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流
    B.沉/百
    C.打
    D.告/奔
    敌/极泰来
    /乳未干
    铢/啧有声
    候/才傲物
    /果实
    维/尘不染
    祸/生枝节
    誉/歌载舞
  • 下面语段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举国上下,对于工业明胶流入食药领域的追问已成愈演愈烈之势。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人们发现,不但与毒明胶沾染的药品食品种类越来越多,个中内幕也更加触目惊心。试图息事宁人的可能并不仅仅是一些不良企业,或许还包括与工业明胶利益链紧密相关的地方政府。因为一旦上级部门开始追责,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
    A.愈演愈烈    
    B.触目惊心    
    C.息事宁人   
    D.难辞其咎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实践表明,一个人无论知识再多,学历再高,能力再强,如果缺乏对自己心灵的养护,缺乏对自我欲望的驾驭,那么不知在什么时候他就会跌跟头。
    B.从4月至6月,全国各地的团组织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以讲座、热线咨询等形式为中考高考考生进行考前减压,帮助考生和家长缓解焦虑情绪。
    C.靖国神社内的游就馆,来源于荀子的“君子游必就士”,此句意为出行时应学习贤士的规范和品行,但现在被如此应用,实在令人不快。
    D.红十字会接连陷入信用危机,表面上看我们的慈善机构财务不透明、管理不规范,但深层次的问题还是整个慈善业制度存在缺陷。
  • 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水其实寄寓了孔子当时欲弘扬仁道,推行仁政于天下的伟大理想,                       然后靠“君子”的治理使国家与社会重新走向文明与秩序。
    ①然而,对夏、商、周三代发展起来的文明与秩序有着深情眷恋的他并不因此而退缩沮丧
    ②他怀着强烈的使命感
    ③希望通过道德教化培养一批有道德理想、有人文教养的“君子”
    ④孔子生活在周朝式微、礼崩乐坏的年代,客观时势尤其严峻
    ⑤而“水”之“其万折也必东”的品性则象征着孔子为实现其理想而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拨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勇气
    ⑥以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勇气做入世拯救的事业
    A.⑤④①②⑥③   
    B.④①②③⑤⑥   
    C.⑤④②③①⑥   
    D.④①⑤②⑥③
◎ 2012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皆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凡有所建白,皆呈稿似道始行。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已忤似道。
      知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襄阳久被围,似道日恣淫乐,不少加意。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范文虎总师无功,似道庇之,以知安庆,又除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临安,文龙言:“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溍乳臭小子,何以任大阃之寄?万石政事怠荒,以为京尹,何以能治?请皆罢之。”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未几,吕文焕导大军东下,范文虎首迎降,与文焕俱东。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遁,以故列城从之皆遁,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时边事甚急,文龙上疏曰:“《书》言:三后协心,同底于道。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譬犹拯溺救焚,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请诏大臣,同心图治,无滋虚议。”
      降将王世强导大军入广,建宁、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有风其纳款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将林华侦伺境上。华即降,且导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注]①阘茸:无能。②大阃:大城,大郡。(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雅礼之  重:器重          
    B.似道怒,其疏  寝:搁置
    C.又除赵溍建康  知:知府          
    D.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  旋:随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似道主说/文龙斩之而纵副以还                  
    B.  似道庇/使其姻家持书招降
    C.  文龙上疏为不可/为京尹            
    D.是当罚赏也/为安步徐行之仪也
    3.下列各句组,都能表现陈文龙“负 气节”的一组是(  )
    ①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   
    ②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   
    ③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   
    ④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   
    ⑤文龙焚书斩其使   
    ⑥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前的御史台谏官,有什么建议就先将奏章稿呈送贾似道,待他同意后才上呈,陈文龙任监察御史没有这样做,因而冒犯了贾似道。
    B.陈文龙认为范文虎统军却丢失城池,赵溍乳臭未干,而 黄万石又不勤于政事,这几个贾似道提拔的人不能担当大任,都应该免职。
    C.当边关紧急时,陈文龙向朝廷进言,认为朝廷大臣应当同心图治,不要只发表空洞的议论。后来贾似道后悔没听取他的建议。
    D.林华投降引元兵攻城,曹澄孙又打开城门迎敌,陈文龙被捕至元军中,但无论元兵劝降还是动刑,甚至再三强迫,他都宁死不屈。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竟失襄阳。
                                                                                           
    ②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1)这首诗是杜甫战乱时第二次游修觉寺所作,诗中是如何体现“后游”的?  
                                                                                             
    (2)再游修觉寺让诗人“客愁”全消,但也有人认为诗人的愁并未消减,反而更加浓重。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后两联分析。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
    (1)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
    (2)扈江离与辟芷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3)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情感逻辑
    孙绍振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甚至智性导向;可是在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或心理学上的知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这几句诗说的爱情是绝对的,在任何空间、时间,任何生存状态,都是不变的、永恒的。爱情甚至是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的。这是诗的浪漫,其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 斥感情色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西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之理,恰恰又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
      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可对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则是妙极了。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才,非关理也。”
      当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人真动了感情就常常不知是爱还是恨了,明明相爱的人偏偏叫冤家,明明爱得不要命,可见了面又像贾宝玉和林黛玉那样互相折磨。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按 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这很符合理性逻辑了,但却不是诗了。在小说中,情节是一种因果,一个情感原因导致层层放大的结果,按理性逻辑来说,理由必须充分,这叫充足理由律。可是在情感方面充足了,在理性方面则不可能充足。说贾宝玉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思想一致才爱她,理由这么清楚,却一点感情也没有了。现代派诗歌曾经提出过一条著名的原理,叫做“扭断逻辑的脖子”。不懂得这一点,就不可能读懂现代诗歌。
      由于理性逻辑在日常实用中和科学研究中,占着天然的优势,因而一个人的社会经验越丰富,文化教育的水平越高,理性逻辑的优势就越强,以理性逻辑代替人物的情感逻辑的可能性就越大。倒是在小孩子、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始民族那里,情感逻辑倒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当然,每一个文明的成年人,特别是具有审美心理素质的人,都是具有相当的情感体验的。但是由于这种情感的逻辑性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实用的,因而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被忘却的;又由于它的逻辑性与理性的科学性相矛盾,因而在学校教育中是处于受压抑的地位。
      从这里,我们可以 得出结论,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接受理性教育时,要特别留意保持情感的活跃,不让它被优势强大的理性逻辑所吞没。同时,除了自我保护、自我体验以外,还要认真关注不同人物情感的特殊性,这不仅是作家的职业训练,而且是青少年的基本修养,文学作品的阅读正是提高这种修养的最有效的途径。 
    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艺术家的感觉与科学家冷静客观、追求共性的感觉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B.艺术中,表层感觉要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才能成为深层情感。
    C.对艺术审美来说,情感只有超越了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所以情感就要绝对化才过瘾。
    D.小说中的情节是一种因果,遵循的是情感逻辑,可以违反充足理由律。
    E.虽然每一个成年人都有相当的情感体验,但往往是理性逻辑占相对的优势。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符合情感逻辑的一项是(  )
    A.“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的感情不可能超越时间而不变化。
    B.明明是相爱的两个人,见了面却要互相折磨。
    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只有把省略成分补出来,才能避免互相矛盾。 
    D.因为林黛玉反抗封建秩序,和贾宝玉思想一致,所以两人相爱。
    3.“不合理之理”中两个“理”各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4.如何提高青少年在情感逻辑方面的修养? 
                                                                                                
◎ 2012届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
    我心归去
    韩少功
      我在圣·纳塞尔市为时一个月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怎么也用不过来。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看见人——除了偶尔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这个城市不属于你,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奔赴它们既定的目的,与你没有什么关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你到了悬 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深谷还可以使你粉身碎骨,使你头破血流,使你感触到实在,那不是深谷,那里什么也没有,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你对吊灯作第六或六十次研究,这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差不多开始发疯了。移民的日子是能让人发疯的。
      我不想移民,好像是缺乏勇气也缺乏兴趣。C曾问我想不想留在法国,他的市长朋友可以办成这件事,他的父亲与法国总理也是好朋友。我说我在这里能干什么?守仓库或做家具?当文化盲流变着法子讨饭?即使能活得好,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 和雷诺牌汽车?
      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呜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
                                                                                                
    (2)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3.结合全文分析“我”为什么心归故乡。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
    做英雄还是当懦夫——船长们遭遇海难时的生死抉择
      ①截至2月1 日,意大利游轮“科 斯塔·康科迪亚”号触礁事件确认死亡人数为17人,16人下落不明,生还几率渺茫。该游轮船长弗朗切斯科·斯凯蒂诺已被警方软禁。1月13日,他的疏忽导致这艘造价5.6亿美元巨轮触礁搁浅,船体渗水并侧翻。紧接着他又做出一个更糟糕的决定:在游轮上仍有大量乘客未获救的情况下,斯凯蒂诺却私自弃船,跳上一艘救生艇逃生。     
      ②当赶来的意大利海岸警卫队发现他安全地裹在毛毯里时,这位船长竟拒绝返回游轮。甚至还拙劣地辩称是不慎滑落到救生艇里的,再也无法爬回到船上。由于一系列玩忽职守的行为,斯凯蒂诺成为意大利“最招人恨的人”。因为他违背了百年来海上航行一条不成文的规则:遭遇海难时,船长必须是最后一个离开船的人。    
      ③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科斯塔·康科迪亚”号巨大船身严重倾斜,大半没入水中的震撼画面时,全世界的人不约而同地将其和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冰海沉船的惨烈场面联系到一起。近代 历史的海难中,许多船长坚守到最后一刻的英勇事迹被广为传诵。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船长E.J.史密斯。     
      ④1912年4月14日漆黑冰冷的那个夜晚,当他和船员们将妇孺送上救生艇后,自己却已无法脱身。当死亡逼近,他们仍坚守岗位,伴随着驻船乐队《上帝离我们更近了》的歌声,锅炉爆炸,电力中断,船身断为两截,海水将这些英勇的人卷进大西洋的深渊。
      ⑤更近的一个例子发生在2010年,一位名叫罗伯特·罗耶的船长驾驶的捕鱼船在阿拉斯加海域触礁沉没。当海水涌入舱门,船身急速下沉时,三位船员被迫跳船逃生。但罗耶船长坚守在舵手室向海岸警卫队呼救,成为他们后来获救的关键。在海水中漂浮了3个小时之后,罗耶船长和他的船员终于被救起,但不幸的是罗耶由于头部受重伤,最终不治身亡。      
      ⑥那么,船长必须坚守到最后的规矩从何而来?据史学家考证,它可追溯到1852年,当年2月的一天,英国皇家海军运兵船“伯肯黑德”号在南非开普敦海岸触礁,船长萨尔蒙德立即指挥先将妇女和儿童送上仅有的三艘救生船,而所有士兵则整齐列队在甲板上等待命令。直到船身断成两截,船员和士兵们落入水中后,船长仍命令他们不得靠近已经下水的救生船,因为这可能导致已经满员的小 船倾覆,最终船上642人中,仅有193人生还。包括船长在内所有高级船员全部遇难。
      ⑦几个月后,英国皇家海军宣布授予船员烈士称号,而“妇女儿童优先”的英勇之举也备受褒扬并从此成为约定俗成的做法。     
      ⑧不过在斯凯蒂诺的家乡,他的亲人和朋友们仍相信这位船长并非贪生怕死的逃兵,不应过多苛求他在生死关头的决定。 美国《波士 顿邮报》称,对于公众而言,海难不仅是事故,也是一场活生生的戏剧。不幸的是,这场剧中船长只有两个角色可以选择:英雄,或懦夫。然而,即便一船之长也是血肉之躯,要求他们也压制自己求生的本能是否现实?     
      ⑨研究近代海事历史的学者指出,坚守岗位、将乘客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船长要远多于那些弃乘客于不顾的船长。而在法律上,虽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明文规定船长必须最后一个离开沉船,但都要求他们恪守职责,最大限度确保乘客的安全。     
      ⑩通常一艘船悬挂哪国国旗,就受到该国法律的约束。根据美国的海事法律,弃船逃生的船长不会受到刑事指控。但如果船长逃避责任导致乘客死伤,依然要面临过失杀人罪名。而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船长弃船则有可能被认定为触犯刑法。意大利的法律人士称,如果斯凯蒂诺玩忽职守和谋杀乘客的罪名成立,将有可能最高被判12年监禁。     
      海事安全专家相信,即便斯凯蒂诺能免于法律上的制裁,也不太可能再度指挥游轮或货轮,因为其声誉上的损失已 难弥补。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发生后,在法律范畴之外,还有道德的制约。
      美国马萨诸塞州海事学院院长、海军上将理查德·尔诺认为,不顾乘客安危弃船的行 为触犯了海上约定俗成而不容妥协的铁律,“这不仅仅是海上的规则与传统,更关乎责任。”(摘自2月3日—9日《国际先驱导报》作者谢来)(有删节)
    1.文章第③至⑥段列举了近百年来遭遇海难时船长们行为表现的三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
                                                                                                             
    2.文章第⑧段至结尾写“科斯塔·康科迪亚”号触礁事件发生后的各方反应,这样写的效果如何?
                                                                                                             
    3.“新闻报道无论怎样客观,总隐藏着作者的主观倾向。”那么,本篇新闻中作者的主观倾向是什么?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这种倾向?
                                                                                                              
  • 请在空白处写上恰当的句子,使这段文字语义连贯,富有哲理。
      人常常根据自己的年龄注意不同的树:孩子们      ①        ,中年人       ②       ,老人喜欢春天正在抽出嫩芽的树。这说明,       ③         
                                                                                                         
  • 春节前,广州气象局给广大市民发送了一条手机短信,介绍春节期间天气情况并作出相应提示。请你根据下图内容代为编写这条短信。要求:语言简明,温馨得体,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90字。
    答:                                                                                            
  • 按要求作文。
      请以“做该做的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含标点符号)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