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十次月考(最后一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的历程(节选)
      ①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艺术各部类之间的不平衡,使人猜疑,艺术与社会条件究竟有无联系?能否或应否去寻找一种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总体描述?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可以出现文艺高峰;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日,文艺却反而萎缩。同一社会、时代、阶级也可以有截然不同、彼此对立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流派。……这都是常见的现象。客观规律在哪里呢?韦列克就反对作这种探究(见其与沃伦合著《文学概论》)。但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因为所有这些,提示人们的只是不应作任何简单化的处理,需要的是历史具体的细致研究;然而,只要相信人类是发展的,物质文明是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而不是直接)决定于经济生活的前进,那么这其中总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通过层层曲折渠道起作用,就应可肯定。例如,由于与物质生产直接相连,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某些艺术部类如建筑、工艺等等,就要昌盛发达一些,正如科学在这种时候一般也更有发展一样。相反,当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某些艺术部类如文学、绘画(中国画)却可以相对繁荣发展,因为它们较少依赖于物质条件,正好作为黑暗现实的对抗心意而出现。正如这个时候,哲学思辨也可以更发达一些,因为时代赋予它以前景探索的巨大课题,而不同于在太平盛世沉浸在物质岁月中而毋须去追求精神的思辨、解脱和慰安一样……总之,只要相信事情是有因果的,历史地具体地去研究探索便可以发现,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从而,作为美的历程的概括巡礼,也就可以尝试地工作了。
      ②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如此久远、早成陈迹的古典文艺,为什么仍能感染着、激动着今天和后世呢?人们为什么要一再去回顾和欣赏这些古迹斑斑的印痕呢?如果说,前面是一个困难的艺术社会学的问题,那么这里就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更为困难的审美心理学问题。马克思曾经尖锐地提过这个问题。解决艺术的永恒性秘密的钥匙究竟在哪里呢?一方面,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时代的新作,诚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尽管是莎士比亚,也不能代替今天的作品,艺术只有这样才流成变异而多彩的巨川;而从另一方面,这里反而产生继承性、统一性的问题。譬如说,出现在上述种种古典作品中的中国民族的审美趣味、艺术风格,为什么仍然与今天人们的感受爱好相吻合呢?为什么会使我们有那么多的亲切感呢?是不是积淀在体现在这些作品中的情理结构,与今天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有相呼应的同构关系和影响?人类的心理结构是否正是一种历史积淀的产物呢?也许正是它蕴藏了艺术作品的永恒性的秘密?也许,应该倒过来,艺术作品的永恒性蕴藏了也提供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生产创造消费,消费也创造生产。心理结构创造艺术的永恒,永恒的艺术也创造、体现人类传流下来的社会性的共同心理结构。(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不是围绕“艺术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阐述的一项是(      )
    A.民生凋敝、社会苦难之际,文学等繁荣发展,并出现文艺高峰。
    B.政治强盛,经济繁荣之日,或因沉浸在物质岁月中,文艺萎缩。
    C.同一社会、时代、阶级可以有截然不同、彼此对立的艺术风格。
    D.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年代,建筑、工艺等等,要昌盛发达一些。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艺术与社会条件有联系。有人认为没有,如韦列克(renè wellek)持此观点。
    B.社会动乱、生活艰难的时期,哲学思辨更发达一些,时代赋予它以前景探索的巨大课题。
    C.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时代的新作;而另一方面,这里又产生继承性、统一性的问题。
    D.古典作品中民族的审美趣味与今天人们的感受爱好相吻合,体现了作品创造的前瞻性。
    3.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
      ①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②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
      ③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行四十里,渡后河,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俨若武陵、仇池,方以为喜。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④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⑤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
    1.对下列加粗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但问驿吏,吏言/绐:告诉
    B.当此,乃至和州香林院/陟:到达
    C.马为之避易/避易:不容易
    D.其亦可谓不也已/审:慎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退无止/② 某,而母立于兹
    B.①悉下马,累肩上/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C.①予默计此关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②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D.①杳不知所穷,始大骇汗/② 虽九死犹未悔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述了作者夜渡清流关和昭关险途的事。虽然是一篇纪实文章,自然成文,但作者叙述有致,跌宕起伏,让人感觉险象环生。
    B.两次渡关夜行均有“火”相助,但情形各不相同。第一次寒风助声,吹灭束燎,致使险象环生;第二次虽无束燎,但前山有火引路,只因怪石狰狞,以至惊马难行。
    C.文章记叙了作者两次深夜渡关的经过,但两次渡关的原因不同。夜渡清流关是因误听“驿吏绐言”;而夜渡昭关则是因“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
    D.清流关是赵匡胤获胜之地,昭关是伍子胥困厄之地,作者在文中运用这两个历史典故,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分恐不可免,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B.词的上片,“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上片四句,从四个并列的层面,抒发不同的情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情震荡。
    C.词的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月色淡淡,雁声惊梦,作者难以成眠,相思之情更盛。
    D.“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体物写意自然贴切。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题)
    (1)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3)明明如月,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4)______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5)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__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____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8)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 2012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十次月考(最后一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镐、铁齿、镰刀、耙子等农具。他们纷纷回家拿起形形色色的容器,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仿佛牧羊人在寻找失了群的羊。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明朗,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遨游到中天了。这岸的果实已经采尽,他们打算渡过青鱼河,对岸有一片茂密的透着隐隐红光的山丁子树,挂在枝头的果实仍然可观。
      ③青鱼河河水流急,深不可测,因而很少有人在夏秋之时到对岸采浆果。一般来说,青鱼河被寒风冻僵了之后,才会有人拉着爬犁从它身上走过,去柳树丛中拾捡干枯的枝条当柴烧。
      ④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跃过。他的女人紧紧地拉住丈夫不撒手,她也栽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肘那儿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嗉嗉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高烧,大病一场。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
      ⑤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三十年来,她的男人一直瘫在炕上靠着她的服侍而活着。苍苍婆的眼睛,没有老年人的那种混浊,依然那么明亮,清澈逼人,好像她的眼底浸着一汪泪,使她的眼睛永远湿润而明净。
      ⑥开始的几天,苍苍婆还认认真真地采上一天的都柿,交给收浆果的人,换来几十块钱。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当她独自在林中垂下老迈的腰,手指触到皱纹累累的已经蔫软的都柿的时候,她的心凄凉了。她尝了一粒都柿,真是甜极了,这甜让她更觉凄凉,苍苍婆就很想喝上一碗酒。山上没酒,她自然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竞一发而不可收,吃空了盛都柿的盆子。
      ⑦这时候又有三个采浆果的人回来了,一个说撞见蛇了,一个说看见了一种从未见过的鸟,它发出的叫声像小孩子的哭声。另一个嘟囔着倒霉,眼皮被蚊子叮肿了不说,半新的裤子还被树枝划了道口子。可是当他们拿了钱后,谁也不发牢骚了,他们带着喜悦回家,走前都满怀同情地看着一无所获、佝偻着腰渐行渐远的苍苍婆。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曾丢给她一张十元钞票,让她买酒,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么?蚂蚁合伙举过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
      ⑧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
      ⑨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⑩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这个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惟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⑾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节选自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篇小说在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是一篇出色的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人生寓言,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和思索。
    B、全篇流淌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讴歌,文字如行云流水,情节跌宕起伏,都围绕采浆果的人行进着。
    C、本文不是仅仅依赖于大鲁、二鲁的故事,多是一种整体的叙事,苍苍婆、曹大平夫妇都可以看做本文的主人公。
    D、文章结尾写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这是采撷之后美丽和幸福的点缀,和苍苍婆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E、篇末写了一场突降而至的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成被无情地封冻在了大雪之下。这既是写自然环境,又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④节描写曹大平夫妇涉水渡河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⑥节苍苍婆吃都柿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大鲁二鲁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叙写了金井人采浆果的故事,请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涵概
    B.邦交
    C.无名火
    D.家俱
    卑躬屈膝
    堤坝合龙
    细大不捐
    耳根清净
    要言不烦
    优哉游哉
    闻者足戒
    珠联璧合
    距(jiān)
    (qiào)
    (bǐ)首
    (zā)
    手成春(zhuó)
    疾风(jìng)草
    藏头(lòu )尾
    (chèn)心如意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对于小学考试的超纲题,老师、家长、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然而,在小学试卷上出现超纲题已经司空见惯了。
    B.对未来城市生活的设计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城市化发展之路正确与否,与世界各国的前途唇齿相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昭示着城市在人类生活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C.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D.济宁市政府倡议社会各界人士对本市的几十个政府部门进行“满意单位”的民主评议,当面锣对面鼓地提出整改意见。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一直以来都说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那么何谓“礼”? “礼者,体也,得事体也。”(东汉刘熙《释名》)
    B.李敖访问大陆时曾对媒体说,此行“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黛玉,没有眼泪。”
    C.教育部门要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D.休闲方式各种各样:古人看戏,今人看电视;乡下人坐在大树下闲聊,城里人面对电脑玩QQ,真是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啊!
◎ 2012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十次月考(最后一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面五个句子中四个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近期,媒体曝光了部分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究竟有多少药品企业使用了这种“毒胶囊”,监管部门必须作出肯定的答复。
    ②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的创始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他拥有135亿美元的身家,也是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③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末被焚为两段,后段《无用师卷》入藏清宫,而《剩山图》流散民间,分隔361年后,今年终于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
    ④4月18日,伦敦奥运会进入倒计时100天,伦敦奥组委在英国皇家植物园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并发布了新的奥运口号“激励一代人”。
    ⑤张炜的《你在高原》长达450万字,有公众质疑,这种作品获奖不但加重了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惑,而且更加阻碍了公众进入“纯文学”领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给“城市文化标志”下定义。(不超过50字)
      所谓城市文化标志,就是表示城市文化的特征的一些符号、元素、标识,它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城市文化标志大多以具有标志性的建筑物、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最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观、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等为象征,显示出一个处于地域文化中的城市的历史内涵、文化形象与文化特征。城市文化标志是最能代表一个城市文化个性的具体事物,它具有文化象征的特殊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简要说明下面一幅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标题不超过10 个字。
    (1)为本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幅获奖的漫画,请你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前,有一家布店的老板,一直用一把比正规的尺子短一点点的木尺卖布。有一天,他突然良心发现,决定做个正经商人,把那把短木尺换了,可是他又想看看到底别的布店是如何经营的。
      于是,他来到另外一个布店里,趁对方生意忙乱时,用自己所带的一根小带子偷偷量了一下那店里的木尺。他回家用标准尺一量的时候,发现别家的尺竟比自家的尺子还要短几毫。他想,我至少比那家店要强一些,我又何必过意不去呢?
      于是,他又收回了自己的良心,依然用着原来那把短木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