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黑龙江省鸡西市一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的意义
    李泽厚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作为文艺全才,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会做诗文之读书人最喜爱的对象,但作者认为,他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    
    B.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C.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和退隐。    
    D.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B.苏轼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他做到了对政治的退避。
    C.苏轼的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的文章主要受儒教、佛教影响。
    D.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的美在陶潜诗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对苏轼的“美学意义”加以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C.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D.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居父丧,哀毁逾礼。
      金人犯阙,肃被命诣敌营,留五十日而还。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奔赴南京,擢左正言。先是,朝廷赐金国帛一千万,肃在其营,密觇,均与将士之数,大约不过八万。至是为上言之,且言:“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朝廷则不然,有同时立功而功又相等者,或已转数官,或尚为布衣,轻重上下,只在吏手。赏既不明,谁肯自劝?欲望专立功赏一司,使凡立功者得以自陈。”上从之。
      耿南仲得祠禄归,其子延禧为郡守,肃劾:“南仲父子同恶,沮渡河之战,遏勤王之兵。及陛下欲进援京城,又为南仲父子所沮。误国如此,乞正典刑。”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上嘉其直。内侍陈良弼肩舆至横门外,买入内女童,肃连章论之。时官吏多托故而去,肃建议削其仕版,而取其禄以给禁卫,乞追付有司以正其罪。肃在谏垣,遇事感激,不三月凡抗二十疏,言皆切至,上多采纳。
      会李纲罢,肃奏曰:“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惟陛下尝顾臣曰:“李纲真以身徇国者。”今日罢之,而责词甚严,此臣所以有疑也。且两河百姓无所适从,纲措置不一月间,民兵稍集,今纲既去,两河之民将如何哉?伪楚之臣纷纷在朝,李纲先乞逐逆臣邦昌,然后叛党稍能正罪,今纲既去,叛臣将如何哉?叛臣在朝,政事乖矣,两河无兵,外夷骄矣,李纲于此,亦不可谓无一日之长。”执政怒,送肃吏部,罢归居家。《宋史·列传一三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邦昌位,肃义不屈  僭:皇位 
    B.肃在其营,密  觇:检查
    C.内侍陈良弼肩至横门外  舆:马车  
    D.不三月凡抗二十  疏:奏章
    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邓肃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       ) 
    ①张邦昌僭位,肃义不屈          
    ②赏既不明,谁肯自劝?
    ③南仲尝荐肃于钦宗,肃言之不恤  
    ④言皆切至,上多采纳   
    ⑤叛臣在朝,政事乖矣           
    ⑥李纲真以身徇国者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邓肃接受命令到金营去,被金军扣押五十天,在他们军营偷看,发现金国统治者非常贪心。
    B.耿南仲告老还乡,儿子延禧担任郡守。邓肃弹劾耿氏父子误国,乞求典刑。耿南仲曾向钦宗推荐过邓肃,因此皇帝称赞邓肃正直。
    C.皇上赞叹邓肃正直,他因此感谢皇上,不到三个月,总共上书二十多个奏章抗命,所进谏的都切中要害,皇上大多采纳。
    D.李纲罢宰相时,邓肃为他说好话,认为责罚过于严苛,免去他的职务与时局不利。因此惹恼当政者,也被罢免官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不足畏,但其信赏必罚,不假文字,故人各用命。 
    译文:                                                                                        
    (2)纲学虽正而术疏,谋虽深而机浅,固不足以副圣意。
    译文: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
    山  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雨”的,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在写景之中,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主要抒发了一种什么情感?语言具有怎样的风格特点?请概括回答。
                                                                                                 
  • 名篇名句默写。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⑵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 2012届黑龙江省鸡西市一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选做题)
    妈妈的银行存款
    (美)凯瑟琳·福伯斯
      每个星期六的晚上,妈妈照例坐在擦干净的饭桌前,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
      钱分成好几摞。“这是付给房东的。”妈妈嘴里念叨着,把大的银币摞成一堆。
      “这是付给副食商店的。”又是一摞银币。
      “凯瑞恩的鞋要打个掌子。”妈妈又取出一个小银币。
      “老师说这星期我得买个本子。”我们孩子当中有人提出。
      妈妈脸色严肃地又拿出一个5分的镍币或一角银币放在一边。
      我们眼看着那钱堆变得越来越小。最后,爸爸总是要说:“就这些了吧?”妈妈点点头,大家才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松口气。妈妈会抬起头笑一笑,轻轻地说:“好,这就用不着上银行取钱了。”
      妈妈在银行里有存款,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我们都引以为荣。它给人一种暖乎乎的、安全的感觉。我们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一个在城里的银行有存款的。
      我忘不了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的情景。我们看见几个不认识的大人把家具搬走了,可怜的简森太太眼泪汪汪的。当时我感到非常害怕。这一切会不会,可不可能也落到我们的头上?
      这时戴格玛滚烫的小手伸过来抓住我的手,还轻轻地对我说:“我们银行里有存款。”马上我觉得又能喘气了。
      莱尔斯中学毕业后想上商学院。妈妈说:“好吧。”爸爸也点头表示同意。大家又急切地拉过椅子聚到桌子面前。我把那只漆着鲜艳颜色的盒子拿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妈妈面前。
      这就是我们的“小银行”。它和城里的大银行不同之点在于有急需时就用这里面的钱。昆斯廷摔断胳膊请大夫时动用过。戴格玛得了重感冒,爸爸要买药的时候用过。
      莱尔斯把上大学的各类花销——学费多少,书费多少,列了一张清单。妈妈对着那些写得清清楚楚的数字看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小银行里的钱数出来。可是不够。
      妈妈闭紧了嘴唇,轻声说:“最好不要动用大银行里的钱。”
      我们一致同意。
      莱尔斯提出:“夏天我到德伦的副食商店去干活。”
      妈妈对他赞赏地笑了一笑。她慢慢地写下了一个数字,加减了一番。爸爸很快地心算了一遍。“还不够,”他把烟斗从嘴里拿下来端详了好一会之后,说道,“我戒烟。”
      妈妈从桌子这边伸出手,无言地抚摸着爸爸的袖子,又写下了一个数字。
      我说:“我每星期五晚上到桑德曼家去看孩子。”
      又一次避免了动用妈妈的银行存款,我们心里感到很踏实。
      即使在罢工期间,妈妈也不多让我们操心。大家一起出力干活,使得去大银行取钱的事一再拖延。这简直像游戏一样有趣。
      在那段时间,妈妈到克茹帕的面包房去帮忙。得到的报酬是一大袋发霉的面包和咖啡蛋糕。妈妈说,新鲜面包对人并不太好,咖啡蛋糕在烤箱里再烤一下吃起来和新出炉的差不多。
      爸爸每天晚上到奶制品公司刷瓶子。老板给他3夸脱(1夸脱等于1.14公升)鲜牛奶,发酸的牛奶随便拿。妈妈把酸了的奶做成奶酪。
      最后,罢工结束了,爸爸又去上工。那天妈妈的背似乎也比平时直了一点。她自豪地环顾着我们大家,说:“太好了,怎么样?我们又顶住了,没上大银行取钱。”
      后来,好像忽然之间孩子们都长大工作了。我们一个个结了婚,离开了家。爸爸好像变矮了,妈妈的黄头发里也闪烁着根根白发。
      在那个时候,我们买下了那所小房子,爸爸开始领养老金。
      也在那个时候,我的第一篇小说被一家杂志接受了。
      收到支票的时候,我急忙跑到妈妈家里,把那张长长的绿色的纸条放在她的膝盖上。我对她说:“这是给你的,放在你的存折上。”
      她把支票在手里捏了一会,说:“好。”眼睛里透着骄傲的神色。
      我说:“明天,你一定得拿到银行里去。”
      “你和我一起去好吗,凯瑟琳?”
      “我用不着去,妈妈。你瞧,我已经签上字把它落到了你的户头上。只要交给银行营业员,他就存到你的账上了。”
      妈妈抬头看着我的时候,嘴上挂着一丝微笑。
      “哪里有什么存款,”她说,“我活了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进过银行的大门。”
    ⑴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皱着眉头归置爸爸小小的工资袋里的那点钱”的描写,暗示了家中的境况窘迫,是小说的序幕,与结尾妈妈的最后一句话遥相呼应。
    B.“罢工”是主人公一家陷入生活困境的主要原因,“我们”通过共同努力,终于克服了“罢工”给“我们”家带来的重重困难。以第一人称叙事,更加公正、客观、冷静。   
    C.“父亲”虽沉默寡言,却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关爱,辛劳一生,改变了全家人的生活状况。   
    D.本文综合运用了语言、肖像、心理、细节等多种描写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妈妈”这一人物形象。
    E.全文借主人公一家通过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走出困境的故事,彰显了“团结”“乐观”“奋斗”“拼搏”的主题。
    ⑵请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人物形象。
                                     
    ⑶住在街那头的简森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扫地出门,设置这一情节有何作用?结合全文,试作简要分析。
                                     
    ⑷有人认为文中的“妈妈”对孩子们“说谎”是不应该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很有道理,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选做题)
    西南联大的闻一多
      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讲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三门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深受学生欢迎。他的古代神话课,图文并茂,用整张的毛边纸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因此,不单是联大中文系、文学院的学生争着听这门课,就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七点多钟,电灯已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之后才开始讲课,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闻一多讲唐诗是联大叫座的课。他原来就是诗人,对唐诗的理解,其见解和感受有别于其他学者。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汪曾祺说:“能够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他讲唐诗,不蹈袭前人一语。将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一起讲,特别讲到“点画派”。中国用比较文学的方法讲唐诗的,闻一多当为第一人。      
      闻一多特别欣赏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他的《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曾把这首诗评价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有浓厚的唯美倾向,却带有几分人生幻灭、虚无颓唐的意味。何兆武评价说:“闻先生的思想主潮早年和晚年是一以贯之的,本质上还是个诗人,对美有特别的感受,而且从始到终是一包热情,一生未曾改变过。” 
      唐诗中有这样空灵唯美的诗意,有人生幻灭的虚无感,更重要的是,唐诗中的人间疾苦更能引起闻一多的感触。闻一多经常跟学生说起这样的事情,说完以后就讲唐诗,讲杜甫的三吏三别,他愤怒地说:“为什么隔了一千多年了中国的事还是这样悲惨,比那时候还不如?”学生还因此有这样一个作业“给蒋委员长的一封公开信”,令他们记忆深刻。
      抗战期间,看到国家糟糕到这步田地,闻一多如坐针毡,他在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写道:“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壳,放射出光和热来。”以1943年为时间标记,闻一多走出书斋,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激情喷发的民主斗士,在许多公开场合作“狮子吼”。
      1946年西南联大开始分批北上,为了工作需要,他坚决留在昆明。在白色恐怖下,1946年7月11日,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惨遭暗杀,闻一多的处境十分危险,但他置生死于度外。7月15日,他义无反顾地前往参加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悲愤地表示为了民族“要像李先生一样,前足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坚定决心。追悼会后,又出席了民盟在《民主周刊》社为李公朴被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当天下午在回家途中即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不满48周岁。 
    (1)下列对本篇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闻先生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他讲课立论新颖,考证严密,以至理学院、工学院的学生也赶来听。
    B.闻先生上课吸烟,礼让学生,文章寓庄于谐,表明他是一位“大行不顾细谨”的人,不过,瑕不掩瑜,闻先生依然光彩照人。
    C.闻先生讲唐诗在联大叫座,得益于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
    D.在作者看来,闻先生首先是位学者型的优秀教师,之后才是诗人和画家,晚年成为了民主战士;虽生命短暂,却熠熠生辉。
    E.本篇传记选取了闻先生在西南联大的一些教学工作和政治活动,舍弃了他的一切家庭生活;详写了教学工作,略写了政治活动;以叙事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和抒情的手法。
    (2)闻一多先生讲唐诗有何特点?请概括说明。
                                       
    (3)文章第二段细致地描写了闻一多先生上课前的情形,分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4)有人评价,闻一多是“千古文章未尽才”,47岁就因为参加政治活动而结束了自己的学术生命,实为可惜。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个人的理解。 
                                       
  • 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房地产不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是一则多么令人石破天惊的消息啊。 
    B.伊朗一旦发生战争,中国必须围魏救赵,鼎力相助。扎实推进海军现代化,为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应有贡献。 
    C.日军来扫荡时,有一位乡长如丧考妣地惨叫了一声“娘喽”就义无反顾地钻到桌子底下了。
    D.读书可以用半天时间偷人家一生的学问,只有“学富五车”的人,才能“出口成章”“旁征博引”,才能在“方圆之内”“斗室之间”,看到一个人“机锋突出”“辩才无碍”。
  • 下列各句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中国海监船与闯入南海中国黄岩岛海域的菲律宾军舰对峙,诸如此类的挑衅行动此起彼伏,对此,中国政府已多次提出交涉、抗议,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实质性的维护主权和利益的行动。
    B.如果奥朗德上台,可能就人权问题对中国施加压力。这些现在难以下定论,最重要的是,法国国内的经济不太好,所以无论谁上台,都会希望和中国保持稳定的关系。
    C.在近期各地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悄然松动之际,呼和浩特、南昌等国内二三线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也在悄然提高,上调幅度平均15%左右。
    D.对于尼克斯的球迷们来说,林书豪的这条微博比球队赢球还要令他们开心,因为林书豪如果能在季后赛中及时回归,那球队晋级次轮的希望将大大增加,甚至可以展望下东区决赛是必定无疑的了。
◎ 2012届黑龙江省鸡西市一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将下面的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窗外的环境十分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树和水还是很好地过滤器,空气很洁净。
    ①高层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②理想楼层是不超过六楼。
    ③窗外不但环境好,有树,有花草,有水。
    ④会引起孩子对自己和外界不由自主的敌意。
    ⑤如果让孩子健康,就不要住在六楼以上的楼层。
    ⑥而且整天面对着砖墙。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③①⑥④⑤  
    C.⑤①⑥④②③    
    D.⑤②①④③⑥
  • 以下是2006-2011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的统计公报图表,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⑴从以上两幅图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⑵就此你能提出哪些建议:                                                                             
  • M&M巧克力广告词“只溶在口,不溶在手”是著名广告大师伯恩巴克的灵感之作,堪称经典, 2004年,被评为美国最受喜爱的广告,流传至今。请加以赏析,填写下文,每空不得超过15字。
      本广告成功地运用了①                        的手法,突出了M&M巧克力②                           特点,以至于不愿意让巧克力在手上停留片刻,语言③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有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有只鸽子看到这情景。
      “好可怜噢!去帮他吧!”鸽子赶忙将叶子丢进池塘。 蚂蚁爬上叶子,叶子再漂到池边,蚂蚁便得救了。
      蚂蚁始终记得鸽子的救命之恩。 过了很久,有位猎人来了,用枪瞄准树上的鸽子,但是鸽子一点儿也不知道。这时蚂蚁爬上猎人的脚,狠狠咬了一口。
      猎人一痛,就把子弹打歪了。使得鸽子逃过一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