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高一语文 第二单元测评(必修4)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眼相看     延宕     恶(zèng)     痛(chuāng)   
    B.和颜悦色     嫁奁        吸(yǔn)     缚(shù)   
    C.寻衅滋事     侮辱     (dàng)     乱(wěn)   
    D.川流不息     决窍     关(yōu)     绉(zōu)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办案法官的多次悉心调解下,双方由最初相持不下的局面,到最终化干戈为玉帛,利达成赔偿协议。   
    B.前期炒的火热的新红楼最近终于开播,红楼美女的扮相成为热议焦点,涂脂抹粉总宜,可似乎新红楼     并未达到这个境界。   
    C.红眼病的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而不是空气感染,因此“对视会感染红眼病”是无稽之谈,与红眼病患者亲密接触者戴墨镜防传染更是毫无意义。   
    D.值得庆幸的是,艰难的经济环境催生了种种出奇制胜的营销策略,企业为求利润,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由于反叛冥王而被惩罚将一块巨石推上陡峭的高山,每次他拼尽全力将要把巨石推至山顶时,巨石就会滑下来,一路滚回原处。   
    B.安联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海瑟博士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各地所采取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使世界经济得以在2009年初摆脱衰退,并逐渐恢复增长。   
    C.90%以上未得过麻疹和没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在接触麻疹病人后都会发病,因此这些人应及时接种疫苗,流行期少去公共场所。   
    D.《国务院工作规则》明确指出,国务院及各部门要提高重大事项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
◎ 2012年高一语文 第二单元测评(必修4)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茶馆》的结构特点是以人物的悲剧命运、茶馆的变迁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在每个历史横断面中,展示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B.莎士比亚,英国人,与我国的关汉卿几乎同一时代。他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戏剧家,为世界戏剧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C.莫里哀,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他是法国17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多场次现代悲喜剧《狗儿爷涅槃》的作者锦云主要是围绕狗儿爷一生的坎坷来创作这部话剧的。
  • 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绝境是强者的晋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_________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戏剧与戏曲
      “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
      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
      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
      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   (取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
    1.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   
    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   
    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
    2.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高一语文 第二单元测评(必修4)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城南旧事》的选段,完成下面问题。
      院子里。英子一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一边跳着过来,走向北屋。
      英子:妈妈,我告诉您一个好事儿。
      妈妈(在旁门口出现):什么好事儿?
      英子:您猜。
      妈妈:考了满分啦?
      英子:才考过哪能又考啦?
      宋妈:那就烤糊了。
      英子:你别瞎胡说。
      妈妈:快告诉我吧。
      英子:韩老师说,欢送毕业同学的时候,要开游艺会,得早点准备。她从一、二、三年级选了几个人来表演《麻雀与小孩》,老师今天找了我,说“林英子,你当小麻雀”,我当是做梦,原来是真的,我高兴死了。韩老师还说,“回去叫妈妈给准备一件小麻雀的披风,当翅膀。”妈妈,啊,您不是有块淡色的头纱么?借给我跳舞用好么?
      妈妈:好,好,我找找看。
      英子:现在就找。
      妈妈开抽屉拿出一块纱巾,英子立刻抢过来,披到身上,走到穿衣镜前左看右看。
      宋妈:这可不得了啦,英子要演戏啦,叫我去看么?
      英子:不知道,不知道学校里让不让?
      宋妈抱着小妹妹高兴地欣赏着。
      妈妈:我给你四个角上缀上四个小铃儿,这就更好了。
      英子(高兴得拍手):妈妈真好,好妈妈!
      课堂里。同学们的课桌都堆在一边。
      韩老师踏着风琴,《麻雀与小孩》的旋律缭绕着,夹杂着悦耳的小铃儿的响声。
      英子披着淡色纱巾,装着小麻雀飞来飞去,周围站着几个参加演出的小学生,还有一些看热闹的同学。隐约有雷声,刮风了,窗外的树枝摇晃着。
      小同学(望望天):要下雨了,快走!
      沙沙的雨立刻洒了下来,天空打着闪。
      韩老师:不要乱,雷阵雨,很快会过去,练我们的。
      课堂里的风琴声又嗡嗡响,“小麻雀呀”的歌声又唱了起来。
      白云在飞奔,蓝色的天又露了出来,雷雨已过,又放晴了。
      操场上,雨过天晴,天上有条虹。英子昂着头走了过来,后边,韩老师骑着辆女式自行车,微风吹拂着英子的童化型的头发,好漂亮。韩老师的车赶上了英子,英子转过头去喊了声:“韩老师再见!”
      胡同里。英子走进了胡同,她一面走,一面想起了草堆里的人。草堆里地上的包袱在眼前一闪。英子又走进了草堆,草叶还带着水,因为刚下过雨。那个人坐在那根横在地上的大梁上,嘴里咬了根青草。
      厚嘴唇的人:放学啦?(招手让她坐到大梁上)怎么不回家?
      英子:我猜你在这里。
      厚嘴唇的人:你怎么就能猜出来?
      英子:刚刚下过雨,我想你一定会来看看你的东西,另外,我想听你讲故事。
      厚嘴唇的人:你的心真好,故事我一定会讲的,可是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儿呢。
      英子:英子。
      厚嘴唇的人:英子、英子,这名儿好听,可是功课好么,考第几?
      英子:第十二名。
      厚嘴唇的人:才考十二名?应当考第一名,准是爱玩儿。
      英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厚嘴唇的人:我小时候就是贪玩,书没有念好,后悔也来不及了。我小兄弟是个好学生,年年考第一,有志气。他说小学毕业了还要进中学、大学,可凭我这没有出息的哥哥,什么能耐也没有,哪儿供得起呀?我们娘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你们家吃窝窝头么?(英子摇摇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你明白我的话么?(英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摇摇头)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英子摇摇头)不是好人?(指指自己的鼻子,英子又摇摇头)不是坏人?(他哭了,流出了眼泪。)
      英子:我不懂什么好人坏人,人太多了,挺难分。(她抬起头来)你分得清海跟天么?我分不清海跟天,我也分不清好人跟坏人。
      厚嘴唇的人:小妹妹,你的头脑好,将来总有一天分得清楚的,我一定忘不了你。我的事别跟别人说,就连我的兄弟算上。
      画外,一阵乱轰的脚步声和嘈杂声:“快,快,快去看一一”“来了,已经过琉璃厂了”……
      英子侧着头在听。眼前闪过许多人的脚在石板地上奔过。
    1.对这段戏剧节选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这场戏一开始,小英子边跳边唱着“小麻雀呀,小麻雀”,表现出她因被老师安排在学校游艺会上表演《麻雀与小孩》而高兴、兴奋的心理。   
    B.这段节选,运用了成年人的视角,审视了童年生活的无知和无奈。   
    C.当小英子在课堂上再次唱起《麻雀与小孩》时,突遇狂风暴雨,让人有一种不祥之感,意在表现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辛酸的本色。   
    D.所选部分反映了英子天真活泼、无知无畏,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征。   
    E.这段节选以清新和隽永的散文叙事笔调表现了一个时代“童年往事”般的心理路程。
    2.“厚嘴唇的人”说,“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厚嘴唇的人”问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不是好人?不是坏人?”在英子的眼中,“厚嘴唇的人”是怎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来认识这个“厚嘴唇的人”呢?小英子由于年幼而难以做到,你是怎样认识这个人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新闻,完成文后题目。
      (新华社电记者刘洁秋黄兴伟)新西兰南岛4日凌晨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两人重伤、部分建筑物和道路损坏,但迄今没有传出人员死亡的消息。
      新西兰民防事务部长约翰·卡特当天在首都惠灵顿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会面后对媒体说,没有人员死亡“实在是太幸运了”!这种“幸运”并非出于偶然。一来,新西兰人口仅有437万,居住分散,震中地带人口密度不大。二来,新西兰应对地震也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国。历史上新西兰曾因地震严重受灾。基于对地震的反思,新西兰在抗震减灾方面不断摸索,现已形成一套实用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是:隔震技术世界领先,建筑立法把质量关,重视防灾、减灾教育。
      同时,新西兰政府重视灾害防御工作,灾害防御机制行之有效。政府对各种自然灾害实行综合管理,专门设立了政府民防部,从中央政府到地区、地方三级政府均设有防灾、减灾机构。
    (1)请你从新华社记者的角度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具有启示性的标题。(15字内,含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西兰应对地震的做法,对我们有哪些可资借鉴之处?试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用“山村”“月光”“清风”等词语写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年9月17日,河北电视台在《今日资讯》这一节目中,揭发了由王宝强代言的河南绿业电脑学校石家庄分校涉嫌欺诈一事。目前警方已展开调查。观察上边这幅漫画,针对这种现象,发表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有些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终将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而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反而更添光彩。   
      其实,每个人对人生中的错过都会有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