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三语文毕业班综合测试试题(三)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角/通缉  念  押
    B.源/口   羞然  滑
    C.霭/春  偻/偻  除/
    D.子/躏   憔/荟萃  露脸/
  • 下面语段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取下神像挂地图》,在选择报道角度上可谓胜人一筹。写农民生活的变化,经常采用的角度是写农村急剧增长的产值利税指标,与拔地而起的高楼、工厂,写农民手中存款的增加等等。而本文作者,不囿于已有的老套路,却另眼相看,选择了那种琐细而不易察觉的新变化,即从农家中堂悬挂物更换交替这一角度,透视出中国农民的思想变化,无疑是新闻报道中的上乘之作
    A.胜人一筹        
    B.囿于 
    C.另眼相看    
    D.上乘之作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关税下降,对明年本市家电市场的影响是喜是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B.西江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堤巍然屹立在天目山旁边。
    C.现代医学一再证明,一个人的精力不管如何旺盛,如果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他的循环系统功能就会跟着退化。
    D.作为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会和民主参与的制度化平台,全国两会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也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我以为向一般人说法,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偏废。
    ①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
    ②莫泊桑初请教于福楼拜,福楼拜叫他描写一百个不同的面孔。
    ③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
    ④欧洲文人虽亦重读书,而近代第一流作者大半由写生入手。
    ⑤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⑥从前中国文人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
    A.⑥③①④②⑤
    B.⑤①⑥③④②
    C.④②①⑥③⑤
    D.⑤④②①⑥③
◎ 2012年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三语文毕业班综合测试试题(三)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题。
    龙渊义塾记
    [明]宋濂
      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奇来为之助。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菜之礼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章君之先世尝以为    病:弊端
    B. 章君曰:“吾事矣!”     济:成功
    C.本郡免其科徭          檄:下令
    D. 而所以导民、扶世防者则一也   衷:内心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山深川阻       序刻诸石
    B.无恒产,未几而皆废  益斥田广其业
    C.诸生业进,月有赏   以教陈氏族子之幼
    D.惟古者建学也     以克绍先世徽猷
    3.下列各句组,全都是表述章君悉心办学之举的一组是(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        ②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③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      ④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
    ⑤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  ⑥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A.①③⑥
    B .②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君秉承先辈遗志,设法筹资,在陈京兄弟的帮助下创办了龙渊义塾。
    B.章君订立了义塾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财务,一年结算两次。
    C.章君担心来义塾读书的人不能坚持到底,因此派使者请宋濂作这篇记。
    D.章君的办学举动得到了官府的支持,本文作者也希望义塾能一直办下去。
    5.断句和翻译。
    (1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乃 卜地 官 山 之 阴 创 燕 居 以 奉 先 圣 而 先 师 为 之配春与 秋 行 舍 菜之 礼后 敞 正 义 堂 月 旦 十 五 日 鸣 鼓 集 多 士以 申 饬 五 伦 之 教 前 建 大 门 榜之曰龙 渊 义 塾甓 其 修 途 以 达 于 东 西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1-2题。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
    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注:①欧阳秀才名辟,桂州灵川人。秀才,这里用作读书应举的士人的泛称。据《宋诗纪事》记载,在这次送别后的三十二年,欧阳辟中了1091 年(元祐六年)进士,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 ②鸟哺,指乌鸦、凡鸟。
    (1 )本诗三、四句和五、六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选其中两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是一首送别诗,请就最后四句,概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三小题)
    (1 )若夫        _______ ,      ______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雄姿英发。           ______   ,谈笑间,           _____    。 (苏轼《念奴娇》)
    (3)    ______            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______        ,定乎内外之分,      ______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学术与学术思想
    刘梦溪
      1911 年,梁启超写过一篇文章叫《学与术》,其中有一段写道:“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例如以石投水则沈,投以木则浮。观察此事实以证明水之有浮力,此物理也。应用此真理以驾驶船舶,则航海术也。研究人体之组织,辨别各器官之机能,此生理学也。应用此真理以疗治疾病,则医术也。学与术之区分及其相关系,凡百皆准此。”这是迄今看到的对学术一词所作的最明晰的分疏。学与术连用,学的内涵在于能够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因果联系,形成建立在累积知识基础上的理性认知,在学理上有所发明;术则是这种理性认知的具体运用。他反对学与术相混淆或者学与术相分离。严复对学与术的关系也有相当明确的界说,此见于严译《原富》一书的按语,其中一则写道:“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成之功。学主知,术主行。”用知与行的关系来解喻学与术两个概念,和任公先生的解释可谓异曲同工。
      中国古代还经常讲道术。“道”标识着学问的方向。对一个学人来说,为学的目的是最为重要的。严复在为《涵芬楼古今钞》作序时指出,做学问的目的就在学术本身,学术以外没有也不应该有目的,因而也可以称作“为己”之学。而诗词书法一类传统文士人皆能详的技能,不过是一种工具,也就是术。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为学的目的是为了猎取功名利禄,所掌握的术再精良,也只能是“为人”之学,真正的学者必不取此种态度。中国传统学术,既讲学,又讲道。道这个概念,用现代一点的说法,不妨可以看作是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情、物事所固有的因果性和规律性,以及人类对它的超利害的认知。
      学术思想则是人类理性认知的系统化,而且须有创辟胜解,具备独到性的品格。系统又独到,属于思维的成果,具有形上之学的特点。“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造学之途有百,而其要期于明道。”学术思想的根本特征应该是“即器以明道”。元朝时,罗马教皇以七大术介绍给元世祖,包括文法、修辞、名学、音乐、算数、几何、天文。然而此七项大都关乎技艺,也就是器,属形下学的范畴,与学术思想迥然有别。学术思想是否发达,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当我们习惯地称某些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时候,其实就是说这个国家的学术思想发达。
      既顺世而生又异世而立,是学术思想的另一个特点。顺世而生,自不待言。没有哪一种学术思想不是特定时代和世代的产物,连虚幻的不结果实的花朵也可以振叶寻根,找到它赖以开放的或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环境的根源。但我们需要注意,是顺世而生,可不是顺势而生。学术思想与权柄和势力天然地缺少缘分。不仅如此,它顺世却不随俗,就其发生来说有顺世的一面,而就其存在来说又有异世甚或逆世的特点。
      覆按历史,一种学说或一种学术思想的遭遇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幸运。往往越是具有独创性的思想,越不为当世所重。所以孔子有陈蔡之厄,孟子有“不得已”之辩;韩非饮鸩,孙子膑足,史迁宫刑,班氏狱死;阮籍临歧而痛哭,嵇康佯狂而不羁;罗什折翮于北国,玄奘历险于西土;韩愈受黜行三千里路,苏轼遭贬困琼海之滨;阳明承廷杖之辱,朱子遇罢祠之变;戴震中岁衣食不济,颜元苦行骨肉难全;李卓吾幽铁窗自刎而死,王夫之筑土屋匿于深山。一部学术史,可以说是一批批学者为创造学说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历史。
      这种情况说明,对待学术思想,是不可以功利计的。“正其谊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董仲舒这句被后世目为近乎愚狂的话,恰恰道出了学术思想的真谛。而学人、思想家被目为愚妄、狂癫,为世人所窃笑,历史上屡见不鲜。正因为他们先觉、异世或逸世而独立,世人才有充分理由疏远他们。天才的归宿到头来总逃不过《红楼梦》中的一支曲——“世难容”。
    (选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梁启超和严复分别在他们所写的《学与术》和《原富》中,对学与术的关系作了明确的界说,两人的解释可谓异曲同工。
    B.为学有“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之别。前者指为学的目的仅学术本身;“为人”之学则指为学目的是获取功名利禄。
    C.学术思想既是理性认知的系统化,又具有独创性,因此它属于形而上之学,中国古代称之为“道”,为学的要旨就是“以器明道”。
    D.学术思想发达的国家,必然也是民族文化发达的国家;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也必然是学术思想发达的民族。
    E.思想家往往都异世独立,他们常常是一些狂癫、愚妄之人,因此,常被世人所疏远、窃笑,悲剧也往往成为他们的归宿。
    2.下列各项中,属于文中“术”的范畴的一项是(     )
    A.《劝学》中的“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舟楫而绝江河”。
    B.奥斯忒从磁针无端转动的现象中,发现了电流磁感应定理。
    C.化学家凯库勒由梦境中“盘曲的蛇”而发现了苯的环形结构。
    D.辛弃疾的《木兰花慢》词,借助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
    3.在对“学术”的理解上,梁启超和严复存在哪些异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学术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三语文毕业班综合测试试题(三)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图 瓦(节选)
    [法]莫泊桑
      图瓦中风瘫痪了。他们把这个大胖子的床安置在酒店隔扇的小屋子里。图瓦的朋友每天下午都径直来到这个大胖子的床前跟他聊天,玩骨牌。
      不过图瓦婆婆不能容忍她的肥胖的懒丈夫在床上玩骨牌散心解闷,只要一看见他们的牌局开始,就怒气冲冲地跑进来,掀翻牌桌。她说光养着这个一事不做的胖废物蛋,已经够受的了,她不愿意再看见他还像从前那样找乐子。
      奥尔拉维尔觉得她狂怒很好玩,常常要故意逗弄她一番。
      “喂!老婆婆,你男人老待在床上,热得跟烤面包的炉子一样,要是我,就叫他孵鸡蛋。”
      她一下子愣住了,心想他是在跟她开玩笑。他接着说下去:
      “哪一天我叫母鸡孵蛋,哪一天我就在他这条胳膊底下放五个,那条胳膊底下也放五个。一样能孵出来。这样就给你添了一窝小鸡。我的老婆婆!”
      老太婆目瞪口呆,她问道:
      “这能行吗?”
      “为什么不行呢?既然在一个暖箱里也能孵出小鸡来,当然就可以在一张床里孵啦。”
      这番道理深深打动了她,她气消了,心里想着这事,走开了。
      一个星期以后,她兜了满满一围裙的鸡蛋,走进了图瓦的卧室,说道:
      “我刚把黄母鸡和十个鸡蛋放进窝。这是给你的十个。你要留神,别压碎了。”
      图瓦十分惊慌,问道:
      “你要干什么?”
      她回答:
      “我要你孵鸡蛋,你这个废物。”
      他先是大笑,后来因为她一个劲儿坚持,他生气,反抗。可是老太婆勃然大怒,说:
      “你不给我孵小鸡,就甭想吃脍肉。咱们走着瞧吧。”
      图瓦被制服了,他不得不孵鸡蛋,不得不放弃玩骨牌,不得不放弃任何活动,因为他每次压碎一个鸡蛋,老太婆就要凶狠地断绝他的饮食。
      他每天躺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两条胳膊跟翅膀似的微微抬起,就这样用身子暖着白壳里的鸡胚胎。
      他连说话也压低了声音,好像对声音也跟对动作一样感到害怕;现在他对那只孵蛋的黄母鸡颇为关心,它在鸡窝里进行着和他一样的工作。
      那老太婆是看完了她的母鸡看她的汉子,看完了汉子又回去看母鸡,来回走个不停。脑子里没有别的念头,一心只想着正在床上和鸡窝里成熟着的小雏鸡。
      当地知道这故事的人走来打听图瓦的消息,他们蹑手蹑脚走进屋,很关心地问道:
      “怎么样?行吗?”
      图瓦回答:
      “行倒是行,不过我难受得很呢,这分儿热啊。浑身上下好像都有蚂蚁在爬。”
      可是一天早上,他的老婆非常激动地走了进来说:
      “黄鸡孵出了七只。有三个蛋是坏的。”
      图瓦觉得心跳了。他呢,他能孵出几只?
      三点钟左右,图瓦睡着了。
      他现在白天里也要睡半天觉。他右臂底下忽然有一阵不常有的痒痒,把他惊醒。他赶紧用左手去摸,摸着了一只遍体黄茸毛的小动物,在手里乱动。
      他激动得大声喊叫,同时放松了小鸡。小鸡就在他的胸口跑起来。喝酒的客人都跑了进来,挤满了屋子。老太婆小心翼翼地捧出缩在丈夫胡子底下的小动物。
      谁也不说话了。那是在四月里,天气很热。窗子开着,传进来黄母鸡咯咯叫声,它在召唤它的刚出世的小鸡。
      图瓦又是激动,又是忧虑,又是焦急,浑身不停地出汗,他低声地说:
      “右胳膊底下现在又有了一只。”
      他的老婆赶紧把她那又瘦又大的手伸进了被窝,像收生婆那么小心谨慎地抓出了第二只小鸡。
      乡亲们都要看看。大家把小鸡传来传去,仔仔细细地端详着,好像是一个稀罕东西似的。
      后来,四只小鸡同时钻出了蛋壳。从在场的人中间发出了一阵嗡嗡的吵闹声。图瓦露出了微笑,他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对自己这样奇特的父亲身份开始感到骄傲。无论怎么说,像他这样的人是不大常见的。他真是个不寻常的人,一点也不假!
      他大声宣布:
      “一共是六只。洗礼可就热闹了!”
      观众中间响起了一阵大笑。店堂里挤满了人,还有人在门口等着进来。
      “瞧,又是一只!”图瓦喊道。
      他弄错了,不是一只,是三只!这是一个大胜利!最后一只到七点半钟破壳而出。十个蛋一个也没糟蹋。图瓦不但得到了解放,还感到十分光荣,快活得简直发了疯,他吻着这个脆弱动物的背,差点儿用嘴唇把它闷死。他要把这一只留在床上,留到第二天,可是老太婆不管丈夫怎样哀求,也不肯答应,还是把它像其余的小鸡一样带走了。
    注:图瓦婆婆,图瓦的妻子,专长养鸡,大户人家的宴席不能没有她养的鸡。
    1.试简析文中加粗文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品中有不少关于当地人关心图瓦孵小鸡的描写,为什么要作这些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国著名作家左拉说读莫泊桑的作品,“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请结合文本,简析“笑”“哭”“发人深思”这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原子弹坠落长崎目击记
     
    [美]威廉·伦纳德·劳伦斯
      我们正向日本国土飞去,即将对它进行轰炸。
      指挥这次任务的是25 岁的空军少校查尔斯· 斯韦尼。他驾驶的携带原子弹的长机名“艺术大师”号,这种飞机的推进器不同寻常地长,有四个桨片,其机身上标有“77”的字样。有人说,“77”是红头发兰奇( 著名足球明星 ) 踢球时运动服上的数字。
      凌晨3 点50 分,机群起飞了,径直朝西北方向-- 日本国的所在处直扑而去。天气预报说我们在飞行途中将遇到暴风雨,但到飞行目的地,也就是这次任务的高潮阶段,天将放晴。
      起飞大约一小时后,暴风雨降临了。飞机在漆黑的夜空中时而下沉,时而抬起。但飞机的跃动幅度比起大型客机来要小多了。你感觉它是在“滑翔”,而不是“颠簸”。
      我注意到一道奇特的、令人恐怖的亮光从驾驶舱上方的小窗射了进来。透过黑暗,我看见一个奇怪的情景:旋转着的巨大推进器不知怎的变成了大的跳跃着的蓝色光焰。这种蓝色光焰既映照在飞机鼻顶的有机玻璃窗上。叉在机翼顶端闪闪发光。我们宛若驾驭着燃烧的列车在无垠的太空中奔驰。
      我们终于度过了黑暗,飞机直奔日本帝国。
      凌晨5 点刚过,晨曦来临。吉里中士两眼紧盯窗外,举起双脚对此表示欢迎。在此之前,中士一直专心致志、一声不吭地听着耳机里的收音机报道。
      “还是白天好,”他对我说着,“夜里关在机舱里我觉得怪害怕的。”
      “这儿离霍普斯顿可远了。”我不觉说道。
      “是啊。”他一边回答我,一边忙着译一条消息密码。
      “你觉得这颗原子弹能结束战争吗?”他怀着希冀地问道。
      “这颗很可能会有用的,”我尽量使他放心,“如果这颗不行,下一颗或两颗肯定会奏效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长时间地抵挡住原子弹的威力。”
      到5 点50 分,外面天已大亮。我们的长机不见了,领航员戈德弗雷告诉我这是事先计划好的。机群将于9 点10 分在本州东南方的宇久岛上空会合。
      可是直到此刻,还无人知道哪座城市将作为投弹目标。命运之神将作出最后的选择,日本上空的气流将作出决定。
      在我们前方飞行的气象飞机正在测试风向。到投弹时间的前半个小时,我们才能最后知道哪个城市将成为目标。
      波克机长告诉我飞机马上要拉升到投弹高度了。这时我们已经飞临日本领海上空。
      9 点12 分,我们飞抵宇久岛上空,前方大约4000 英尺处是带着那颗宝贝炸弹的“艺术大师”号。
      我们开始盘旋,等待机群中第三架飞机的到达。
      9 点56 分,我们开始向海岸线飞去。吉里中士译出气象机发来的密码,告诉我们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都清晰可见。
      命运之风看来要恩赐有些日本城镇了,它们注定将默默无闻。命运最后选择了长崎作为投弹目标。
      在机群盘旋的当儿,我们突然发现股股黑烟穿过白云直冲我们而来。原来是对准我们高度发射的l5 枚高射炮弹。不过它们飞来时,飞机已向着左边飞远了。
      我们向南飞去。11 点33 分,飞越海岸线,向距此以西大约1 百英里处的长崎直奔而去。在长崎上空我们再次盘旋,终于发现了云层中的一处缝隙。
      这时是12 点01 分,我们终于到达了这次任务的目的地。
      “瞧,它下来了!”有人喊道。
      从“艺术大师”的肚子里落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掉了下去。
      先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倾发出大量白烟,接着,一道巨大的紫色火柱以极快的速度上升到大约1 万英尺的高度。待我们再次向原子弹爆炸方向飞去时,那道紫色火柱已升到了与飞机同样的高度。这时距爆炸发生才过了45 秒钟。
      这是一座有生命的图腾柱,身上刻满了许许多多怪诞的面孔,对着大地狞笑。
      正当这东西似乎已凝固起来时,从它顶端突然冒出一朵庞大的蘑菇云,第一团蘑菇云升向蓝天的时候,变成一朵花的形状。它巨大的花瓣边缘向下弯曲,外面是奶油色,里面是玫瑰色。后来,当我们从200 英里以外最后一次眺望时,它仍保持着这个形状。在这个距离,还能看见处于痛苦之中的柱体,五颜六色,翻滚蒸腾,如同无数杂色彩虹组成的大山。在这些彩虹中融入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柱体颤颤悠悠的顶部穿过白云,活像一头史前怪兽的脖子上镶上了羽毛。纵目望去,只见羽毛朝四面八方飞展开去。
    (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背景]1945年8月9日上午,美军对日本实施第二次原子弹,目标是长崎。此次袭击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10万余人当日伤亡和失踪,长崎市60%的建筑物被毁,伤害遗留至今,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路症的折磨。
      [注]1945年8月9日,作者搭乘携带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的飞机,写下了著名的空中目击记。本文获l946年普利策报道奖。
    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划线部分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新闻有什么价值?试从新闻的时效性和社会功用两个方面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并按要求完成题目。
      “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站在广州番禺某早教 机构门前,刘雷(化名)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非。但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感觉到孩子起跑线上的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了。而有着刘雷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 万0 至3 岁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 亿元。据记者调查,在广州最小的早教学员出生仅33 天。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5 个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文意概括出早教市场红火的两个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抑或人生,都存在吸收与给予的现象。有人强调吸收,有人强调给予,也有人既吸收也给予。由于立足点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和“吸收与给予”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吸收与给予”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