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优化设计第二单元相关读物胠筪(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B.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阤,子胥靡
    C.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D.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快走。 ②四竟之内/阖:全。
    B.①曷尝不圣人哉/法:效法。     ②大国不敢/诛:责罚。
    C.①何而无有道邪/适:适合。     ②掊击圣人,纵盗贼/舍:安置。
    D.①鱼不可于渊/脱:脱离。      ②钳杨、墨之口,弃仁义/攘:排斥。
◎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优化设计第二单元相关读物胠筪(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
    A.世俗之所谓至知者
    B.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C.为之权衡以称之
    D.灭文章,散五采
  • 下列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鸡狗音相闻②为仁义以矫之
    B.①身处尧舜之安②圣人生大盗起
    C.①有不大盗积者乎②窃国者诸侯
    D.①守其盗贼之身乎②为之权衡称之
◎ 2012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优化设计第二单元相关读物胠筪(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摘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师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攫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之利器不可以人/示:显露。
    B.玉毁珠,小盗不起/擿:扔掉。
    C.残天下之圣法/殚:害怕。
    D.则天下不矣/铄:炫耀。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鱼不可脱渊②故跖之徒问跖曰
    B.①故绝圣弃知,大盗止②是圣人之过也
    C.①掊斗折衡,民不争②毁绝钩绳弃规矩
    D.①而天下始人含明矣②而天下始人有巧矣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庄子“绝圣弃智”主张的一项是(    )
    ①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②摘玉毁珠,小盗不起
    ③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④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
    ⑤毁绝钩绳而弃规矩
    ⑥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⑤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断绝圣人,摒弃智慧,社会就会安定,大盗就能中止;丢弃那些贵重的器物,不崇尚珠宝金玉,人们就不会偷盗。
    B.庄子认为是斗斛、秤杆等量器的出现,造成了百姓的争斗,要解决这种争斗,最好的办法是“掊斗折衡”。
    C.庄子基于自己被压迫的阶层和对为统治者服务的儒家的仇恨,明确提出要折断工倕的手指,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
    D.庄子认为,天下出现邪恶的原因,在于曾参、史鱼、杨朱、墨翟、师旷、工倕和离朱之流炫耀自己的品德和智慧,迷乱了天下人。
    5.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说剑
    庄  子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豁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嗔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谋:为……谋划。
    B.请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校:使……较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日夜相击前②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B.①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②甚矣,汝不惠
    C.①今夫子必儒服见王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
    D.①太子乃见王②赢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谠,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子休,就舍待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