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苏教版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练习: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诠释
    B.杀戳
    C.平添
    D.松弛
    出其制胜
    宁静致远
    励精图治
    老奸巨滑
    目(zhǔ)
    临(wèi)
    密(zhěn)
    (duó)  
    人才萃(kuài)
    飞鱼跃(yuān)
    蚌相争(yù)
    深陷圉(yú)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_______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长
    C.遏止 秩序 擅长
    D.遏止 次序 善于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是
    [     ]
    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2012年苏教版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练习: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人们的悲哀在于,应该珍惜的时候不懂得珍惜,而懂得珍惜的时候却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C.“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D.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 阅读韩少功《我心归去》中的几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题。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 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 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1.为什么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了表达对故乡的失望,刻画了哪几个意象?写这些失望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故乡和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标题是“我心归去”,文末哪一句照应了标题?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苏教版新课标同步导学高一语文练习:第三单元 达标检测卷(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1)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
      (2)沿着公路,我们向塔中油田进发。这一条路将劈开塔克拉玛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将是另一种风景,另一幅图画,另一样色彩。
      (3)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独立的树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虽然,它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树枝,剥开了树皮,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强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和我一样,石油工人们也喜欢胡杨树,曾经为了保护26棵胡杨,他们七次挪动井位,多花费了200万元人民币。渐行渐远,塔里木河水显然已无力哺育这些植物,塔克拉玛干高大的沙丘,已愈来愈稠密地拥挤在道路的两边。
      (4)可是,这一条沙漠公路却宽阔、平坦,不逊于我在内地看到的任何一条道路。笔直的道路 随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温度达到60℃~70℃。你尽可以想象炎热、干燥、漠风会怎样折磨工人们的血肉之躯;但你无法想象,他们以怎样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实路基,让这路像同沙漠与生俱来一样。
      (5)翻过几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见一片银灰 色的油罐塔高耸,巨大的弯弯折折的银灰色管道在塔间穿绕;还有一些雄伟的建筑和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阳光下,银色、金色、棕色,各种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让人顿时抖落了长途奔驰的困倦与疲惫。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唐僧师徒历尽波折,看到了西天胜景时的那番惊讶和喜悦。明知一切都是真实的,你有时还不得不问自己:这会不会是幻觉?
      (6)在这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着的工装的红色。那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颜色。红帽、红衣、红裤,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国飘扬的旗帜,照耀着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显眼、最有气势的两句话:“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被写在墙壁上,刻在石头上,嵌在沙丘上。是心声,也是写照;是鼓动,更是诺言。
      (7)我们的终点是伟大的西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克拉2号气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这里是犬牙交错、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没有路,钻井的迁移甚至不得不动用直升机。石油工人硬是在这乱石中,打下了井,钻出了气,修成了路,铺下了管道。当我把耳朵贴近输气管道,听见咝咝的天然气奔走的急促喘息声,那一刻,真有点让人激动。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
      (8)虽说是深秋,草木尽枯,但我却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难忘的色彩。 (有删节)
    1.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写克拉2号气井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中国文人隐居时都希望是这样的:①最好有重叠的山,②无路可通,③在山的白云深处结一个庐,④后面立着百丈松,⑤前面临着深渊,⑥瀑布和怪石分布在左右;他坐在这庐中,啸傲或弹琴,与世人永远隔绝
    (1)把第____________句调到第____________句的后面。
    (2)把第____________句表述为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博学胡同是北京城内仅存的几条老胡同之一,至今胡同内还保留着工艺精巧、装饰考究的中式模砖对缝古建门楼、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
      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古建筑缺乏很好地维护和修缮,胡同内老、旧、危房屋已占到全部房屋的70%以上,房屋漏雨、破损;院内积水,雨季排水不畅,雨水流入居民住房内的现象时有发生。西城区先后启动了博学胡同、温家街胡同和苏罗卜胡同等三条胡同的整治工程,总长度711米。“丝缝碱”“封护檐”“博缝山”等古建筑施工技法的采用以及“停泥砖”和“青水枭混儿”等古建筑材料的使用,使翻建后的房屋整体结构更加合理,外观更显典雅、气派和庄重。施工人员还在建筑配饰上力求完整和精致。砖雕、彩绘、石墩、影壁等构件尽量配齐,突出装饰效果。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对北京西城区整修胡同作简要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
      请以“向往远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以内。②立意自 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