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届江苏省泰州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学期期初抽测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延/顺摸瓜 平/一叶舟 风雪途/誉而归
    B.级/人牙慧 考/差不齐 对下药/洞见
    C.要/敷衍耗/损兵将 是非直/意逢迎
    D.粮/积居奇 恫吓/杀鸡猴 入国问/令行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从杭州的胡斌到保定的李启铭,再到西安的药家鑫,接二连三发生的驾车撞人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让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和责任感。
    B.李政道教授一向关心我国的科技人才的培养,这次讲学期间,还为哥伦比亚大学从科大研究生院选拔了一批研究生。
    C.目前,我国是联合国,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D.有些专家认为,肥胖的人由于不能容纳更多的脂肪细胞而使这些细胞转移到肝脏储存引起胰岛素混乱,从而发生糖尿病;也也有一些专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最新的研究成果否定了这种认识。
◎ 2012届江苏省泰州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学期期初抽测的第二部分试题
  • 根据下面的内容,解释“晒”字的含义,15 个字左右。  
      继闪客、博客、播客、换客之后,如今网上最流行的就是“晒客”。所谓“晒客”,就是热衷于用文字符号和照片将私人物件以及私人生活在网上曝光的网友。如:“晒工资”“晒衣服”“晒食物”“晒账单”等,不为炫耀,不比金钱,只为展示生活,分享快乐;这种分享,更重要的是增进网友之间的交流、晒客之间的互动。
      这里的“晒”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却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 )词中表现时序变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通过“芳草”和“杜鹃”这两个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届江苏省泰州市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一学期期初抽测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4)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                ,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6)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7)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8)                ,勿临渴而掘井。(朱柏庐《治家格言》)
  • 现代文阅读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连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 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 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多少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 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
    (1)作者在开篇先写俄罗斯街头的雕像和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处“永恒的光明”“另一种永恒的光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五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老妇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说说“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桃李不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范文正公集》叙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长短,划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又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中之言,无一不者 酬:报答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 游:交往
    C.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D.考其平生所为,无此书者 出:超过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①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②具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B.①公以识韩、富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童子何用知 ②句读不知……或师焉,或不焉
    D.①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不一见其面 ②冰,水为之,寒于水
    (3)下列句子中,句式跟例句一样的一项是( )
    例句:德之见于怒者也
    A. 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B.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
    C.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
    D. 始见知于欧阳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一件小事开头,由作者的老师之口引出韩、范、富、欧阳,真切自然又灵动跳脱,既表现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景仰之情,又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悼念。
    B.作者在写到范仲淹的两个儿子尧夫、德孺和其叔叔彝叟时,不合写而一次一次分写,每写一次,就把不能结识范仲淹的痛悼抱恨之情推进一层。
    C.文章没有具体逐条列出范仲淹的种种功勋,而是把他同古代杰出人物作比较,从总的方面加以精炼地概括,突出了他的远大抱负和治国方略,充分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卓越贡献。
    D.写一个作者从没见过面的人,很难写出感情。而作者却从数十年景仰思慕而终未一见立意,把对范仲淹的感情写得如江河大海,深厚无比。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