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 古文两篇(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识通假。
    (1)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句”同                    
    (2)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帅”同                    
    (3)令壮者无取老妇(“取”同                     
    (4)将免者以告(“免”同                   
    (5)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其”同                     
    (6)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振”同                     
    (7)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嚼”同                     
  • 解多义。

    如寡人者,安与耻(        )
    素与副使张胜相(        )
    吾与之共越国之政(        )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战(        )
    山重水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未若吾赋不幸之甚也(        )

    果行,国人皆(        )
    君更尽一杯酒(        )
    三日农功(        )

    遂使之行于吴(        )
    败之机,在于今日(        )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矣(        )
  • 辨活用。
    (1)然后事夫差,士三百人于吴(            )
    (2)其居,其服,其食(              )
    (3)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
    (4)昔者夫差吾君于诸侯之国(            )
    (5)专趋人之(            )
    (6)之,问其故(           )
  • 分古今。
    (1)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                                       
    今义:                                        
    (2)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古义:                                       
    今义:                                       
    (3)丈夫二十不取
    古义:                                       
    今义:                                       
◎ 2012年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 古文两篇(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明句式。
    (1)夫差将欲听,与之成(        )
    (2)国之孺子之游者(        )
    (3)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
    (4)古之贤君,四方之艮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官阕 蓑笠  稽(kuài) 人者(xiàng)
    B.睚眦 剽攻 人(jiǎ) 无不也(fǔ)
    C.掘冢 县椽  (gēng) 之甲(xī)
    D.箕踞   逡逡 (chèn) 败吴于(yòu)
  • “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执手而与之谋     
    B.非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C.有敢不尽力者乎     
    D.父勉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国语》着重记述“邦国成败,嘉言善语”,长于写对话,着力于通过对话验证于行动,详略有致地揭示人物性格,表达思想。     
    B.《勾践灭吴》记述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越战胜吴的故事。     
    C.《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D.《史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
◎ 2012年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 古文两篇(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恩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恩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越国亦矣    节:克制。     勾践曰           辞:推辞。     
    B.越四封之内      四封:四个封地。     勾践许之         既:已经。     
    C.请无庸战     姑:暂且。     进思赏          则:就。     
    D.昔者之战也    昔者:从前。     寡人者        如:像……的人。
    2.下列句子中“也”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菅者之战也
    A.何     
    B.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     
    C.师道之不传久矣     
    D.《齐谐》者,志怪者
    3.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与现代汉语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     
    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舆马者 
    ③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④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⑤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⑥面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②④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
                                                                                              
    (2)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慨不快意,所杀甚众          身:亲自。   
    B.遂其贼            去:离开。   
    C.更折节为           俭:抑制、约束。   
    D.解姊子解之势           负:依仗。
  • 下面句子中“以”字的 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诸公故严重之    
    B.解父任侠   
    C.贼窘自归,具实告解    
    D.睚眦杀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堆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刽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恳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辂石城为锋,齐岱为愕,包以四夷,襄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先,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嗅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乏。”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官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     谋:为……谋划。   
    B.请剑服     治:备办。   
    C.庄子人殿门不     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夜相击前/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B.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甚矣,汝不惠
    C.今夫子必儒服见王/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
    D.太子乃见王/赢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锐,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2)赵圉何求而不得也!   
                                                                                                
    5.庄子所说的“剑”,实际上是对好勇斗狠的“匹夫之勇”的讽刺和批评,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所谓“勇敢”的人,你对他们是怎样看待的?请谈一谈。(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