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三专场第12课《我心归去》自学检测 (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 )别         
    (2 )逃           
    (3 )贫           
    (4 )静            
    (5 )熠熠           
    (6 )          
    (7 )悲         
  • 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匙____________锁_______________
    样____________范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幢_______________
  • 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写在横线上。
    ①娇揉造作            
    ②慨莫能外          
    ③奕奕闪光            
  • 再读课文《我心归去》,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 )概莫能外              
    (2 )熠熠闪光              
    (3 )矫饰             
    (4 )烙印               
◎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三专场第12课《我心归去》自学检测 (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汉字中有很多形似字,请你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试着组词:
                 娇             概            惦        
                 矫             慨            掂        
                 潦             创            遁        
                 燎             怆            盾        
  •         韩少功生于        年,         人,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                           等。2002 年4 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 “              ”称号。
  • 《我心归去》是韩少功访问法国归来后写的一组散文中的一篇,总题是“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掂念    靡使归骋     苍茫     费尽心机
    B.静谧    四牡翼翼     迷朦     萍飘四方
    C.骄饰    戎车即驾     惠赐     繁华酥骨
    D.潦倒    概莫能外     筏船     粉身碎骨
◎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三专场第12课《我心归去》自学检测 (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 )很少看见人-- 除了        隔着玻璃窗向我叽里哇啦说些法语的公园游客。
    (2 )外资银行抢滩大陆,金融界人士明显感受到了两种经营理念的巨大        
    (3 )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        ,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A.  偶然     冲击      事件
    B.  偶尔     冲撞     事态
    C.  偶然     冲撞      事态
    D.  偶尔     冲击      事件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概莫能外
    B.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C. “反恐”也好,“防化”也罢,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无论怎样,布什政府都掩盖不了占领伊拉克的真正意图。
    D.这个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大厅非常宽敞,我们走在里面,脚步声就像空谷足音一样清晰响亮。
  • 下列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②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③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④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
    ⑤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A.⑤③②④①
    B.⑤③①②④
    C.③②④①⑤
    D.③①②④⑤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时光总是把过去的日子冲洗得熠熠闪光,引人回望。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 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 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1、请概括这部分写的两方面内容。
                                                                                                                                                                                    
    2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中,“金麦穗”和“赶车谣”指什么?
                                                                                                                                                                                        3、摘出作者在异乡受到偶然触发后思考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第1--4 题。
    老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仲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那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情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二日,晨起作。闷热,小雨。
    1.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愈知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无日不悠悠”。
    B.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特别是对,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
    C.文章第六段作者从自己的12岁写起,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
    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E.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遗忘深长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老屋
    李汉荣
            老屋已经很老了,它确切的年龄已不可考,它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岁了。修筑它的时候,遥远的京城皇宫里还住着君临天下的皇帝,文武百官们照例在早朝的时候,一律跪在天子的面前,霞光映红了一排排掀起的屁股,万岁万万岁的喊  声惊动了早起的麻雀和刚刚入睡的蝙蝠。就在这个时候,万里之外的穷乡僻壤的一户人家,在鸡鸣鸟叫声里点燃鞭炮,举行重修祖宅的奠基仪式。坐北朝南,负阴抱阳,风水先生根据祖传的智慧和神秘的数据,断定这必是一座吉宅。匠人们来了,泥匠、瓦匠、木匠、漆匠,劳工们来了,挑土的、和泥的、劈柴的、做饭的。妇人们穿上压在箱底的花衣服,在这个劳碌的、热闹的日子里,舒展一下尘封已久的对生活的渴望,孩子们在不认识的身影里奔来跑去,在紧张、辛劳  的人群里抛洒不谙世事的喊声笑声,感受劳动和建筑,感受一座房子是怎样一寸一寸地成形,他们觉出了一种快感,还有一种神秘的意味,村子里的狗们都聚集到这里,它们是冲着灶火的香味来的,也是应着鞭炮声和孩子们欢快的声音来的。它们,也是这奠基仪式的参加者,也许,在更古的时候,它们已确立了这个身份。它们含蓄、文雅地立于檐下或卧于墙角桌下,偶尔吐出垂涎的舌头,又很快地收回去了,它们文质彬彬地等待着喜庆的高潮。哦,土地的节日,一座房屋站起来,炊烟升起,许多记忆也围绕着这座房子开始生长。
            我坐在这百年老屋里,想那破土动工的清晨,那天大的吉日,已是一个永不可考的日子。想那些媳妇们、孩子们、匠人们、劳工们,他们把汗水、技艺、手纹、呼吸、目光都筑进这墙壁,都存放进这柱、这禄、这窗、这门上,都深埋在这地基地板里,我坐在老屋里,其实是坐在他们的身影里,坐在他们交织的手势和动作里。
            我想起我的先人们,他们在这屋里走出走进,劳作、生育、做梦、谈话、生病、吃药,我尤其想起那些曾经出入于这座房屋的妇人们,她们有的是从这屋里嫁出去,有的是从远方娶进来,成为这屋子的" 内人" ,生儿育女、养老送终、纺织、缝补、洗菜……她们以一代代青春延续了一个古老的家族,正是她们那渐渐变得苍老的手,细心地捡拾柴薪,拨亮灶火,扶起了那不绝如缕的炊烟。我的血脉里,不正流淌着她们身上的潮音?我的手掌上,不正保存着她们的手纹?我确信,我手指上那些" 箩箩"" 筐筐" ,也曾经长在她们的手指上,她们是否也想象过以后,会是一双什么手,拿去她们的" 箩箩"" 筐筐"?
             我坐在老屋里就这么想着、想着,抬起头来,我看见门外浮动着远山的落日,像一枚硕大、熟透的椅子,缓缓地垂落、垂落。
            我的一代代先人们,也曾经坐在我这个位置上,从这扇向旷野敞开的门口,目送同一轮落日。
            暮色笼罩了四野,暮色灌满了老屋。
            星光下,我遥看这老屋,心里升起一种深长的敬畏-- 它像一座静穆的庙宇,寄存着岁月、生命、血脉流转的故事……
            本文摘自《读者》2006年第24期
    1、第1段主要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我坐在老屋里,其实是坐在他们的身影里,坐在他们交织的手势和动作里。”又说:“她们那渐渐变得苍老的手,细心地捡拾柴薪,拨亮灶火,扶起了那不绝如缕的炊烟。”结合上下文,说说对老屋内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我看见门外浮动着远山的落日,像一枚硕大、熟透的椅子,缓缓地垂落、垂落”这句话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