,大家热情地称其为“宁波的骄傲”。
◎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阶段性检测题(二)(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萃智理论助力创新教育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都承担着为本国培养未来人才的历史使命。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就是要根据创新理论,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这种潜在的创新能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训被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通过培训激发创新能力的途径让受教育者掌握创新理论与方法,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来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水平。
      统计表明现有数百种发明、创造和创新的技法,常用的传统创新技法约50种,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和田十二法等,它们曾帮助人们产生过无数的发明和创新。但以上绝大多数创新的技法是抽象的、随机的、方向不明确的。这些技法一般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是难以控制的、个人的思维活动;因此难以用这些技法去量化地、可重复地去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划时代的萃智(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学,揭开了人类发明创新的新篇章。
      萃智是以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为首的一批学者从1946年开始,历经数十年,对世界上250多万件专利文献加以研究、整理、归纳以后,提炼出来的一整套体系化的、实用的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理论体系。它基于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合。它可以定向地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去创新,而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包括解决技术矛盾的40个原理和矛盾矩阵,解决物理矛盾的4个分离原理,76个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和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以及消除心理惯性的工具和资源——时间——成本算子等,使人们可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间去操作和执行,因此发明就可被量化进行,也可被控制,而不是仅凭灵感和悟性来发明。
      在学校开展基于萃智理论的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学习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创新意识,正确地分析所面对的具体问题,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萃智可以有效地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而使问题得到创新性的解决。
      萃智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世界500强中的近400强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利用萃智获得了发明创新,实现了重大技术改进。这些事实都证明了萃智在广泛的学科领域和问题解决中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学校开设萃智创新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开展创新教育,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帮助学校提升教学水平、帮助企业迎接市场挑战,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唯一选择。
    1.下列对“萃智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萃智理论是以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为首的一批学者从1946年开始、历经数十年提炼出的一种全新理论体系。
    B.萃智理论是一套全新的创新理论和方法学,为人类发明创新揭开了新篇章。
    C.萃智理论基于技术系统演变的内在客观规律来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方案综合,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技法盲目、随意的不足。
    D.利用萃智理论提供的一系列工具,人们可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针对不同问题、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间去操作和执行。
    2.下面不属于萃智理论的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是(    )
    A.与绝大多数的传统创新技法的抽象、随机、方向不明确性不同,萃智理论可以定向地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们去创新。
    B.与某些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的传统创新技法不同,萃智理论使发明不再难以控制。
    C.萃智理论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利用它来量化地、重复地去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D.萃智已运用于各行各业,世界500强中的近400强企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地利用萃智获得了发明创新,实现了重大技术改进。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绝大多数创新技法一般强调个人的“灵感”和“悟性”,是难以控制的、个人的思维活动,因此根本无法去量化地、可重复地培养和提升其他人的创新能力。
    B.在学校开展基于萃智理论的创新教育,可以让受教育者找到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消除不同学科、工程领域和创造性训练之间的界限,而使问题得到创新性的解决。
    C.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事实证明了萃智在广泛的学科领域和问题解决中的有效性、实用性,同时也证明了在学校开设萃智创新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D.当今世界,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唯一选择就是开展创新教育,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攀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期,遂大用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族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鞠于外家/孤:幼年丧父
    B.诸舅皆武人,颇宗道/易:轻视,看不起
    C.欲以大安辇帝行/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
    D.宗道屡于帝前之/折:指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宗道请面论事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B.后对,自讼曰/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
    C.使者及门久,宗道方自酒肆来/鸷鸟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D.宗道曰:“第实言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之兴怀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够表现鲁宗道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
    ①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
    ②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
    ③臣窃耻尸禄,  请得罢去
    ④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⑤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⑥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②④⑥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为自己辩解不成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 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一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刚好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首句“海上生明月”的“生”,曾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诗谈谈你的看法,并进而简析首联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几处早莺争暖树,准家新燕啄春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蝶恋花》)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__;地势坤,____________________。(《周易》)
  • 为右面这幅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提示画面的内涵。(不少于50字)
    答:                                                                              
◎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阶段性检测题(二)(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三部分试题
  • 从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的角度看,下面的文字有两处存在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我社出版的《生命流程》(陈峰著,散文随笔集),②是一本与知已倾谈的书。③一册在手,④灵魂的香味便扑面而来。⑤装帧精美,⑥大方的设计,⑦新颖的编排,⑧显示了制作者的用心。⑨有缘者务必昀书阅览。
    (1)(    )处(只写序号)的(    )改为(    )
    (2)(    )处(只写序号)的(    )改为(    )
  • 调整下列语段中画横线的短语的位置,使之表意恰切通畅。(只填序号)
      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①;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②;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③;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个性的独立④;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平凡安详的人生⑤;拒绝忧愁,是为了追求快乐向上的心情⑥;拒绝轰轰烈烈,是为了追求完美的自身⑦。
    (      )与(      )对调;
    (      )与(      )对调。
  • 阅读下面这篇微型小说,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
    最后一颗子弹
    奚同发
      谁也没想到,高大而茂密的林子间竟然有这么一块空地,刑警吴一枪与他们追捕的最后一名歹徒在这里狭路相逢。这之前,吴一枪已追赶了逃犯一个夜晚。那里树密山高,与战友已失去联系的他只能孤军作战。
      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百米歇息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吴一枪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站住”。吴一枪心里明白,刚才自己打的那一枪,是枪里
      这个犯罪团伙的小头目全身一个战栗,随着吴一枪的喝令立即钉在林子间那片空地的中央,却并没有按吴一枪的命令把枪扔掉,而是发出一阵哈哈大笑。吴一枪心里一惊,看着歹徒慢慢地转过身来与他相对而视,并用手中的枪对准了他。歹徒脸上挂着绝处逢生的笑容,声音沙哑地说:“枪神,可惜你没子弹了……”
      吴一枪不动声色,只是用枪精确地指向对方。别说只有20米左右的距离,凭手中这支用了几年的64式手枪,只要在最大射程50米以内任何点上,他都可以毫无疑问地撂倒对方。要不怎么是吴一枪呢!就连罪犯们都称他“枪神”。谁要是与他遭遇,一般是不敢对射的。
      吴一枪望着对方有些慌乱的眼神,轻声说:“你很清楚,此时我们两人的枪里都只剩最后一颗子弹……那么,让我们较量一下枪的准头吧!”
      “嘿嘿嘿……不可能!我计算了你的子弹。你昨晚两次对空鸣枪,两次开枪打伤我的兄弟。刚才是你的第五次呜枪,也是你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嘿嘿嘿……没想到吧,枪神今天要死在我的手里啦……”歹徒虽然满脸狰狞,却流露出一丝令人难以察觉的心虚。这并没有逃过吴一枪敏锐的眼睛。
      “是吗?那么,我们来数一二三开枪。”吴一枪轻松而镇定地说。他的右臂有力而笔直地举着,黑洞洞的枪眼坚定地指向对方。
      歹徒身子向后一倾,说:“不可能!别骗人啦……你的枪里根本没有子弹……”
      “放下武器!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否则,你,将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被现场击毙的罪犯!”吴一枪的脸上写满了自信。这句话刚出口,吴一枪感到对方全身明显地打了一个激灵。
      歹徒紧盯着吴一枪,慢慢地抬起有些发抖的左手,他似乎看到吴一枪眼里另一个人举枪的影子。
      “一!”铿锵的声音震动着凝滞的空气,吴一枪纹丝不动,双眼匕首般刺向对方。此时,他把全身的力量都灌注在自己那双并不算大的眼睛上。作为一名经验丰富昀刑警,实战必须出枪快,发射快;对射必须聚精会神,枪人合一。而这些对于吴一枪来说,是有过血的教训的。那次缉毒战,因为心想身后有记者,就想把枪打得漂亮,甚至动作也潇洒一些,在甩手射中屋顶一名歹徒的小腿的同时,稍一迟疑,对方枪响了,一位老刑警为掩护他而中弹……
      “二!”洪亮、坚定而自信的声音穿透了林间,这是警察与一名逃犯在共同演绎着一次空前的你死我活的较量。
      在吴一枪的刑警生涯中,像今天这样还是头一次。没了后路的吴一枪出奇地想把射击动作做得完美一些。上一次因为追求完美和动作的漂亮让同事献出了生命,可是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
      吴一枪嘴角挂着微笑,就让这不易察觉的微笑永远留存在自己的脸上吧。同时,他注意到,对方枪口明显地虚晃了一下,一粒汗珠清晰地缓缓地从鬓角滑过。
      “三!”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子间的空地,吴一枪斩钉截铁地大喝一声,声震长空。
      “叭……”枪声清脆地回响在林间山谷。歹徒匍匐向前一头栽倒……
      子弹一声呼啸从吴一枪的头顶飞过——在他发出“三”的同时,歹徒对着迎面而来的阳光,竟然再次打了一个激灵,子弹打飞了。
      吴一枪迅速跃向对方。令他吃惊的是,对方竟没有任何反虚。翻过歹徒那沾着露水的脸,吴一枪才发现,歹徒已没了呼吸。(全国小小说获奖作品,有改动)
    1.请说出“可是现在,他还是希望自己在歹徒面前能够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美绝唱……”在小说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歹徒,吴一枪射出了自己最后一颗子弹之后,心理经过了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析下面几处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1)高大而茂密的林子间竟然有这么一块空地。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束阳光突然射向林子间的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结尾有这样一段:“事后法医检查发现,歹徒死于过度紧张造成的大脑及心脏不能供血,病变的心脏收缩得像石块一样坚硬,苦胆也破了……”你认为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   
    永恒的托尔斯泰
      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妮娜》。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  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还有福克纳、鲁尔弗、川端康成、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如果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送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说她的父亲:“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
      我们有时会觉得托尔斯泰太像一位“教主”。然而他的劝谕总是通过“真正的小说”来实现的。和托尔斯泰比较一下,萨特的小说是不是太“非小说化”了?托翁总是不动声色地通过人物达到他的目的。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读《复活》或《安娜·卡列妮娜》,你感觉到的是手法?语言?结构?全不是。这一切那么完美地综合着,任何一面都不特别突出,一切均水乳交融,以求突出人物来传达作家所要传达的“教谕”。这才是大师,自然、大方、有力。在托翁面前,现代许多“实验性小说”是不是太喜欢花样百出,因而太有些小气?
      文学上“寻根”的说法往往显得可笑。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不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卸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而暮年的托尔斯泰对来访的朋友说起他正在写一本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托翁散步的时候,常常会突然停下来,麻利地割草以试一试刀刃;遇见两位香客打扮的老头,托尔斯泰会叫住他们,说一会儿话,给他们一些钱。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日记和关于他的回忆录,一次次地让人感动。我想,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知道托尔斯泰与某些“大师级”作家分量的不同。
    1.第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部分,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末说:“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请结合全文,分条简要概述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真正的大师”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记常常要写传主的业绩、荣誉等,但本文并非如此。本文通过恰切的表现手法,说明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全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的人评价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师”,有的人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永恒”的。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旧的东西,它们经历了时间,也经历了人事。在它们身上往往能看到很多东西,能引发人们很多的联想和感触。它们牵着的也许是人,也许是故事,也许是声音,甚至可能是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请以“我身边的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主立意,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