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安东诺夫卡苹果(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释: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熹微    隽永    肺痨    深邃
    B.丽霁    慵困    孳生    龇牙咧嘴
    C.踯躅    伛偻    砭骨    卷佚浩繁
    D.忧心忡忡  倾圮    富庶    篝火
  •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黑森森的果园将在绿松玉般的碧空的_________下,晒着太阳,柔顺地等待冬天的到来。
    ②(马)在树林里狂奔起来,连路都不去_________。
    ③你起床后,将在这座已经是一派过冬气象的庄园里享受整整一天的_________。
    A.映照 分辨 清静
    B.映衬 分辨 清静
    C.映衬 分辩 清净
    D.映照 分辩 清净
◎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安东诺夫卡苹果(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成败在此一举,我们须下定破釜沉舟的决心。
    B.电灯把井下照得通亮,一列列电车在巷道里川流不息地来往行驶。
    C.这些车辆风驰电掣地驰往黄浦和石牌等郊区。
    D.对面走过来一位少年,长得一表人才,美轮美奂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B.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 下面是一段关于大众阅读价值取向变化的文字,请用三句话概括它三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畅销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入们在阅读方面出现的某种值得注意的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中“短、平、快”消费模式的影响,一种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谈论学术的做法颇为流行,美其名日“文化快餐”,对知识的获取满足于感性的把握。在某类读书人群中,阴柔之风过盛,阳刚之气不足,人们对于离奇古怪的小故事具有很强的猎奇心理,对于雄浑壮丽的大历史却缺乏兴趣。一些出版部门受利益的驱使,热衷于对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阴谋权术的渲染,以“戏说”满足读者的猎奇窥秘心理。也有些人满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品玩,只强调回归传统,忘记了在“返本”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开新”,忘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是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自我批判。功利主义的阅读价值取向忽略了人的深层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追求,正在误导着年轻一代。
    (1)第一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2)第二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3)第三方面:(含标点符号,不超过15个字)
                                                                                      
◎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安东诺夫卡苹果(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三部分试题
  • 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唐诗难道不正是表达了中国文化青春少年的梦么?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__________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历尽坎坷风霜满面仍有少年精神,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①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 
    ②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的 
    ③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④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性的,要不停地想问题的
  • 阅读下文,填上符合特定语境的话语。    
      某理发师手艺高超,口才也好。    
      甲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头发理得太长了。”理发师笑着解释:“头发留长一点,让你显得潇洒文雅,而又含蓄深沉,颇为符合你的身份。”顾客满意而去。    
      乙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头发理得太短了。”理发师笑着解释:_________________顾客高兴而去。    
      丙顾客理完发,照照镜子,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却还这样说:“20分钟解决问题,理得太快了吧?”理发师从容回答:________________顾客微笑而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怎么也忘怀不了金风送爽的初秋。八月里,下了好几场暖和的细雨,仿佛是特意为夏种而降的甘霖,这几场雨十分及时,正巧是在月中圣拉弗连季伊节前后下的。俗话说:“拉弗连季伊节雨漾漾,不起浪,不刮风,好过秋来好过冬。”后来到了夏末,田野里结满了蜘蛛网。这也是个好兆头,所谓“夏末蜘蛛成群,秋天五谷丰登”……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记得那座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因而显得稀稀落落的大果园,记得那槭树的林阴道、落叶的幽香以及——安东诺夫卡苹果、蜂蜜和秋凉这三者的芬芳。空气洁净得如同不复存在一般,果园里到处是人声和大车叽叽嘎嘎的响声。这是那位果商兼果园主雇了农夫来装苹果,以便夜间运往城里,——运苹果非得夜间不可,那时躺在大车上,仰望着满天星斗,闻着飘浮在清新的空气中的焦油味,听着长长的车队在沉沉的夜色中小心翼翼地、叽叽嘎嘎地向前驶去,真是再惬意也不过了。有个雇来做工的农夫,一只接一只地喀嚓喀嚓大嚼着苹果。这可是老规矩了。果园主非但不阻止他,反而还劝他吃:     
      “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   
    1.文章开头点明 _______________,也表明这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__性小说。  
    2.上面场景描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开头接连引用俗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木车的激情
    张炜
      在现代旅行中,我们常常因为交通工具的不够迅捷而焦躁和苦恼。我们祈盼乘坐的车辆眨眼间就到达目的地,幻想它能像闪电一样穿越莽野。我们有时甚至为最现代的旅行交通工具——飞机——感到焦急,比如说为机场的长长滞留、耽搁,感到愠怒和不安。 
      我们总是那么急于从甲地到乙地,总是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们碌碌奔波,但催促我们行动的激情却是那样脆弱和渺小。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几千年前,有一位思想者就乘坐着一辆缓慢的牛车或马车,在大地上往复奔走。是的,他为了自己的思想,为了自己的理念而不知疲倦,并这样终其一生。 
      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古代哲人孔子,还有他的一群弟子。他们都是一些为思想而激动的不知疲倦者。我们不妨把这些人的一生、把这一切,称为“木车的激情”。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著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政治”这两个字在现代或许已经变质。我们现代人几乎仅仅可以从那辘辘的木车声中,听到“政治”的真正含义,领略它的本质。它那时候是人、旅途、木车,是面对土地的求索,是这样的不知疲倦。原来在古代,“政治”和“诗”是合二为一的,这才让后人生出了永久的崇敬。他不倦地向各个阶层诉说他的思考,他的思想,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他探索到的各种各样的原理。作为一位布道者,一位启蒙者,一位诗人,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他比肩。但人们往往承认他是布道和启蒙者,而不愿承认他是诗人。
      可是,现代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在北风击碎冰凌的时刻,真的不能从辘辘的马车声中,听到和看到孔子那一腔燃烧的诗情吗?
      这是一首长长的、写在大地上的诗,是人类的诗,是可以从东方播散到西方的长卷。它就像高空的彩虹一样,横跨万里,放射出璀璨的光辉。
      我们相信,一本《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它那真正的、更为渊博的思想,的确是由车轮和双足镌刻在大地上的。它们化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需要无数的后人在气流和土末里感觉和辨析,去接受它们的渗透和感染。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个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远途,才能驾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遥想那个古人的身影,我们似乎会明白一点什么。
      原来只有激情,只有它所击打出的思想的闪电,才可以超越一切交通工具的迅捷,使一切现代传播工具相形见绌。思想才是真正迅捷的,阔大无边的,可以笼罩整个宇宙。激光、无线电波甚至都很难拥有这样的速度和力量。
      当我们人类不断地将自己的智力和激情变为现代科技,变为非常具体的器械和工具的时候,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源头,忽略了它们真正是来自人类共同的心灵——这样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现实。无论怎样现代的工具都不能取代心灵。抽掉了心灵,一切都无从谈起。在那个伟大的心灵面前,即便是缓缓爬行的木车,也不能阻断万丈激情。激情的燃烧可以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1.“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木车的激情”,作者为什么开头用较多笔墨写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孔子乘坐的木车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那么快捷、舒适,却可以穿越十万大山, 穷尽—切艰难险阻,它深深的辙印诠释了诗“与”“政治”合二为一的真谛。
    B.文章以“木车的激情”贯穿全文,赋予木车以深刻的内涵,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大胆展开想象,形象而全面地表现了孔子不懈求索的一生。
    C.孔予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不倦地传播他的思想,而人们只承认他是启蒙者和布 道者,不承认他是诗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看到孔子身上具有一种诗人般的激情。
    D.在作者看来,一部《论语》只是微薄的纪念,只是简短的记录,孔子更为渊博 的思想却穿越时空,照亮人类共同的心灵,可见《论语》的作用是有限的。
    E.作者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代传播工具和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这种 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制约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使现代人无法阻止眼前的危机。
  • 请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描写秋天丰收生活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