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 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鼓(pán)  
    B. 舟(Piān) 
    C. 绸(móu)  
    D. 女(wā)   
    (pèi)     
    雪(xiàn)  
    (xuè)     
    色(chì)   
    踯躅(zhízhú)     
    迤逦(yǐlǐ)       
    鹧鸪(zhègǔ)    
    葭苇(jiāwěi)   
    面面相(qù)          
    雕栏玉(qì)          
    玉石(chēng)       
    直栏横(jiàn)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 魂魄 国殇 文身 疱丁解牛
    B. 桅杆 锱铢 言讫 钟鼓撰玉
    C. 乾坤 皓腕 寂寥 妃嫔媵嫱
    D. 销愁 佰仲 舟楫 豆蔻词工
  • 下列加粗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海对“美眉”“恐龙”“PK”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面对印尼发生的四十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和海啸,我们的救援工作一定要有宏观意识,避免目无全牛
    C.投资者在把握波浪脉络后还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在起伏不定的股市中,唯有把握大势,波段操作,才能游刃有余
    D.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
    A.《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一幅春江月夜的美丽画图,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奔流到海不复回”,言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销,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
    C. 从诗题看,《长恨歌》就是歌“长恨”,但是为什么“长恨”呢,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故事的铺叙,一层层地展现出来。
    D.汉代诗歌的新成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
◎ 2011-2012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 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唐诗、宋词是两朵中国古典诗歌大花园中最为灿烂的奇葩。
    B.“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是指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C.对待网络文学和草根文学,有关方面的领导表示,评委不会有轻视态度,只会一视同仁和更重视。
    D.作为人口老龄化大省,江苏近年来加大了投入,加快了养老服务设施步伐,全力推进养老服务工作,让“老有所依”落到实处。。
  •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夫人认为绣春囊是凤姐所遗,凤姐跪着哭辩。王夫人只好说自己气急了,拿话激凤姐建议派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以查赌为名,把年纪大的、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人,并暗中举报,王善保家的告睛雯黑状,王夫人唤来睛雯,晴雯知道有人暗算自己。王善保家的建议晚上来个猛不防的抄检大观园。(《红楼梦》)
    B.大卫从佩葛蒂的哥哥家里回家后,继父常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母亲去世后,继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西小姐。 (《大卫·科波菲尔》)
    C.爱斯梅拉达被押到广场行刑时,加西莫多从教堂里冲了出来,他挥拳打倒了刽子手,把爱斯梅拉达高举肩头,跳进教堂,用嘶裂的声音喊道:圣地!群众中爆发出一阵欢呼,他们被加西莫多的壮举感动了。(《巴黎圣母院》)
    D.三国前期,曹操势力非常强大,统一了北方,接下来就是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但狡猾的夏侯惇却没有中计,双方持胶着状态。《三国演义》)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美的欣赏的普遍性 
      对于是否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可以列举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与风景和人体有关。所有人都喜欢草原景观,这种景观偏好的一致性,超越了文化差异和特定的阶层差异。就人体来说,身材匀称、面容姣好通常会被认为是美的。
    第二种类型是对整体自相似形式的欣赏,如葵花籽的排列,海螺壳的构造。在黄金分割比中,我们能发现典型的整体自相似性。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我们对美的欣赏是决定性的,因此所有人都喜欢具有黄金分割比的形式。
      第三种类型是对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这种欣赏的普遍性与非凡的艺术作品有关。泰姬陵、《蒙娜丽莎》或者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让不管具有何种文化背景的人们都为之着迷。
      当我们将风景或者人体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这种感知依赖某种神经模式的高度局部化的激活;当我们将整体自相似形式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相邻皮质区的共振产生更加深远的皮质并行激活;对那些伟大的、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经验,依赖我们整个美的欣赏和认识构造的整体激活。这三种类型都意味着审美实际上就是大脑愉快,但神经刺激的范围有所不同,而经验的质量也有显著的差异。在局部刺激中,我们经验到吸引力;在并行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意味深长的愉快;在整体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惊人的美。
      对风景和人体的偏好之所以是普遍的,因为它们都起源于选择效应,这种效应对智人的基因组产生影响,它们先于任何文化区分,这就是它们一直传到我们这里,在今天仍然保持普遍性的原因。这种类型的美是在人类原始文化时期确立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它明显朝生殖和生态方向发展,因此,在美学范围中,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善的体现。
      对于整体自相似形式的审美偏爱,也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发展和选择出来的。它在今天的普遍性,来源于相应基因结构的永久性。这种类型的美是在动物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一个比人类更早的来源。这种类型的美的作用存在于认识领域。在美学领域中,我们可以说它是真的体现。
      最后,我们在对伟大的美的着迷上体现出来的普遍性,很可能扎根于皮质的构造之中。由于这种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我们都具备感知这种美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的美的欣赏感知也是普遍的。这种类型极有可能是在人类文化时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在最近4 万年中发展起来的,它在这三种类型中最为晚近。这种伟大的美,独立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释放出无目的的神经烟火。就这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在这种类型的美中,我们才真正地进入了纯粹的美的领域,这是一个为美而美的领域。因此,在美学领域中,这种美是美本身的体现。
    (选自《光明日报》2012 .1 .22 ,有删改)
    (1)对“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表现为所有的人都喜欢草原景观、美的人体、整体自相似形式和艺术作品。
    B.它是不同文化中的人们超越了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
    C.它的每一种类型都能使人经验到吸引力、意味深长的愉快以及惊人的美。
    D.它独立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是为美而美。
    (2)对美的欣赏普遍性的三种类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神经刺激范围和经验质量方面,三种类型是渐次增大和加强的,但实际上都是大脑愉快。
    B.在起源方面,审美普遍性的三种类型都起源于选择效应对基因的影响,而扎根于人体皮质的构造之中。
    C.在产生时间方面,“整体自相似形式”类型最早,“风景和人体”类型次之,“非凡艺术作品”类型最晚。
    D.在美学领域中,三种类型分别是善、真、美的体现,而只有在“非凡艺术作品”类型中的美才能令人进入纯粹的美的领域。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三种类型的审美偏爱都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确立的,都有赖于神经刺激。
    B.共同的审美偏爱证明了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即所有人都喜欢相同的美的事物。
    C.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都能感知非凡艺术作品的美,所以皮质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
    D.在美学领域中,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美是美本身的体现,而其它两种美的普遍类型都不是真正的美。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部人也。哀、平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没者则赙( 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 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 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后征为太子少傅。 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
    ( 《后汉书·卷二十七》)
      【注】①君房:候霸的字。②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王吉、贡禹均为后汉昭宣时人,二人志同道合;张耳、陈余,两人初为刎颈之交.后兵戎相见;萧育、朱博,最初萧育举荐朱博,后有隙,不能相终。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自厉:自我发奋
    B.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视事:办公
    C.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见拜:看到就拜见
    D.而后所举都陷罪,丹以免——坐:受牵连获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辄载酒肴田间             辇来
    B.遵闻有惭色                彼节者有间,刀刃者无厚
    C.化大洽                        项王谓骑曰
    D.丹未许也                    始臣解牛之时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丹“资性方洁”的一组是(     )
    ①王莽时,连征不至                                  ②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
    ③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 ④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
    ⑤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                  ⑥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⑤⑥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 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三十八)
    汪元量 
    青天淡淡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
    【注】 ①南宋灭亡之后,诗人和宫女们作为俘虏被元军押解北上,此诗写于押解途中。
         ②《哭襄阳》:元军大举攻宋时,襄阳首当其冲,宋将吕文焕坚守六七年之久,但宰相贾似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失守。此曲为襄阳失守以后在民间流传的一支哀歌。
    (1 )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哭襄阳》一曲在诗中有何作用? 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2)燎沉香,____________。鸟雀呼晴,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3)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野哭千家闻战伐,____________。( 杜甫 《阁夜 》)
    (4)廊腰缦回,_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 《湘夫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故乡的沉沦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动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 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做原乡,作家钟离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 我的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 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取材于耿立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阅读本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或其他文学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中国的许多乡村建起了成片的高楼,破坏了原有的田园风光,作者对此深感忧虑。
    B.作者有意曲解成语,是强调故乡在游子心中无可替代的作用。
    C.作者回忆童年在故乡背诵课文时常常仰望星空,旨在说明他从小就有高远的志向。
    D.研究生通过造假的方式欺骗台湾老兵,虽然是好意,但极大地伤害了老兵的感情。
    E.本文的语言饱含深情,深切的回忆交织着对农村现实的深刻思考,富有批判精神。
  •   现在正是美丽多彩的春天,请你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春景图。要求: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用到两种以上的修辞(比喻,排比,拟人,夸张,通感等),使用两种以上的观察顺序,调动各种感官,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全方位立体再现你欣赏到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文字 ,按要求作文。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内涵博大精深、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长盛不衰。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直挂云帆济沧海,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王维,清泉石上流……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回味无穷。品读古典诗歌,相信你一定能感受到它的动人魅力。
      请以“古诗的魅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700 字,不得抄袭与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