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 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中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敛(jù) 
    B、菌(xùn)
    C、形(hái)
    D、郁(yī) 
    现(duì)    
    (yǎn)    
    妇(lí)     
    业(sì)   
    (nì)        
    首(yì)        
    (zhǒng)     
    (jiè)     
    巨笔(chuán)      
    极泰来(pǐ)         
    人听闻(hài)        
    义愤填(yīng)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及尔偕老 出其不意 兵荒马乱 名副其实
    B .蓊蓊郁郁 垂拱而治 世外桃源 题纲挈领
    C .夙兴夜寐 剽窃成果 耳懦目染 揠苗助长
    D .未竟事业 妖童嫒女 积重难返 座无虚席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行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制,可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B.根据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巨制《金陵十三钗》近日在全国公映,该片代表中国内地参加了第8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C.非洲鼓乐是人类最原始的乐器之一,它能协调大自然韵律的乐章,抒发打鼓者的情感,使人的心灵活跃起来,滋养人的内在活力。
    D.春节期间,由于车流量减少,上海交通出现难得的通畅,高架道路不仅畅通无阻,而且一些平常拥堵不堪的路口也可快速通行。
  • 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     ]
    A .春秋时期列国纷纷称王,周室更不算回事,战国时的周朝天子,至多只能和宋、鲁等小国的君主相提并论罢了。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今年,中国电脑领域的大哥大--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笔记本计算机制造权,在国际信息产业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D.王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心扑在学生身上,他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纯朴的乡亲们。
  • 下列句子中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匪来贸丝 ②体无咎言 ③于嗟鸠兮
    ④犹可说也 ⑤其黄而陨 ⑥岁亦莫止
    ⑦隰则有泮 ⑧彼尔维何 ⑨四牡翼翼
    A .①②④⑥⑦⑧
    B .③④⑤⑥⑦⑨
    C .①③④⑥⑦⑧
    D .①⑤⑥⑦⑧⑨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 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艺术手法。
    B、《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就是指屈原的《离骚》,后代用”风骚”泛指文学。
    C、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春》、《匆匆》、《背影》、《沉沦》、《荷塘月色》等。
    D、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与郭沫若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代表作《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侠”在宋代,作为一种社会现实存在趋于消失,但歌咏侠的文学作品却延续不衰。体现大众文化道德准则的侠伦理在唐代开始渗入到精英文化中,使”侠”的道德关系和伦理准则得以确立,侠义精神中的一部分也就成为全民接受的规范而积淀于民族文化传统和国民性中。至宋代,经过儒家伦理兼容并包的改造,”忧国忧民”等一系列儒家观念更扩大了侠的伦理内涵。在被视为”艳科”的宋词中,闪烁着侠文化的异彩。尽管受到词的体裁限制,宋词并没有全面体现宋代侠文化的所有特征。
      传统的侠虽然”羞伐其德”,但重视个人名誉,信守承诺,宁可牺牲生命也要维护自己的名誉。到了宋代,由于唐代侠文化和上层文化的相互交融及对士大夫影响至深的宋代儒学对侠文化的渗透,使宋代的侠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侠的精神从小群体的江湖侠义进一步升华到了家国大义,不仅”为国为民”,还进而和建功立业的要求结合起来。这一重大变化,显然和继承侠文化的主体为文人士大夫是分不开的。 
       宋词中作为侠义伦理传承主体的文人士大夫亦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儒家积极人世、乐观进取的思想,必然植根于其灵魂深处。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可见,苏轼幼年就立志要成为范滂那样为官清厉正直、疾恶如仇、奋发有为之人。对文人士大夫而言,儒家思想终其一生的浸染,使他们给侠伦理注入新内容实属在所难免。与此同时,贯穿于整个宋代的民族矛盾以及两宋的最后灭亡,使文人士大夫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空前强烈。他们抚剑悲歌,谱写了一曲曲激昂慷慨的篇章,表达了驱除鞑虏、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抒发了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苦闷悲愤,怒斥贪鄙误国的奸佞小人,表现了冲天的侠节豪情。在这些词中,”剑”的意象频繁出现,作为侠伦理的核心意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成为文人士大夫侠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精神的象征。  
      宋词中的侠文化表现出的建功立业的特征,使侠义精神和儒家正统思想结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建安游侠诗”积极刚健的入世情怀”,同时又有所发展。一方面升华了侠义伦理,而但另一方面也喻示着侠伦理精神的蜕变,当侠阶层退隐在历史的幕后,知识分子继承并改造了侠的伦理精神,此后,侠的独立品格逐渐失落了,明清侠义小说中为官府效力的爪牙可以说已经完全失去了侠的核心特征。同时,宋词对侠文化的表现与描写,也拓展了宋词的题材,塑造了鲜活多样的侠客形象。
    (1)下列关于,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侠是一个特殊阶层,传统意义上他们重视个人名誉,信守承诺。这与宋词中的侠客形象有所不同。
    B.侠作为歌咏的对象,在文学作品中虽然延续不衰,但其独立品格在文人士大夫的继承改造中却逐渐失落,至明清则完全没有了核心特征。
    C.宋代侠文化中,侠的精神突破了小群体的江湖侠义,表现出与建功立业的要求相结合的为国为民的新特点。
    D.侠文化在宋词中表现出的新内涵,既是对传统侠义伦理的升华,也喻示着传统侠伦理精神的蜕变。
    (2)下列各项,哪一项不属于宋词中的侠文化表现出的建功立业特征的原因(     )
    A.侠义伦理传统的传承者是积极入世、乐观进取的儒家思想的信奉者。
    B.唐代侠文化和上层文化相互交融以及宋代儒学的渗透。
    C.宋词中塑造了鲜活多样的侠客形象,他们抚剑悲歌,有着冲天的侠节豪情。
    D.民族矛盾和两宋的灭亡激发了文人士大夫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A.宋词中侠的伦理升华到家国大义与其传承主体受儒家思想终其一生的浸染有关。
    B.宋代侠文化的所有特征之所以没有在宋词中全面体现出来,是受被视作。
    C.侠伦理深入精英文化中,使部分侠义精神在唐代成为全民接受的规范而积淀于民族文化传统和国民性中。
    D.尽管宋代侠这一阶层已趋于消失,但其精神特性却为两宋的文人士大夫所继承,并表现在宋词中。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穷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势张——益:更加
    B.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房舍,房屋
    C. 其庐之西南为亭——即:就,就着
    D. 有风飒然至者,王襟当之——披:敞开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其所以快哉者也——阿母汝求
    B. 昼则舟楫出没于前——孰能讥之乎
    C.而况濯长江之清流——飘飘如遗世独立
    D.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兰台之宫——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3)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描述,并说明,描写和议论有机结合。
    B. 第二段描述亭上所见之景物,真足以畅快人心,再叙凭吊附近往古历史之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C. 第三段借宋玉与楚襄王对,作为下段抒发议论之过渡。
    D. 第四段盛赞张梦得能不以物伤性,虽在贬谪中,亦能从其中领悟出“快哉”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
    ①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②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句子:                                     
    ③昔我往矣,                   。(《诗经·采薇》)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这是一首以”饯别”为主题的诗歌,你认为诗人在这离别酒宴上的心情如何?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人饯行的呢?请简要分析诗中情与景的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新人教版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 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
    庐 山   
      诸事椎心,即便身在庐山。当1514 年,中年的唐寅自朱宸豪府中佯狂逃出,来到庐山,想必心境便那般复杂。他曾在此留下一幅画作,迷茫和阴冷的气息在画卷上弥漫开来。有谁在画卷中感触到了这些?
      于我,庐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已远离,变得恍惚和不可信。也许我该留下一点印记,一点在庐山的气息。庐山并不会因一个人的书写而减石增雾,它只是随着书写的展开,从我的心里一点一点消失。
      那是一次半公差式的游玩。现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随行的人颇多,有肥胖老太,逼仄的山路上她的身躯堵在眼前东挪西挪;有妇人或者少女,不辞辛劳带着衣服、每到一处景点就兴高采烈地更换。这些令人厌倦,而混迹人群之中,却也自有些污浊的快乐。
      夜间乘车上山,腾腾的浓雾罩着山路,车灯只能照见前方二三十米的距离,此外一切不见。车窗上很快积了白茫茫的水雾,用手擦开一块探头看,黑漆漆一片-- 那黑的体积和压力时轻时重逼着眼睛,让人心惊和下意识地躲-- 水雾继而又漫上窗。
    车进山门停下购票时我跳下来,抽了半支烟。好凉,这是九月。风大,雾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那雾有阴杀之气,让人觉得不祥。
      这是对庐山最初的印象,和内心情感一般茫然。夜里下榻牯岭镇一宾馆,心中烦闷,出来走动,黑暗步步紧逼,人很快便一点一点退回房间。被褥潮湿,入睡时我想到多年以来我不断失落的一些事物,它们永不回归;想到一些具体的人,已经很久不曾记起他们了。此时他们像那些雾一般,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
      对庐山最初的认识来自李白的诗句,与水有关的句子自少时起便令我欣喜莫名。然后是宋美龄的别墅,庐山会议,庐山遂名震天下。此外有朱熹在这里待过,一个令我厌恶的人。我其实并未读过他的理学论著,而仅凭直觉便将此人斥于千里之外。他与我无关,对我而言并不存在。
      找到庐山更为久远的人的气息,是在第二天。
      我到了庐山花径。花径之名源于白诗,白居易曾在此地流连忘返。这个自称是太原白公的人让我觉得亲切。他在春末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句子,在秋夜、在山下不远处的九江书写江上的明月。我今日所在的庐山正是秋高时节,这时节白公不在,他在九江。这时节另一个高贵而寂寞的人是常处山间的,他种豆,采菊,修补八九间草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时候的庐山何其清爽,如今已宛若闹市了。
      这个人是陶渊明,庐山原来竟是他的家乡。这个渴求淡泊的人不会想到在他身后,庐山变成了一处与阴暗争斗密切相关的场所。
      陶渊明令我略感到一些安慰,但庐山几乎没有关于他的任何纪念场所。也好,他原本便是个寂寞的人。
      庐山流水要看一看的,首先是著名的庐山瀑布。但导游说离此尚远,不在游程之内,如今也风范不再,只好作罢。看了两处瀑布,分别是大口瀑布和三叠泉,并无甚可观。水量颇小,像三叠泉落差虽大,却只有细细一般流水,算不得瀑布,所以叫泉了。下了那么深的山谷去看,心觉不值。
      这些已是庐山遥远的、日趋淡薄的气息。人皆知宋美龄的庐山、彭德怀的庐山,谁曾见有人提过是陶渊明的庐山?那是庐山渐渐丧失的事物。
    (1)作者写庐山,为什么要从唐寅在庐山留下的一幅画作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文中”现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提到”扑上来、扑上来”,试比较它们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文最后一自然段”人皆知宋美龄的庐山、彭德怀的庐山,谁曾见有人提过是陶渊明的庐山?那是庐山渐渐丧失的事物”,说一说作者对庐山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意连贯,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同样的风,不一样的感觉。
    春风暖,给大地披上新绿,那是风对大地的抚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风冷,给大地捎来洁白,那是风对大地的爱恋。
  • 请把序号依次填入空格,使得这段文字语意连贯通顺。
      尼采把梦和醉看做两种基本的艺术状态。除梦之外,酒与艺术也有不解之缘。             。那么,酒只是工具,只要能达于醉的状态,没有酒也可。天下酒徒未必都是艺术家,大艺术家往往无酒而常醉。
    ①曹操”对酒当歌”,李白”斗酒诗百篇”,欧阳修自号”醉翁”
    ②醉打破日常生活的藩篱,使人与山水相融合,与宇宙相融合
    ③中国文人中多爱酒之人
    ④不过,正如欧阳修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请用词语”诵读”“月光”“湖畔”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或叙事抒情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