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技术跨越发展
      技术跨越发展是指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开展自主创新,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实现迅速追赶。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跨越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再转移到北美,无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并实施反向工程,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实现了针对欧美的技术和经济赶超。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在不少技术领域赶上或超过了美国,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仿效日本技术创新模式,也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斯堪的纳维亚诸国是技术相对落后的发达国家,但是,他们采用了跨越策略,现在一举成为电信产业先进国,出现了爱立信、诺基亚等世界知名公司,这些国家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名列前茅。
      近年来,技术跨越策略也受到一些国际机构的重视。世界银行在其1998—1999年发展报告《知识与发展》中说,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正是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在电信领域,吉布提、马尔代夫、毛里求斯和卡塔尔等发展中国家直接采用新技术,它们跨越了金属导线和信号模拟阶段,实现了电信网络数字化。而先进工业化国家仍有半数电话网络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我们对绿色革命记忆犹新。绿色革命首先发生在南亚,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农业技术跨越的一个范例。绿色革命发祥地印度很快成为粮食、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出口国。由于推广绿色革命,亚洲和南美的粮食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增加了一倍以上。
      事实上,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全面或者局部地运用了技术跨越策略。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指出,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运用跨越策略,世界经济力量正在从北向南和从西向东转移。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所花的时间分别为150年和100年,而亚洲仅用了不到一代(三十年)的时间。约占世界人口30%的10个发展中国家,在从1980年到1995年的15年内实现了人均收入倍增。世界银行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达5—6%,这意味着,它们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从1992年的16%提高到那时的30%。这些数字说明发展中国家将通过技术跨越达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1.下列对“技术跨越发展”有关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后进国家采用技术跨越发展策略,是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
    B.后进国家吸收世界先进技术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的前提之一。
    C.后进国家直接应用、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是技术跨越发展的目的。
    D.后进国家实现技术跨越发展,可以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形成优势产业。
    2.下列对“发展中国家遇到了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大好机遇”这句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有着技术跨越发展的巨大空间。
    B.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西方先进技术,可以向国际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C.由于存在着巨大的技术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直接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D.在知识成为战略性资产之日,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世界知识宝库,实现技术跨越发展。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将造成先进工业化国家使用高成本的落后技术。
    B.后进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差距,是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来缩小或消灭的。
    C.后进国家可以通过技术跨越发展反超先进工业化国家。
    D.技术跨越发展策略的实施,将会使世界技术和经济中心再次发生转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刘秉忠,字仲晦。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日诵数百言。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至元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志气英爽不羁 羁:拘束  
    B.服,复被召,奉旨还和林 除:去掉
    C.帝宠任愈隆 隆:高贵
    D.凡所拔,后悉为名臣 甄:鉴别
    2.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刘秉忠被元世祖“宠任”的一组是( )
    ①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
    ②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
    ③言无不听
    ④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
    ⑤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⑥有文集十卷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秉忠年少时很聪颖好学,青年时曾当过一段僧人,这些都对他日后辅佐元世祖有一定的影响。
    B.癸丑年,刘秉忠跟随元世祖攻打大理。己未年,跟随元世祖攻打南宋。至元四年,宗庙宫室建成。
    C.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多次劝元世祖好生不妄杀,保护了不少生灵。他有慧眼,经他推荐的人才,以后都成为名臣。
    D.刘秉忠生活俭朴,做高官前后都清静淡然,吃粗茶淡饭,爱好读书,常常吟咏自乐。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论天下事如指诸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梦中作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
    (1)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王勃《滕王阁序》)
    (6)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7)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8)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书院清池
    李元洛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池”如供乐队演奏的乐池,让众人起舞的舞池,给文人挥洒的砚池。然而,书院的那一方清池却特别令我钟爱,像有珠宝之癖者私藏昂贵的宝玉,我将那一方清池珍藏在自己的心中。
      乡野之间有许多池塘。它们那天然的野趣,当然也引人注目留连,特别是久住尘嚣的人,天天囚禁在鸽笼般的居室,几乎不知池塘为何物,自然更愿一塘春水或秋水照亮他们蒙尘的眼睛。我喜爱乡野的池塘,然而,我最珍爱的,毕竟仍是书院的那一方清池。每隔一段日子。我就要渡湘江而西,去它的身边小坐。
      我来时正是夏日午后,池周高树上的夏蝉正在操练那古老而常新的乐曲,唐代虞世南是它们的知音。只是不知它们懂不懂得他所写的“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的名句?除了年复一年的蝉声,就是终年不断的水声了。清池的身后就是岳麓山,山上百泉奔赴,潺潺的流水汇成了这永不干涸的一汪碧池。如一匹软缎的清池,水面上本来绿得一无所有,但池的对称两角,却有两丛夏荷绣出几铢青钱数枝碧玉和几盏荷花,那红花是碧水也浇不灭的火焰,它会从夏日一直烧到秋深,要等到来过长沙的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那一声喟叹,才会将它吹熄。红荷碧水。这本来已经动人心目了,但不时还有白蝴蝶和黄蜻蜓飞来,它们肯定是在说:这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怎么不让我们也来着色?
      书院清池的美使我倾心,它的静也令我徘徊。清泉之侧是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晴明之日,粉墙青瓦飞檐的古建筑在池边拍一帧倒影,明月来时,碧水在池心将它洗得晶莹透亮,宛如李白小时不认识的白玉盘不慎掉落水中。虽是千年书院,平时游人却不多,如果门庭若市,嚣声盈耳,如同时下的股票交易市场和日趋茂盛的夜总会,那就未免唐突山灵与水神而大煞风景了。这一曲清池,据说从前名“碧沼观鱼”,我以前来游时和友人说可以改为“洗心池”。人在世间忙碌奔波,或为柴米油盐,或为升沉荣辱。费尽了心计与心机,人也蒙尘,心也蒙垢。如果能到池边来对明镜而自鉴,濯清波以洗心,那不也是让灵魂净化的功课吗?正如同仿效高僧之面壁,我此刻面池而坐,我的心池哪有这方明镜的纯净清明?
      从滚滚红尘中偷跑出来,小坐在如此的清池之旁,读清池如同读一部佛典,可以消除你扰攘于尘世中的许多俗念与忧烦,好像远行人在赤日炎炎中于路边的一处凉亭歇息,让你疲惫的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说它像乐池吗?高雅的音乐虽然悦耳,但即使是清扬的丝竹之声,在这里也不免显得过于热闹,更不要说那些现代的嘈嘈杂杂流行乐曲了。和清池相映成趣的天籁与人籁,最好是几句鸟语,数行书声。说它像舞池吗?水面确实滑如碧琉璃,但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莲可以在其上凌波,但如果凡夫俗子们也来这里喧闹起舞,更于四周打上脚灯追光灯霓虹灯,那该是何等亵渎清景?红尘中的舞池已经够多的了,何况舞池中还常常流传不清不明的新闻与绯闻,请保留书院中的这一方净土,不,净水吧。
      不过,这清池究竟和什么相仿佛呢?如果有人说它像一方砚池,那我倒会欣然赞同,因为它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文房四宝之一的砚池也是书院中的必备之物。清人顾陈士宁的《砚》诗早就令我心神向往:“小小墨池成巨浪,就中飞出北溟鱼。”身为越来越商业化功利化的社会中的文人,我也祈望清池能洗我俗肠,助我灵思,润我彩笔,让我也写出可圈可点甚至鹏飞远举的文章来。于是,记不起是哪一天,我离开书院时就将这一曲清池一方名砚带走,至今珍藏在我的怀袖。(选自散文集《书院清池》,略有删改)
    1.《书院清池》采用什么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何种景物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描绘书院清池的景物,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印象派的明丽水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蝉声,说夏蝉“操练”的是“古老而常新的乐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唐代虞世南是夏蝉的知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建议将书院清池的雅号“碧沼观鱼”更名为“洗心池”?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妨碍 变幻莫测 (qiè)意 春意(àng)然
    B.推敲 平心而论 (wèi)临 阿谀(chǎn)媚
    C.座落 厉兵秣马 (xiá) 思维(zhěn)密
    D.遐想 轻鸢剪掠 (xuán) 不落(kē)臼
  •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抗震救灾行动,并且纷纷表示今后将继续鼎力相助灾区家园重建以及生产恢复工作。
    B.世博会在上海举办的难得机遇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昂扬斗志,他们以无所不至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各项建设当中且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C. “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可是许多不了解股市行情而一心只想投资赚钱的股民对此却不以为然,结果等到他们都血本无归后才后悔不已。
    D.改革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雄辩地证明: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带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若胶柱鼓瑟就只能落后且永远没有出路。
  • 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诗中,他以瑰丽的语言,娴熟的表达技巧,深刻感人的情愫,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B.阅读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国人民的生活,但它们是译本,所以比起读原著,味道要差些。
    C.诗歌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驾驭语言的技巧,没有语感很难欣赏其中细微的妙处。
    D.诗歌中的至真至善,以弥漫的方式进入学生的生命、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陶冶他们以诗意的情怀去对待自己的学习和人生。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横线处补写下面语段的结论,不超过20个字。
      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占72%,天然气仅占3%。天然气消费所占比例远低于25%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8.8%的亚洲平均水平。目前世界人均消费天然气403立方米/年,而我国仅为25立方米/年。我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油气田开采和发电等领域,而居民用气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1%。其他多种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发展缓慢,更谈不上进入普通家庭消费。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依照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那么,便有寒来暑往,草荣草枯,花开花谢。
    仿句:如果把人生比作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下联内容:红雨树边 小苑 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绿树池边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得到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上最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削去表层,削去第二层,削掉一层又一层,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后来,那个人心疼不已,临终前,他无比懊恼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读完上述材料后,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