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选出下列加粗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
    A.取jí   
    B.罗qǐ   
    C.唤zhào 
    D.分chǔ  
    能qián   
    然mù     
    qiàn   
    受jīn  
    yè   
    事sāng 
    yè   
    xué  
    顽抗yǔ    
    风云chà   
    度长大xié   
    羽扇巾guān  
  • 选出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
    [     ]
    A.慧星 
    B.仓皇 
    C.急燥 
    D.珠矶 
    痊愈 
    嬉戏 
    樯橹 
    蹒跚 
    叠巘     
    料峭     
    修禊      
    暮霭  
    细支末节      
    良辰美景     
    哙炙人口     
    揠旗息鼓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
    ①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______、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②游戏行为使动物从小就能     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③鲤鱼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他们只模糊地______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④期中考试结束了,心情就可以______下来,我要好好睡个觉,听听喜欢的音乐,读读爱看的书。
    A.琢磨
    B.琢磨
    C.捉摸
    D.捉摸
    熟悉    
    熟习    
    熟悉  
    熟习  
    认识  
    意识
    意识  
    认识
    弛缓
    迟缓
    弛缓
    迟缓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强调人与自然鼎足而立,人可以利用自然,掌握和运用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B.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比任何事物都更使我激动,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要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义不容辞
    C.近期电视里,各频道争相预告各挡花期,提醒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已渐成现实,这让等候了一冬的人们倍觉意兴阑珊
    D.我们在欣赏《赤壁赋》的华词丽句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东坡自由的精神,则难逃买椟还珠之憾。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电视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介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B.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C.有些恒星可能被岩石构成的数万个没有生命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D.我们的校园美得像公园:教学楼用的是红砖砌的,教室窗外姹紫嫣红地开满了粉色的花,静坐在课堂可听见鸟鸣声声入耳。
  • 下列各项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戏”?为了“自娱”?为了 “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B.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 ——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距离——称为一光年。
    C.近几年的名人故里之争,让大家看的眼花缭乱,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
    D.我常常给自己提出一些只有小孩才会问得傻乎乎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他们周围的世界?
◎ 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一组句子,衔接连贯得最好的一组
    [     ]
    ①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能力主动调整自身的行为
    ②人类为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③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④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⑤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⑥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
    A.②⑤①⑥③④     
    B.①⑤②⑥④③
    C.②⑥①⑤④③   
    D.①⑥②⑤④③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贾谊,西汉最富辞采的散文家、政论家,他开创了“史论”文学的先河。所著政论文《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B.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有谦敬、雅俗、委婉、避讳等等。比如仆、鄙人、晚生、在下、足下都是谦称,先生、令兄、惠顾、斧正、敬候都属于敬辞。
    C.“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上联写的是辛弃疾,下联指的是李清照。
    D.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恶论”,主张“性善论”,正因为人性本善,教育才能发挥它的功效。
  • 选出下列对《高老头》的分析鉴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高老头》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平行又不是交叉的故事为线索,真实反映了波邦复辟王朝时期巴黎的社会面貌。
    B.小说以“高老头”命名,但拉斯蒂涅才是贯穿小说的主要人物。他在《高老头》中是一个发展着的人物形象,小说展现了他由一个善良上进的青年变成野心家的全过程。
    C.高里奥老头出身微寒,疼爱女儿,以每人八十万法郎的陪嫁将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两个女儿在榨尽了他的钱财后,不再与他来往,到死也只有大女儿来参加了他的葬礼。
    D.伏脱冷与鲍赛昂夫人身份地位截然不同,但他们教导拉斯蒂涅的人生哲学却是一致的:要想跻身巴黎上流社会,不断向上爬,就必须不折手段、冷酷无情。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宗白华
      先秦哲学家荀子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这虚实相结合的手法。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像中国舞台上的表演一样。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说得好: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里处理空间的方法,也让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境,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
      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令人感到满幅是水。我最近看到故宫陈列的齐白石画册里的一幅画上,画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所有,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有删节)
    1.关于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
    A.丰富、全面就有了“实” ,集中、典型、普遍就有了“虚” 。
    B.孟子所说的“美”就是“实” ,“大”也就是“虚”。
    C.某种意义上说,“全”和“萃”是矛盾的,实和虚也是对立的,但在艺术中又是统一的。
    D.中国传统绘画将有形的“实”的空间俭省给无形的“虚”,表现了更广阔的意境。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荀子两千多年前就给艺术的审美下了定义:“美”就是虚与实的辩证统一。
    B.笪重光认为画面的“空景”和“实景”的展现是相对立的,无画处才能成妙境。
    C.中国舞台上道具极少,是为了留出最大的空间给演员演绎剧情,创造最深的“真”“神”。
    D.八大山人、齐白石的鱼鸟因背景空无一物,让人会更中集精力去想像其姿态的生动逼真。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烟霞写之”,正是以有形的“实”推知了无形的“虚”。
    B.在诗歌里,“实”就是“写景”,“虚”就是“抒情”,常见的借景抒情就是“化实为虚” ,拓展意境。
    C.“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没有实写“师”的行踪,只指给我们一片飘渺的云雾,我们却能感受到隐者的闲适高雅,这是“化虚为实”的写法。
    D.唐大书法家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都是深谙艺术的“虚实相生”之理。
  • 选出下列句中对加粗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啬
    B.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背负
    C.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抵御
    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俗/不同
  • 选出下列句中加粗实词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
    [     ]
    A.食埃土,下饮黄泉
    B.连衡而斗诸侯
    C.曰师曰弟子云者,则聚而笑之
    D.其圣人也远矣
◎ 2011-2012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选出下列文言句子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
    例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以助其急/暗地里
    B.夫韩、魏诸侯之障/障碍
    C.藉之以其西/遮挡
    D.因得以自于其间矣/保全
    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范睢用于秦收韩/一夫作难七庙隳                      
    B.商鞅用于秦而收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君臣固守窥周室        
    D.当时士虑患之疏/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   
    3.选出对下面一句话断句正确的一项 (   )
    A.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B.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C.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D.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4.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虽为罪官,颇得黄州知州徐君猷厚重,迁谪意稍减。
    全词以景起,以情结,句句不离宴饮,处处关乎怀抱。试对词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及全词的思想感情进行简要分析。(答题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文默写。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寡人之于国》)
    ② 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③                   ,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④ 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
    ⑤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
    ⑥ 倩何人唤取,                                。(辛弃疾《水龙吟》)
    ⑦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⑧ 三杯两盏淡酒,                                。(李清照《醉花阴》)
  •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问题。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自己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
      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    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1.小说写景简洁,但这一简洁的描写在文中三次出现,试分析这一景物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分析“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句中对小说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A .“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暗示徒儿刀法并未学精,还有没学到手的,暗示徒儿悲剧结局的。  
    B.小说以“伞”为标题,一则伞是线索,贯穿全文。二是以伞表现人物情感,凝结了师徒之情,又终结了师徒之义。 
    C.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既说明了“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更展示了人格武品,进而揭示主题:学艺先学做人。  
    D.“心中不快”“却又一热”两相对照,表现出师父对徒儿给予的希望很高,同时自己也避免不了“儿女情长”的侠骨柔情。  
    E.小说语言风格朴实流畅,虽心理刻画缺位,但传神的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使小说中师徒形象生动传神。 
  •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生有享受与感受之别。 品尝人头马、身着皮尔卡丹、足蹬莱尔斯丹、肩挎路易威登……只能叫做享受。仅仅靠一副嘴巴和一副下水、一身皮囊就够了。很简单。      能够感受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天的色彩,能够感受到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宇宙的情感,能够感受到漠漠夜空中星星的细语,能够感受到遥远地平线的蠕动,能够感受到我们平常忽略的、淡漠的、遗失的、阔别久远的、隔膜已深的另一番景致,另一番心境,那或许是久违的一份浪漫、一份诗意、一种刺激、一样怀念、一重思悟。感受,靠的是我们的心。
      请以“享受与感受”为话题,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文体特征要分明,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