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蛇、青蛙等冬眠动物在农历二月初的时候会陆续结束冬眠状态,而蛇虫之类又是龙的原型,因此人们把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
    B.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一则“中石化大楼安装1200万元天价吊灯”的网帖在网上迅速传播,在中石化出面澄清后,质疑之声依旧不绝如缕
    D.针对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言论,南京市政府作出严正回应:“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方愿与有关各方共同努力,继续推动朝鲜核武器六方会谈进程,为实现东北亚地区乃至朝鲜半岛的长治久安发挥建设性作用。
    B.混双冰壶是国际冰壶联合会的一项新兴比赛,这一项目于前几年才开始设立世锦赛赛事,对好多中国人还比较陌生。
    C.大力开发地热资源,将有利于改善四川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增加绿色低碳能源的比重。
    D.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多数海鱼从淡水鱼进化而来
      一项新研究显示,目前地球上的大部分海鱼可能是从淡水鱼进化而来的,这项研究追溯了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的族谱。考虑到生命起源于海洋,这个发现听起来或许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这项研究的发现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同陆地相比海洋有着相对较低的生物多样性。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高达70%的面积,但是仅仅包含15%-25%的地球物种。
      该项目的研究人员、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的生态和进化问题专家约翰·威恩斯说:“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情况,我们还没有给出解释。”威恩斯说,新研究的结果或许提供了一条线索。淡水鱼的多样性可能继承于海洋祖先,只是这些海洋祖先却在海洋一次次生物灭绝中消亡了。这类生物灭绝将释放空间,促进一些淡水鱼的进化,以便它们再次在海洋中兴盛起来。
      为了研究海洋中为什么鱼类相对较少的问题,威恩斯和同事研究了地球上海洋脊椎动物中的最大群体鳍刺鱼,这个群体包括了96%的鱼类。初步浏览数据就可以确认,淡水生物的多样性高于海洋生物,考虑到地球上淡水同海水的相对体积就更是如此了。在所有活着的鳍刺鱼中,研究人员发现了15149种淡水鱼和14736种海鱼。鱼类族谱还显示,鱼的多样性是在过去大约1亿年中突然大幅增加起来的。威恩斯说:“最奇怪、最令人吃惊或许最矛盾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海洋鳍剌鱼似乎都起源于一个淡水祖先。”
      未参与这项研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生物学家戴维·雷兹尼克说,这些发现意味着,今天的海洋状况代表了早期生物灭绝的长期效应。雷兹尼克说:“海洋物种出人意料地少,这或许反映了过去海洋环境中出现的大规模生物灭绝远比淡水环境中的生物灭绝严重得多。”
      威恩斯说,海洋地貌可能也帮助造成了这种较低生物多样性的局面。板块运动、河流改道和其他地理上的障碍可能导致淡水鱼相互隔绝。一旦相互隔绝,鱼类可能失去相互之间进行繁殖的能力,从而分裂为独立的物种。(摘自2012年02月09日《参考消息》)
    1.下面对“这个发现听起来或许有点不可思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发现不符合生命起源于海洋这一人们的普遍认识。
    B.这个发现可以解释同陆地相比海洋生物有着相对较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C.对于这个发现,科学家现在还无法找到一种合理的解释。
    D.淡水鱼的多样性可能继承于海洋祖先,因此这个发现很难得到广泛的认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追溯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的族谱,可以发现目前地球上大部分海鱼都可能是从淡水鱼进化而来。
    B.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高达70%的面积,但仅仅包含15%-25%的地球物种,这是因为大部分海鱼可能是从淡水鱼进化而来。
    C.威恩斯认为,淡水鱼的多样性可能继承于海洋祖先,海洋祖先的一次次灭绝促进了淡水鱼的进化。
    D.陆地上各种地理上的障碍可能导致淡水鱼相互隔绝,使鱼类可能失去相互之间的繁殖能力而分裂为独立的物种,这就使淡水鱼的种类越来越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这项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海洋生物的演变过程是海洋生物、淡水生物、海洋生物。
    B.鳍刺鱼是地球上海洋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大的群体,通过对它的统计分析就可推断出淡水生物的总量高于海洋生物的结论。
    C.从鱼的多样性是在过去大约1亿年中突然大幅增加起来可以推断出1亿年前地球上或许曾经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海洋生物灭绝事件。
    D.陆地环境的多样性造成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从海洋物种的单一性就可以推知这是由于海洋环境的单一性造成的,因为海洋环境中缺少板块运动、河流改道等环境的变化。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闪/瓦  
    B.悄/愀然  
    C.头/铄  
    D.印/奶  
    恨/利  
    挛/强劲  
    没/红  
    维  
    纳金/风沐雨
    小牛/穷兵
    击机/草人命
    护权/刚自用
◎ 2012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名片
    B.心扉
    C.像素
    D.浮躁
    黄澄澄
    协奏曲
    副食品
    热烘烘
    分庭抗礼
    各司其职
    骨鲠在喉
    无济于事
    推心至腹  
    不记前嫌  
    相辅相承  
    先发制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徐复传
    曾 巩
      徐复字希颜,兴化军莆田人。尝举进士,不中,去,不复就。博学,于书无所不读,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世罕有能及者。为人倜傥有大志,人自饬励,不求当世之誉。乐其所自得,谓富贵不足慕也,贫贱不足忧也。故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遇人无少长贵贱,皆尽恭谨。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人少能及。然其家未尝畜书,盖其强记如此也。康定中,李元昊叛,诏求有文武材可用者,参知政事宋绶、天章阁侍读林瑀皆荐复。既至,仁宗见复于崇政殿,访以世务,复所为上言者,世莫得闻也。仁宗善其言,必欲官之,复固辞,乃官其子晞。留复登闻鼓院,与林瑀同修《周易会元纪》。岁余,固求东归。仁宗高其行,礼以束帛,赐号“冲晦处士”。复久游吴,因家杭州。州牧每至,必先加礼,然复未尝肯至公门。范仲淹知杭州,数就复访问,甚礼重之。仲淹尝言,西兵既起,复预言罢兵岁月,又斗牛间尝有星变,复言吴当大疫,死者数十万人。后皆如其言。复平居以《周易》、《太玄》授学者。人或劝复著书,复曰:“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徼名后世哉?”晚取其所为文章尽焚之。今其家有书十余篇,皆出于门人故旧之家。
      复卒时,年七十余。既病,故人王稷居睦州,欲往省之。复报曰:“来以五六月之交,尚及见子。”稷未及往,至期,复果已死。其终事皆预自处。复死十余年,而沈遘知杭州,榜其居曰“高士坊”。
      赞曰:复之文章,存者有《慎习赞》、《困蒙养》等篇,归于退求诸己,不矜世取宠。余论次复事,颇采其意云。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矣。(选自《曾巩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言前世因革兴坏是非之理/因革:沿袭和变革。
    B.因杭州/家:定居。
    C.人或复著书/劝:勉励。
    D.不世取宠/矜:夸耀。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谓富贵不足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B.复所上言者/臣请王言乐
    C.官其子晞/必以长安君为质,兵出 
    D.五六月之交/愿十五城请易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复博闻强识,尤通星历五行数术之说,洒脱不拘,胸有大志,能淡泊名利,恬淡自守。
    B.仁宗因欣赏徐复的才华,想让其为官。徐复坚决推辞,后应林瑀的邀请留在了登闻鼓院,一同编修《周易会元纪》。
    C.范仲淹做杭州知州时,多次到徐复的住处去拜访和慰问。徐复对他很是礼遇和敬重,曾向他预言西边战争的停战时间以及吴地发生瘟疫的情况。
    D.徐复死后十多年,沈遘担任杭州知州,在徐复的住处贴了一张“高士坊”的榜文,并对徐复的才华和品质都予以了高度赞扬。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圣贤书已具,顾学者不能求,吾复何为,以徼名后世哉?
                                                                                                    
    (2)若复自拔污浊之中,隐约于闾巷,久而不改其操,可谓乐之者矣。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陈 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①往事是指陈亮曾在南宋孝宗与金谈和之后,上《中兴五论》,没有被采纳。以后又向孝宗连上三书论恢复方略,全都如石沉大海。②据《丽情集》记载,成都官妓灼灼,善舞《柘枝》,能歌《水调》,御史裴质和她有情。裴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1)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请结合全词分析意象的作用。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下片。
                                                                                                           
  • 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题任选一题)
    (1)①                                  ,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旅夜书怀》中诗人借反语抒发自身仕途失意的诗句是:                               ______        __________   
    (2)①满地黄花堆积,                                                                      ?(李清照《声声慢》)
       ②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无衣》)
       ③《兵车行》中表现百姓送亲人出征时伤心欲绝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
◎ 2012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诊断性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六元钱买幸福
      公司规模扩大后,他就很少回家看望母亲。想起来时,就打个电话,跟母亲说上几句话,大多数时候,都是匆匆忙忙的。甚至有时候,母亲话还没说完,他这边就因为处理手头上的事情,把电话掐断了。
      他不知道,电话那头的母亲,握着电话线的手僵着,然后微笑着摇摇头,叹了口气。
      这个夏天,他乘飞机到老家所在城市办事,正好回趟家看望母亲。回到家也没别的事,主要是陪母亲看看电视,聊聊天。
      第二天,母亲说,咱俩去买鸡蛋吧!
      ①他一听就笑了。在公司里,他是大经理,有专门的秘书与司机。但他点点头说,好。
      随母亲出了门。母亲说,去某某超市。他问,附近不是有家超市吗?母亲眨眨眼,有些得意。说,某某超市的鸡蛋便宜,一斤三块二,附近的这家要三块四。他咋了咋舌。
      走到路边,正准备抬手打车,母亲说,坐12路车吧。他问,为什么坐12路?母亲说,12路车是某超市的专用车,免费,坐别的公交车,还要花两块钱。②他又笑了,说好。
      坐上12路大客车。车上差不多都是些老头老太太,跟母亲很熟了。听说他是陪母亲买鸡蛋的,大家都用暖暖的眼神看着他,好像他是大家的儿子。他的心里,也暖暖的。
      买了10斤鸡蛋。母亲拉着他在超市的休息椅坐着,说,我们在这里等一小时。他惊讶地问,一小时?母亲点点头说,下趟l2路车回来,还得一小时。他觉得有着急的火苗在心里“噌”地蹿起,但还是忍了,用耐性将火苗熄灭。
      母亲跟他东拉西扯,说起他上学时的一些事。一小时的时间,过得倒也不算太慢。
      终于坐上12路。母亲看起来格外高兴,扳着手指算,1斤鸡蛋省两毛钱,10斤鸡蛋省两块钱,来回的车费,两人省四块钱,加起来共省下六块钱。
      他脑子里也迅速计算,从出门到现在,共用了四小时,四小时的时间,在公司里,他可以创造出上万元的价值。他在心里叹了一下。
      他拎着鸡蛋赶在母亲前面下了车,嘘出一口气。快到家时,走过一个水果摊,母亲用六元钱买下一个大西瓜。
      回到家,西瓜切开,露出鲜红的瓜瓤。他早就渴了,拿起一块,迫不及待地吃起来。西瓜甜极了,他吃得“呼噜呼噜”的,像小猪一样。
      好久没有这样痛快地吃水果了。一抬头,母亲正看着他,眼睛有些潮湿,脸上却是极大的满足与疼爱。他的心,像琴弦被拨动了一下。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又馋得很。他常常在傍晚,偷偷去捡别人吃剩的西瓜皮,拿到河水里冲一下,便贪婪地啃起来。母亲知道了,用了三个晚上编织草绳,又用编草绳挣的钱给他买西瓜,然后看着他小猪一样吃着。
      他怔怔地看着母亲,将满嘴西瓜咽下。那一刻,他忽然理解了母亲。艰难时,母亲靠着勤劳与节俭,供他上学,将他养大;富足时,勤俭作为母亲的生活方式,依然能带给她满足与幸福。而现在,富足的他却换不来时间陪母亲说一会话,母亲用这四个小时换来的,是与儿子共同相处的时光!
      ③他的脸上露出笑容,庆幸今天终于耐住性子陪母亲省下六元钱。这六元钱,跟自己在公司创造的上万元相比,是等价的。因为,                                        
    1.联系前后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听说他是陪母亲买鸡蛋的,大家都用暖暖的眼神看着他,好像他是大家的儿子。”这句话表现了车上人怎样的心态?
                                                                                                            
    (2)简析“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三次写到“他”的笑,下面是对第一次“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与分析,请联系前后语境,参照示例,完成后两次“他”笑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与分析。
      示例:①描写:我一个堂堂大经理,竟然跟在老妈的身后去买鸡蛋?恐怕我的秘书和司机都不会被要求做这样的事吧?
      分析:表现了听到母亲让他一起去卖鸡蛋时的惊讶。
                                                                                                            
                                                                                                            
    3.根据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在文章结尾处补写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
                                                                                                            
    4.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要鉴赏。
                                                                                                            
  • 根据下列要求为这幅漫画写一段文字。
    要求:(1)概括说明画面主要内容。(2)点明漫画寓意。(3)60—80字。
    答:                                                                                                  
  • 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过不少的名著,请从下面的名著中选择一部,以作品名为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1)体现名著的内容或特点;(2)句式一致;(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茶馆》    《红楼梦》   《罗密欧与朱丽叶》   《百年孤独》
      《边城》是一首圆润悲惋的乡土抒情诗,是一曲灵秀惆怅的田园牧歌,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 在下面的两组意象中任选一组,通过描写营造所对应的意境。不超过100字。     
      第一组:明月   杨柳   杜鹃   ——凄婉 哀伤     
      第二组:落日   大江   远山   ——雄浑 壮丽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东方有句谚语:沿着圈子走路的人,永远也不会走到尽头。
      西方有句谚语:最甜美的葡萄挂在最高的树梢。
      要求:①请理解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