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 断魂枪(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辨用法。    
    工夫       功夫    
    一个外国人的中国话能达到这样的                  ,肯定是费了很大的                   来训练的。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沏茶 千真万确 (zhàn) 告(dǎo)
    B.撅嘴 刚劲有力   (nǔ) (chòu) 
    C.饽饽 鸦鹊无声 鞋(sǎ) (yīng)
    D.义气 义气用事  放(jì) (qiào)
                                                                
  •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只是在夜间,他把小院的门关好,                         他的“五虎断魂枪”。     
    (2)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__                      __。     
    (3)蹭到场中,把大衫扔在地上,一点没                    四围怎样笑他。     
    A.熟习熟习    功夫    理会     
    B.熟悉熟悉    功夫    理睬     
    C.熟习熟习    工夫    理睬         
    D.熟悉熟悉    工夫    理会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面对众人的啧喷称赞,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别无长物了。”     
    B.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C.近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D.对教育问题的长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对不同观点的广泛涉猎和兼收并蓄,使得他能够高屋建瓴,见仁见智,写出极右价值的学术著作。
◎ 2012年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 断魂枪(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以下人物不属于老舍作品的是
    [     ]
    A.祥子    
    B.大赤包    
    C.沙子龙    
    D.闰土
  • 阅读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王三胜,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大家不出声。他脱了小褂,紧了紧深月白色的“腰里硬”,把肚子杀进去。给手心一口唾沫,抄起大刀来:“诸位,王三胜先练趟瞧瞧。不白练,练完了,带着的扔几个;没钱,给喊个好,助助威。这儿没生意口。好,上眼!”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拔,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踩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
      ……
      老头子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随着面前的枪尖儿转,王三胜忽然觉得不舒服,那俩黑眼珠似乎要把枪尖吸进去!四外已围得风雨不透,大家都觉出老头子确是有威。为躲那对眼睛,王三胜耍了个枪花。老头子的黄胡子一动:“请!”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子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王三胜的手。拍,拍,两响,王三胜的枪撒了手。场外叫了好。王三胜连脸带胸口全紫了,抄起枪来,一个花子,连枪带人滚了过来,枪尖奔了老人的中部。老头子的眼亮得发着黑光,腿轻轻一屈,下把掩裆,上把打着刚要抽回的枪杆,拍,枪又落在地上。
      沙子龙下了台阶,也抱着拳:“孙老者,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不传?”
      “不传!”
      孙老者的胡子嘴动了半天,没说出什么来。到屋里抄起蓝布大衫,拉拉着腿:“打搅了,再会!”
      “吃过饭走!”沙子龙说。
      孙老者没言语。
      沙子龙把客人送到小门,然后回到屋中,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1.以上几段写的是王三胜与孙老者的武功,从文中的描写来看,二人的武功有什么不同? 
                                                                                                 
    2.从课文看,王三胜与孙老者的个性有什么异同?
                                                                                                 
    3.从全文看,写这两个人的作用是什么?
                                                                                                  
    4.沙子龙送走孙老者后,为什么回到屋里对着墙角立着的大枪点了点头?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运/井离乡 迷/不边际  壳/拦路设   
    B.肥/心宽体 见/屡见不  蛮/飞来祸   
    C.饿/人于事 针/脍人口  然/海桑田   
    D.茶/雕栏玉 防/醐灌顶  异/紫嫣红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雕塑精品。   
    B.“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   
    C.梦八队的大牌明星科比说北京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奥运场馆十分出色,他在北京的感觉非常好。   
    D.这一对乒乓混双选手在向记者说起比赛时,活泼的女选手先声夺人,男选手始终微笑着未说话。
◎ 2012年北京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 断魂枪(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                                                    ,____________,___                 _。工地惊醒了。_                     __,                           
    ①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②山洪咆哮着
    ③势不可挡
    ④从山谷里疯狂地奔出来
    ⑤却一脚踩进水里
    ⑥人们翻身下床
    A.①③④②⑤⑥    
    B.②①④③⑥⑤
    C.③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⑥⑤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知音
    余显斌
      雪,很大,夜很静。一把火,从他房后烧起,一眨眼间,席卷了整个茅屋。他跑出来,随着他的,只有一把二胡。
      他没有回头,即使回头,也看不见什么,因为他是瞎子。风吹来,浑身很冷。在风里,他一步步走了,最终,变成一粒黑点,消失在天边。
      从此,他漂流异乡。
      陪伴他的,是一把破旧的二胡,小镇村庄,一路行来。二胡声,在他走过的地方流泻,如一声声低低的诉说,细细的,蛛丝一样。
      夜里,他歇宿在破庙里,草堆后,静穆地坐着,一双盲眼,一动不动,望着虚空。手指颤动,一缕月光水色,从琴弦上淌出,闪着波纹,扩散着,荡漾着。
      他在走过的地方,要一点剩饭,或者两个冷馒头。
      一般情况下,他只吃一半,另一半,放在自己寄宿的地方,草堆旁,或者是破庙里。第二天走时,留在那儿。
      大家都说,这瞎子,穷讲究,不吃隔夜东西。
      他没说什么,摇头叹息。要饭时,仍多要些,拿回寄宿的地方。剩下一些,放在那儿。有时,要少了,他不吃,把要来的东西都放那儿。
      这日,一个雪天,他头晕眼花,倒了下去。醒来时,一个女孩的声音,清脆地响起,醒了,你终于醒了。
      他点头,慢慢坐起来,很是感澈。无物感谢,就拿起二胡,闭着眼,手指颤动,一支乐曲,婉约流淌。
      曲子停止了,一切都静静的。
      过了很久,女孩醒悟过来,赞叹,你的二胡拉得真好啊,我去告诉师傅,你就跟着我们杂技团吧。说完,女孩一阵风,跑了。
      不一会儿,女孩进来了,坐下。
      他一笑,道,不收瞎子吧?是啊,一个杂技团要一个拉破二胡的干啥啊?
      你别急,我再求求师娘。女孩说。
      他笑笑,在女孩离开后悄悄走了,一步一步,走向流浪的远方。二胡音,仍如水,随他流淌。时间,也在二胡声中流淌。
      他在乞讨和流浪中,慢慢老去。
      一日,在一个破庙里,他摸着个人,睡在那儿,奄奄一息。显然,是饿的。他忙拿出讨要的馒头,喂他吃下。两个冷馒头下肚,那人有了精神气,坐起来。那夜,没有旁人,只他俩。他坐在神案前,手指轻弹,两滴乐音溅下,闪着晶亮的光。然后,二胡音悠扬,在静静的夜空响起,一会儿如一缕花香,拂过人心;一会儿如一丝轻风,浮荡如纱。
      那人静静听着,罢了,哑着嗓子一声长叹,是《月夜鸟鸣》吧,真是人间一绝!
      他笑笑,眨眨已盲的眼,和衣躺下,道,睡吧,明天,还要讨饭呢。
      那人,也睡下。
      以后,他拉二胡,挣点小钱,养活两人,因为那人也是瞎子。夜里,坐在破庙里,他拉二胡,那人听。在奔波申,一天一天,他走向生命的尽头。那天,他吐了几口血,靠在一个草堆旁,对那人说,你不是想得到《松风流水》的乐谱吗?今天,我给你拉。
      你……怎么知道?那人惊问。
      你是瞎子;右手食指有弦痕,是拉二胡的;在这个人世,能欣赏我二胡的,只有两人,一个是个女孩,另一个是我的弟子。他道,脸上有一丝温馨。
      师父!那人跪下,不再哑着嗓子,流着泪喊。
      他点头,微微一笑,你多次向我讨要《松风流水》的音谱,又悄悄一把火烧了我的茅屋,不就是想逼我带着乐谱逃走,你好中途盗取吗?哎,世同最好的乐谱不在纸上,在心中。这些年,你跟在后面,我知道。没说破,是想让你跟着吃苦,时间长了,就领会了我当年的话。
      你留下饭菜,也是给我的?那人哽咽着问。
      你脸皮薄,不讨要,会饿死的。他仍一脸平静。
      说完,二胡音流出,始如蚊痕,继如流水,最后,如一地灿烂春光。
      音乐越来越低,流入地下,渺无音痕。
      二胡落下,他也倒下。
      你知道是我,为什么不恨我啊?那人抱着他,号啕大哭。
      你是我的弟子,我的——知——音。他说,带着一丝笑,咽了气。
      那人跪下,恭敬地叩下头去,然后,拿起二胡。月夜里,二胡音如水,波光闪闪,流泻一地。(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分析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    )。     
    A.小说题目为“知音”,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瞎子师傅的知音很少,只有他弟子一人,所以他明知是弟子放火烧了自己的房子,但他也不记恨弟子。     
    B.小说中记叙了一个小女孩救活漂泊中的瞎子一事,这个小女孩赞叹瞎子师傅二胡拉得好,从侧面描写出瞎子师傅的技艺高超。     
    C.房子起火后,瞎子师傅只带着一把二胡跑出来,说明他家非常贫穷,没有别的贵重物品。     
    D.文章结尾,弟子跪在师傅身旁,恭敬地叩头,此时此刻,弟子才懂得师傅的良苦用心,但师傅已死,此时能回报师傅的只有传承师傅的绝技。     
    E.这篇小说起于二胡,结于二胡,中间又多次描写二朗,可以说二胡是本篇小说的线索。   
    2.本文情节看似突兀,实则在情理之中,请举例加以说明。 
                                                                                            
    3.本文二胡声音悠扬、动听,作者是如何描写二胡声音的? 
                                                                                             
    4.本文描写了两位瞎子,他们是师徒关系,结合文本探究他们是怎样的人,并就其中一点谈谈给你的启示。(200字左右)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阐述写好汉字的意义,并写一句建议性结语。要求:角度恰当,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超过60个字。     
      书法是源于中国文字的一门艺术,它与京剧、中医药、国画并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书法艺术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当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应当成为一种自觉。
                                                                                                
  • 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     
      总以为幸福是那高高在上的云朵,可望而不可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幸福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