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版高一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唐诗八首(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苔 红萼 入(qiǎn) 然大悟(huǎng)
    B.琵琶 霜鬓 (fēi) 不寒而(Iì)
    C.铮铮 迁谪 (jiǎ) 然中开(hōng)
    D.拨弦 青暝 (yè) 突出(jì)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闻人语响    但:只。     
    B.随风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暗暗地,悄悄地。     
    C.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可睹     或:有时。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原因。
  • 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
    例句:云青青兮欲     
    A.栗深林兮层巅    
    B.半壁见海日,空中天鸡     
    C.虎瑟兮鸾回车    
    D.君去兮何时还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诗在诗歌体例上有很大的成就,一方面继承和完善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即近体诗,如《登高》《鹿柴》等。     
    B.唐诗的题材丰富多样,诗人们的创作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人生情怀,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诗歌流派,如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王昌龄、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等。     
    C.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在各个时期都有杰出的诗人。如初唐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盛唐的李白、杜甫合称“李杜”,中唐的刘禹锡、柳宗元合称“刘柳”,晚唐的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   
    D.唐代诗歌创作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因此对诗人的称谓也各有特点。王维,字摩诘,被称为“诗佛”;李白,字太白,被称为“诗仙”;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史”;白居易,字乐天,被称为“诗魔”;李贺,字长吉,被称为 “诗鬼”。
◎ 北京版高一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唐诗八首(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辛夷坞
    王  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此指傍晚。②这两句的意思是,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从竹林回家;渔舟顺流而下,莲叶便摇动起来。③随意,任凭。
    1.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2.这两首诗都突出了一个“静”字,请仔细品味这两首诗的意境,并分析:你认为哪首诗更“静”?为什么?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描绘大漠的风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无际,每当北风吹来,尘土遮天盖地,日色无光。这就渲染出激烈的战斗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   
    B.这首诗把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前两句是“情境”,后两句是“物境”,而“意境”已含在四句之中,在细微之处融于一炉,可谓脍炙人口。   
    C.这首诗最关键的是末句,写唐军已生擒敌酋“吐谷浑”,取得了丰硕的战果。至于怎样生擒敌酋,残敌如何逃窜,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这首诗善用衬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运用了反衬,是色彩反差,借景衬人。
    2.“红旗半卷”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棉里藏针 妍媸毕露 (chì) 怙恶不(quān)
    B.罄竹难书  马失前蹄 (bā) 道貌然(yǎn)
    C.洋洋洒洒 牟取暴利 韵(yè) 自用(bì)
    D.以身试法 迤逦而行   隙(xià) 歪打正(zháo)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问题不在该案的定性判决是对是错,而是该案所表现的这样一个事实:两辆大货车8个月的营运,竟会产生368万余元的过路费。   
    B.重庆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公务员,符合条件的人士都可报名,这叫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C.从前天开始,有很多热心的读者来电:新年第一天,我市三大知名报纸头版都把贺词标注成了“2001新年快乐”,集体一齐穿越时空回到十年前。   
    D.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因为各方的立场仍然南辕北辙,直到闭幕的那一刻,也未能达成真正的共识。
◎ 北京版高一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第一单元第三课唐诗八首(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                   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治水,不二法门是                      ,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同样是征服,鲧                 以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                        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    因地制宜  妄想    反而   
    B.蕴涵    因势利导  希望    却   
    C.蕴涵    因势利导  妄想    反而   
    D.孕育    因地制宜  希望    却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凡是诗词,都是用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刻画出一个完整或具体的形象,传达出一种情致。读一首诗就要抓住它的形象和情致,            _      ___,    ___    _。          ,_    ___ ,语言的音乐性在默读中见不出来,必须朗读,而且反复地朗读。   
    ①要抓住情致,必须抓住语言的音乐性  
    ②诗词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须加以反复回味,设身处地地体验
    ③要做到这一点,单像读故事那样一眼看过去,还不济事
    ④诗词的情致是和它的音乐性的语言分不开的
    ⑤才可以逐渐浸润到它的深微地方,领略到它的情感   
    A.①④③②⑤    
    B.①②③④⑤   
    C.③①⑤④②    
    D.③②⑤④①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游终南山
    盂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注,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注:景:日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游络南山的所见所感,诗人从大处落笔,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感受,虽有夸张之语,却给人真切之感。   
    B.三、四两句通过写山中“夜留景”与“昼未明”这样不同寻常的独特景象,极言终南山峰高谷深。   
    C.五、六两句由山及人,其中“险”与“平”互为反义,以 “路险”作反衬,突出了人的心地平坦。   
    D.结尾两句紧承五、六两句而来,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借读书以追名逐利的现实生活的厌恶。
    2.明代唐汝洵在《唐诗解》中称此诗“奇语横出”,请你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两句为例加以解说。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  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人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   
    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九江琵琶亭的楹联,上联化用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句意,下联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绕船月明江水寒”句意,请补出下联相关内容。
    灯影幢幢,凄绝暗风吹雨夜;                          ,魂销                              时。
  • 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学生坚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