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语文上册优化方案同步创新课堂第三单元十知能优化训练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散文(chāo)  适(tián)  叫(sī)   (zhuì)
    B.潭寺(zhè) (ruǐ) (lǎn) 寞(mò)
    C.普山(tuó) (lǐn) (chèn) 袄(jiā)
    D.廿四桥(niàn) 衣(zhuó) (dùn) 圆(tuǒ)
  •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饱尝艰辛/恣行无忌/颓费色彩/色彩不浓/领略秋味
    B.钟声幽远/花木雕零/姿态万千/战场厮杀/鲈鱼大蟹
    C.焦躁不安/奇伟瑰丽/隐逸恬适/眷恋之情/大笔如掾
    D.落寞寂寥/以情驭景/穿着打扮/竭忠尽志/秋蝉嘶叫
◎ 高二语文上册优化方案同步创新课堂第三单元十知能优化训练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终于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________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2)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________,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3)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爆发,主要是美元的全球持有与其投放属地管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加剧________最终爆发。
    A.清静 清闲 以至   
    B.清净 清闲 以致
    C.清净 悠闲 以致
    D.清静 悠闲 以至
  • 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
    A.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单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 高二语文上册优化方案同步创新课堂第三单元十知能优化训练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1.上文写蝉鸣用了哪些词语?作者是为了表现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1)请写出这句用的修辞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中“似乎”一词是否能删去?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描写“都市闲人”在雨后桥头的互答,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几处是用衬托手法描写秋的“幽静”,试找出这些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作者认为冬景有“一种特殊情调”,如果用文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应是________。
    2.作者说:“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这一个境界”是一个怎样的境界?(不超过2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写江南的冬景,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是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安排材料的目的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江南“感不到岁时的肃杀”,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不超过40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在文段后横线上续写秋天的特定景物,景物不少于四个。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广告语都使用了修辞手法,请根据所提供的示例,对另外两则广告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表达作用进行解释。
    示例: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电讯广告)
    ——该广告语主要使用了镶嵌的修辞手法。广告语将所要表达的事物嵌在句子里,同时也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既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又十分巧妙地为产品作了宣传。
    (1)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处理器广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好生活从头开始。(理发业广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