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xué)头 
    B.出(qiǔ) 
    C.(zī)趄  
    D.巨(bò)  
    (shū)解   
    (zā)针    
    (mú)样    
    (zhuó)重  
    捅娄子
    没缘份
    摄相机
    座上客
    冒然行事
    一年之计
    沧海桑田
    指手画脚
  •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拿着最低工资的“临时工”,带领状态低迷的纽约尼克斯队连创佳绩,登上《时代》杂志封面,成为风靡一时的明星,而他的华裔身份更让他在海峡两岸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B.韩寒不妨放松心态,姑且当作是在网上挨了块板砖,挡回去就是,对于麦田,希望能有所反思,今后对人下论断要谨慎,毕竟从质疑到诋毁只有一步之遥
    C.李教授是这所知名大学的顶梁柱,每年都要接受几项重要科研课题,为了按时结题,他深居简出、宵衣旰食,拖着疲惫的身躯与时间赛跑。
    D.近年来,我们很少在电视屏幕上见到杨丽萍的身影,媒体关于她的报道可谓凤毛麟角,这次在《雀之恋》中重见她的舞姿,很多人不禁问道:你都在忙什么?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一直以来都说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那么何谓礼?东汉刘熙《释名》:“礼者,体也,得事体也。”
    B.当人们热议中国崛起面临的种种障碍时,似乎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国民心态。
    C.一个衡量人类幸福的新指标应包含这些维度:经济和工作保障、健康、教育、个人环境和工作环境、安全感和尊重、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宜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身安全。
    D.今年的“围观”活动,方舟子首当其冲,当《成都商报》记者告知他被“围观”之事时,他大为高兴,连说几声“欢迎”。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无论“ipad”商标侵权案和“乔丹”名誉侵权案的最终结果如何,小商标引发的“利害”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思考和影响都是深远的。
    B.法国车没有德国车那种精密的设计,日本车那种完美的技术,但你一眼就能认出法国车,因为它个性十足,设计独特,更重要的是它的舒适的原因。
    C.当中国的“神舟八号 ”航天器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时,预示着中国在太空这个最后的边疆开始新一轮探索高潮。
    D.网络的虚拟性往往会降低人的责任意识,但认为在虚拟世界中就可以罔顾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从而降低言行的责任意识,是一种早就该走出的心理误区。
◎ 2012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其根本就是文化的自觉。                                     
    ①这种自觉还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实践,不关注和参与日常生活,就不会有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
    ②对于以文化为业的人来说,文化自觉尤其重要
    ③这种文化自觉首先是自我的身份认同,要与各种权力保持适度的距离
    ④这种自觉更是一种责任,要对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负责
    ⑤这种自觉也是一种自信,如果不能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充满兴趣和信心,就无法真诚的投入其中
    A.③④①⑤②      
    B.③⑤④①②       
    C.②③⑤④①      
    D.②③①⑤④
  •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路虽然老是顶撞孔子,但耿直忠厚,孔子一直很喜欢他。子路死了以后,孔子发出感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
    B.斯本罗知道大卫和自己女儿多拉订婚的消息后非常高兴,虽然第二天就因病去世了,但他们还是在多拉家人的支持下结了婚。(《大卫·科波菲尔》)
    C.警察局差使老小姐米旭诺刺探伏脱冷的身份,米旭诺在饮料中下麻药使伏脱冷不省人事,终于发现伏脱冷是一名苦役犯。(《高老头》)
    D.觉慧瞒着家人参加了《新青年》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攻击旧制度和旧思想,虽然离家庭越来越远,但始终没有忘记鸣凤。(《家》)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
    杜道明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意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物质表现精神,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使真实景象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时空的问题上,与诗画有相通之处。由于园景和诗境、画境一样,在美学上共同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因此这三者都具有以有限空间描写无限空间的艺术创作原理。 
      园林的意境和风貌主要取决于造园家的文化素养,这也是许多名园出自文人画家之手的原因。而著名的造园家几乎都工于绘事,擅长诗赋。在造园过程中,诗赋、绘画艺术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这就使园林艺术和山水画、田园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往往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匾额、楹联等,又常常受到山水田园诗的启发。这种特殊的关系使中国古典园林每每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但园林的意境与诗、画又有不同,诗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不过在美学上三者又有共同之处,即都追求境生象外,情景交融。
      中国历代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营造了许多园林,虽然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园林中的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面。中国古典园林十分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也正是为了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要充分领略园林“入诗”“入画”的意味,不仅要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手法和布局,还要用心体会风景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园林意境的产生,离不开具体而真实的景物。这些景物由建筑、山石、水体、花木构成,是有形、有限、有比例的,是给人直接感知的空间;而由景所产生的人的想象空间,却是无形、无限,无比例的。园林意境的产生,同样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的参与。无论造园家如何精心设计、布局,唯一的目的就是在特定的时空里最大限度地刺激游客的“心”,促使其生情、生意。唯有心物契合,情景合一,园林的意境方能酝酿生成。而园林景物对游人情感的激发,主要是通过人的眼、耳、鼻三个感官。作用于眼睛的主要是园林的景点,这些景点的构成要素是建筑、山石、水体、花木等。作用于耳的信息,主要反映在园林以声音为特点的景点上。如秋雨梧桐是人间说不完道不尽的悲欢离合的典型;残荷雨声代表着一种忆旧怀亲的伤感愁绪;雨打芭蕉则表达一种轻愁、一种无奈的思念之情。作用于鼻的信息,则主要体现在园林内植物的芳香。如春天有扑鼻的桃李芬芳,夏日有袭人的荷花清香,秋季有浓郁的丹桂飘香,冬天有浮动的腊梅暗香。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一山一石都耐人寻味,给人留下充分的联想和回味的余地。一块小石,便有山壑气象;一勺清水,便有江海气象;一草一木,便有森林气象。而园林的布局设景,又尽量避免形成一览无余的视觉效果,使人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仿佛置身于变幻的仙境中,从而形成一种含蓄幽深、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多多,最本质者在于意境之美。(摘自《中国文化研究》2011,有删改)
    1.下列关于“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B.意境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由于客观景物的诱发在头脑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
    C.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是意境的基本特征。
    D.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由自然界的砂、石、水、土、植物、动物等材料构成。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和诗赋、绘画一样,都追求“境生象外、情景交融”的意境。
    B.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造园者是否精通山水画论决定着古典园林的意境风貌。
    C.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借声音现象传达个人的情感意绪,赋予它们动人心弦的情感美特征。
    D.园林意境的产生既离不开具体而真实的景物,也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的参与。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与诗、画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它就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B.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任何一座建筑小品,实际上都代表了造园家的人格理想。
    C.只要眼、耳、鼻感官健全的人就都可以充分领略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D.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既取决于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也取决于观赏者的想象再创造。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张辅,字世伟,南阳西鄂人,汉河间相衡之后也。少有干局,不为豪强所屈。时强弩将军庞宗,西州大姓,护军赵浚,宗妇族也,故僮仆放纵,为百姓所患。辅绳之,杀其二奴,又夺宗田二百余顷以给贫户,一县称之。转山阳令,太尉陈准家僮亦暴横,辅复击杀之。
      后转御史中丞。时积弩将军孟观与明威将军郝彦不协,而观因军事害彦,又贾谧、潘岳、石崇等共相引重,义阳王司马威有诈冒事,辅并纠劾之。梁州刺史杨欣有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辅为中正,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用孙秀执权,威构辅于秀,秀惑之,将绳辅以法。辅与秀笺曰:“辅徒知希慕古人,当官而行,不复自知小为身计。今义阳王诚弘恕,不以介意。然辅母年七十六,常见忧虑,恐辅将以怨疾获罪。愿明公留神省察辅前后行事,是国之愚臣而已。”秀虽凶狡,知辅雅正,为威所诬,乃止。
      后迁冯翊太守。是时长沙王乂以河间王颙专制关中,有不臣之迹,言于惠帝,密诏雍州刺史刘沈、秦州刺史皇甫重使讨颙。于是沈等与颙战于长安,辅遂将兵救颙,沈等败绩。颙德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当赴颙之难,金城太守游楷亦皆有功。辅转梁州刺史,不之官。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又杀天水太守封尚,欲扬威西土。召陇西太守韩稚会议,未决,稚子朴有武干,斩异议者,即收兵伐辅,辅与稚战于遮多谷口,辅军败绩。
      辅尝论班固、司马迁云:“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晋书·列传》三十)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贾谧、潘岳、石崇等共相重/引:引荐,荐举
    B.然辅母年七十六,常忧虑/见:看见
    C.颙之,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德:感激
    D.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清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观军事害彦/②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班固叙二百年事八十万言/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C.①转梁州刺史,不官/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D.①贬预清风俗/②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辅“不畏权势”的一组是(      )     
    ①夺宗田二百余顷以给贫户   
    ②太尉陈准家僮亦暴横,辅复击杀之   
    ③辅遂将兵救颙 
    ④辅并纠劾之   
    ⑤辅徒知希慕古人,当官而行 
    ⑥贬预以清风俗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威构辅于秀,秀惑之,将绳辅以法。    
    译文:                                                                          
    (2) 楷闻辅之还,不时迎辅,阴图之。    
    译文:                                                                         
    (3)迁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   
    译文:                                                                          
◎ 2012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语文模拟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 花
    [唐]杜甫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注】①西京安稳未:公元763年10月,吐蕃攻陷西京长安,焚掠一空。代宗先期奔陕州,至12月方还都。②风尘:比喻战乱。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 古诗文填空。
    ①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③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无人会,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漫步银锭桥
    刘宏伟
      夕阳羞答答地猫在暮霭后,余晖穿过突兀在半空的古槐和枯柳,打在汉白玉桥身上,泛出冷清的光。
      远处的湖面已凝结成厚厚的冰层,一个临时围起来的溜冰场,人山人海,不时传出阵阵嬉笑打闹声,人们正沉浸在新春的欢娱中。近得桥下,却依然是一汪碧潭,虽看不到“银锭桥下水倒流”的往日景观,却也给这萧瑟的季节平添了几分机趣。
      这时节,桥上依然游人如织。或许他们中真的有人相信,情侣携手走过银锭桥,就能相知相守一生。
      在我看来,名胜大抵都是“远香近臭”,那些与它们近在咫尺者,往往难有细究的热情和心思。银锭桥于我,便是如此。
      居京10年,我曾无数次从什刹海的银锭桥上走过,也知晓它的声名在外,每次却总是步履匆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看。万家欢聚时,我依然天涯孤旅。人生,大抵只有在悲绝伤怀、寂寥落寞时,才会特别留心起身边的物事。仿佛直到此刻,在既见不到古时《燕都游览志》里所载“荷芰菰蒲,不掩沦漪之色”的景色,而当下灯红酒绿的后海夜色也还未兴起时,我才有心思认真打量起这座“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的桥来。
      明代文人李东阳眼中的“城中第一佳山水”,是否就是眼前的这般光景?我不得而知。我倒是读过跟李东阳同样出身此地的文人纳兰性德笔下的“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画卷。然而,对银锭桥而言,仿佛只有在这万木萧瑟的季节,才是它华丽登场的时候。
      银锭桥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但眼前我所见到的桥是分别于1984年、1990年修复、改建的,时光并不久远,有关的资料也不多:南北向单孔石拱桥,横跨前海后海的细脖处,桥身长8.3米、桥面宽7.9米、桥高4.3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因形似倒置的银锭而得名。桥身正面镌刻的“银锭桥”三字,为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单士元所题。
      银锭桥的举世闻名,据说要归功于那位因写下“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决,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一,汪兆铭、黄树中、罗世勋三人在银锭桥下埋炸弹,欲刺摄政王载沣,未果,三人同时被捕。汪兆铭就此写下了那首《慷慨篇》,银锭桥也因此举世皆知。可惜的是,银锭桥始终保持着玉洁冰清,而汪精卫却晚节不保,成了世人唾弃的大汉奸。
      游人似乎对桥头那块写着“银锭观山”四个大字的巨石情有独钟,纷纷靠前留影。不知道他们是否知晓这四字所表述的“西涯八景”之一的美色底蕴。一旁落款的“杨萱庭”几个字,因掉了颜色,不仔细看,很难辨识。这位书法家,曾为瞿秋白、李大钊陵墓书写过碑文。
      据说旧时唯有站在平坦的银锭桥上西望,可一览西山浮烟晴翠的如画美景。然而此刻,我无论如何都看不见西山的影子,那远处林立的高楼就是答案。我一直认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能多考虑一分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就会多一分迷人的底蕴,多留给后世一笔无价的财富。
      桥旁沿后海岸一直延伸出去的林立的各式酒吧,让我想起了那首《什刹海》:“地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好是天香楼上座,酒阑人醉雨丝丝。”不知道清代这位得硕亭先生在写这首竹枝词时,是否曾想到过,有朝一日,天香楼不复存,银锭桥边会开出一溜儿酒肆?
      其实,未知本来就难尽想象。白驹过隙,世易时移。桥如此,人生亦然。
      听着远处溜冰场上男女老少不时发出的欢声笑语,看着身边这些笑逐颜开的游人,我闭上双眼,做了一次悠长的深呼吸。缠绕心头的落寞,也就丝丝缕缕地淡去……是啊,人生何须沾染那么多的伤怀和纠结?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值得。
      伸手抚摸银锭桥上的翠瓶卷花望柱,手心传来一片透心的寒意。此刻的我,却从这透心的寒意中,获得了一份释怀和温暖。
      放眼望去,夕阳散尽了最后一抹光辉。
      银锭桥,坠入了夜的怀抱。——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2月27日
    1.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有何作用?
    答:                                                                                      
    2.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色,试作分析。
    答:                                                                                      
    3.“银锭桥历史悠久”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人说这种表达方式与全文不协调,内容也不可信,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段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节令、时间和环境,又为全文奠定了清冷、沉重的感情基调。
    B.作者认为携手走过银锭桥的情侣们迷信落后,所以对他们的行为不以为然,不屑一顾。
    C.银锭桥本是看西山的“第一绝胜处”,现在因为城市建设失去了这个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
    D.作者漫步银锭桥,写了桥的过去和现在,桥的一带美景不再,不变的是灯红酒绿、热闹繁华。
    E.作者由“未来难尽想象”感悟到“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才值得”,文章主旨有点消极。
  • 植树节期间,学校拟组织高三学生到森林公园每人栽一颗约一米高的松树,请你以班级劳动委员的身份,在劳动前对同学们布置任务,说明植树要求、植树方法和植树的意义。
      要求:(1)以说明为主,辅以议论和描写。
         (2)综合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结构完整,语言连贯,表述清楚。
         (4)不少于200字。
                                                                                           
  •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准确理解材料意思,按要求作文。
      叙利亚战乱后,有一位老妇人每天都举着一支蜡烛到政府门前静坐,抗议政府对平民的镇压。有人对她说:“这没有什么用,你改变不了什么。”老妇人回答说:“我知道我改变不了什么,但我更知道,我不能改变我自己。”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