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优化设计第六单元经典原文求谏(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每见人奏事,必颜色/假:不真实。 ②虞世基等,亦诛死/寻:不久。
    B.①必须言规谏/极:竭力。      ②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道理。
    C.①冀凭直言议/鲠:耿直。      ②陛下开圣虑,刍荛/纳:采纳。
    D.①喜则赏无功/滥:泛滥。      ②若不能受谏,能谏人/安:怎么。
  • 下列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①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②至于隋炀帝暴虐
    必须极言规谏
    ④便即护短不纳
    ⑤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
    ⑥遂答云“业已为之”
    A.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优化设计第六单元经典原文求谏(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太宗知若此②臣亦不能独全
    B.①朕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②复忧劳,安能尽善
    C.①木从绳正②怒滥杀无罪
    D.①言而不用,则相继死②朕亦不为忤
  • 从句间关系看,下列语句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B.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C.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
    D.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优化设计第六单元经典原文求谏(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日:“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见人来奏事者/比:近来。
    B.必当畏犯鳞/逆:倒生的。
    C.自知者明,为难矣/信:确实。
    D.首创奢淫,危亡之/渐:逐渐。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心②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
    B.①恒恐上不称天心,下百姓所怨②漆器不已,必金
    C.①自知者明,信难矣②朕所
    D.①遂答云“已之”②竟不停改
    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是太宗极力“求谏”原因的一项是(    )
    ①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②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③自知者明,信为难矣。
    ④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
    ⑤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从前来奏事的大臣们有时神情惊慌、语无伦次的情况推测,臣子们“奏事”尚且惶恐,“进谏”更应畏惧。
    B.太宗以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如果互相品评比较,就能发现杂乱无章的文辞与低劣的技艺类比,人君也须纳谏。
    C.魏徵在发现太宗的错后,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规谏,太宗曾在朝臣面前赐酒给如魏徵一样敢谏的房玄龄等以示勉励。
    D.太宗曾问褚遂良有关舜、禹的谏臣对装饰食物器具之事也苦苦规谏的原因,褚遂良说这是禁止奢侈,防微杜渐。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的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财物耶/博:增加
    B.禄优厚/秩:品级
    C.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
    D.事自死/觉:败露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4.用斜线(/)断句。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
    5.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