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第四单元素芭(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zhù)立
    B.(cī)点
    C.海市(shèn)楼
    D.(jī)角        
    (chì)责
    (mú)
    (bí)邻
    (fēng)
    (niǎn)走  
    ( pìn)鹿
    (dū)哝
    (gé)   
    (qì)
    (qiǎn)责
    (qì)
    (guī)房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出阁/静谧/流言飞语/磨蹭    
    B.情愫/抚摩/无可名状/脸颊    
    C.聪颖/享通/包罗万象/咒语    
    D.懒散/禀性/评头论足/摩挲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人类忙忙碌碌的世界,仿佛停止了自己的一切活动,蓦然间它________成一座可怖且孤寂的塑像。
    ②真不知它们凭着哪种朦胧的洞察力,________了素芭内心的痛楚,然后贴近她的身子,用犄角轻轻地摩挲她的臂弯,竭力用无声的同情,安慰她。
    ③他身患重病,但没有________丧气。     
    A.变换/领略/悲观     
    B.变幻/领会/悲观     
    C.变换/领略/失望     
    D.变幻/领会/失望
◎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第四单元素芭(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美国发射的“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如能不辱使命,那将标志着人类研制的星际探测器自动化程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B.据有关专家介绍,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禽流感对人类的影响要比动物小得多。
    C.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D.经考古专家20多年的整理、研究和发掘,被学术界评定为我国20世纪百项考占大发现之一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 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作品来反映,强盛的时代都与文化的繁荣相伴随。文艺工作者应该不负众望,抓住机遇,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的文艺对改革开放的时代和现实没有反映,或者反映不力,那就是失职,那就愧对人民,愧对时代,愧对历史。
    A.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造就文艺的进步,在民族的现实进步中进行文艺的进步。
    B.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艺的创造,在民族的现实进步中造就文艺的进步。
    C.在民族的现实进步中造就文艺的进步,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艺的创造。
    D.在民族的现实进步中进行文艺的创造,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造就文艺的进步。
  • 下面一段义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们①长期以来对本刊的②支持,进一步地③提高本刊的质量。更好地④满足大家的⑤阅读需求,现本刊拟⑥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表已⑦附在本期中,本刊⑧希望广大读者认真地⑨填写读者意见表,并⑩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  
    (1)必须删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删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第四单元素芭(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面的词句是清代某文学家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联,并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1)辛辛苦苦  
    (2)数半生三十多年事  
    (3)死无关乎数  
    (4)浩浩荡荡  
    (5)俯不怍于人  
    (6)放怀一笑  
    (7)是亦足矣  
    (8)生无补乎时  
    (9)著二百五十余卷书  
    (10)吾其归乎  
    (11)流播四方   
    (12)仰不愧于天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下列语段的横线上填写句子。要求:使上下文意连贯;与加粗的句子句式或修辞手法相同或相近。
      祖国的语言,像繁星那样灿烂,像珍珠那样宝贵,像牡丹那样美丽,像梅花那样芬芳。祖国的语言,耸立着珠峰镌刻着长城        ①                      有汉魏风骨 __② __   ,________,明清小说;有皇宫风阙,阆苑奇葩,竹篱茅塘,朝暾霞光;有婉约浓艳   ③     ,_______,典雅豪放。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我们相互间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较正确地表达各自的思想感情,有时还得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即便如此,它也不总是被表达得正确无误,当然,缺乏表达能力,就不免会出错。然而,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翻译,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里。心灵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时而伸展,时而蜷缩;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时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犹同静悬的落月,目不转睛,不知凝视着什么;时而若同急疾的闪电,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芒。哑巴有生以来除了脸部的表情再没有其他的语言了。他们的眼睛语汇却是无比丰富,无限深沉,就同大海一般深沉,就像蓝天一般清澈。从日出到黄昏,从黎明到黑夜,又从黑夜到清晨,自由嬉戏的阴影世界和孤寂大地是那么庄严,那么静谧。正因为如此,寻常的男女孩子都对她怀有一种敬畏的心理,不敢接近她,和她一起玩耍。她犹同寂静无声的晌午,无声无息,无亲无朋,孤寂地伫立着。
    1.作者为什么要重点刻画素芭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透过素芭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她的内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一句说明素芭的生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耕作的诗人
    张  炜
      俄国画家列宾给托尔斯泰画了一幅耕作图。它长久地吸引了我,让我想象那个杰出的老人,想象他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也许这是一个伟大诗人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
      在房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所谓艺术和思想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耕作的诗人。对于他,稿纸和土地一样,笔和犁一样。于是他的稿纸就相当于一片田园,可以种植,可以催发鲜花、浇灌出果实。在这不息的劳作之中,他寻求着最大的真实,焕发出一个人的全部激情。离开了这些,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诗人的最重要的几部文学著作之间的长长间隔里,我们都不难发现他怎样匍匐到土地上,与庄园里的农民,特别是孩子和农妇们打成一片,割草、缝鞋子、编识字课本、收割、种植……他做他们所做的一切,身心与土地紧密结合。这对于他,并非完全是刻意如此,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他只能如此。他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他在它们中间。①他可以融化在它们之中,融化在泥土之中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诗人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树林中那个简朴的坟墓。那是他最后的归宿。安静的树林、坟墓,都在默默昭示着什么,复述一个朴实而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可能属于别人,因为这个世界上仅有一个角落,埋葬着一个耕作的诗人。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决然分开。偶有一点劳作,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份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一个人只有被淳朴的劳动完全遮盖,完全溶解的时候;只有在劳作的间隙,在喘息的时刻,仰望外部世界,那极大的陌生和惊讶阵阵袭来的时刻,才有可能捕捉到什么,才有深深的感悟,才有非凡的发现。这种状态能够支持和滋养他饱满的诗情,给予他真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舍此,便没有任何大激动,人的激动。
      托尔斯泰的鼻孔嗅满了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两耳惯于倾听鸟雀以及树木的喧哗,马的喷嚏,还有其他四蹄动物在草丛里奔走的声音。黎明的空气中隐隐传来了田野的声息,空中连夜赶路的鸟儿发出悄然叹息,还有远方的歌手、农妇的呼唤、打鱼人令人费解的长叫……他眯着眼睛望向遥远的田野,苍茫中费力地辨识着农庄里走来的那个黑黢黢的高大汉子,还有他身旁的人:那个孩子、那个妇人。晨雾中,淡淡的光影里闪出了一头牛、一只狗、一群欢跳的麻雀。有人担来了马奶,原来是头上包着白巾的老妇人用木勺敲响了酸奶桶,她小心的充满溺爱的咕哝声引起了他的注意。②他转过身,脚下那双粗大的皮靴踩在地上,踩出深深的凹痕……
      他的去世也令人难忘。那也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
      深夜,老人乘一辆马车,抛却了自己的庄园,要奔到更遥远更苍茫的那片土地上去,与贫穷的人生活在一起。他仅仅走到了一个乡间小站就躺倒了。寒冷的车站上,一个伟大的生命临近了最后一刻。
      这一刻向我们诠释了诗人的一生。(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节)
    1.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一个片断,刻画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要求有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人物性格力求鲜明,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