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现行人教版安徽省涡阳四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兴起背后的基本论点是:在过去五年间,曾经存在着集中的市场激励的奇特结合,导致了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的技术进步,并已开始孕育经济组织和政府按未来将要据以行使其职能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的确,有大量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高技术和高技能服务以及由它们创造的新的产品和服务结构里的突然和不断加速的爆发式增长,可能会对自19世纪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来、我们亲身经历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某些更为深远和出乎意料的影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反映了这一显著的转变。自60年代起,服务价格以超过工业价格三倍的速度飞快地增长。服务业对美国GNP的贡献率从50%增长到80%以上。在这些服务业中,63%被认为属于高技能服务类型。根据世界银行的报道,现在世界上64%的财富由人力资本构成。最近由麦肯锡公司完成的一项研究推断,到下世纪初,美国所有工作中,80%属于“脑力”工作。
            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也不只限于服务部门。知识工作兴起的程度甚至在日益缩小的制造业和物品生产部门也是显著的。这些部门在最兴旺的1950年至1980年间,大多数需要的只是中低级的生产和运输技能(“做”和“移”)。这些技能很容易获得,并可无尽重复。但是今天的现代企业由知识劳动者统治着,甚至在装配线上也需要较高技能的工人。企业已不可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今天,企业的发展依靠创新,创新依靠知识。
            以知识为基础的转变的第 二个重要指标是公司发展的日益全球性。随着过去五年里计算技术的重点从做帐转向高速通讯、收敛式发展,特别是在运输业、计算技术和电子通讯能力中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富有潜力的、摆 脱了束缚的经济构架。在其中,不但全球市场,而且目前全球劳动力的蓄积库也开始出现。在许多情况下,电子公司的全球化已经产生。例如,超过100家的美国公司,将它们软件的“代码切片”外送往印度,在那里由熟练的项目员完成工作,并在一夜之间用电子手段传回美国。事实上,估计超过400万“事实上的外国人”属于直接受雇于美国的劳动力。这些美国劳动力居住在国界之外,不用付税,只通过电子通讯网联系。
            这些新技术与日益饱和的国内外市场相结合,必然要产生全球扩张,把企业发展推向超越多国主义界限的“无国界”组织。在其中,跨越边界的运作日益伸展到由买主、资源外输代理人和全球分发渠道构成的复杂、松散的同盟网络中。(摘自DaleNeef《知识经济》1998)
    1.下列对“知识经济”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勃兴于20世纪90年代。
    B.“知识经济”也可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C.“知识经济”在可能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D.“知识经济”就是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的技术进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19世纪是农业社会,20世纪是工业社会,21世纪是知识社会。
    B.服务业对美国GNP的贡献率从50%增长到80%以上,主要是因为服务价格以超过工业价格三倍的速度飞快地增长。
    C.在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大多数从事中低级的生产和运输劳动(“做”和“移”);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则大多数要从事“脑力”劳动(“想”)。
    D.知识经济时代的跨国公司可以将产品分发到国外,由国外的工人加工,然后再用电子手段传回,这样就不必缴纳税款。
    3.下列各项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知识经济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是在生产与服 务部门高技术与高技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一是公司发展的日益全球性。
    B.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的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无法生存。
    C.计算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的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D.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无国界”组织。
  •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要求准确理解材料寓意,不得套作或抄袭。
            古往今来,有不少仁人志士以建设一个“大同社会”“和谐社会”为己任。但是,关于“和”与“同”,中国古代就有不少论述。春秋时泰伯曾经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说,不同的事物和谐共处,就能产生新的事物;而只有同一个事物,那么世界就不可能有新的事物产生,就会陷入发展难以为继的境地。晏子形象地将和谐的政治比喻为烹调:要用水、火佐料等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才能煮出一碗味道鲜美的肉汤来;在政治上,国君与大臣们有不同的意见,放在相互讨论,才能产生正确的意见。孔子总结前人的思想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下面有五副对联,分别歌颂了五位历史文化名人,请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
    ①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
    ②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③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④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⑤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①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_
  • 下面是某位记者对短信拜年所做的调查材料,请补写出记者的调查结论。(不超过25个字)
    ①CCTV消息:过年这几天,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140亿条。不过这其中原创的祝福短信却少之又少。如果面对的都是一些面目雷同的短信,难免会让人有点“审美疲劳”。
    ②网上有相关调查显示:尽管一些人认为短信只要能表达心意就可以了,并不在乎是否原创,但是有近九成的人希望收到独具个性的、专为自己而写的节日祝福。
    ③街头群众:“实在是特别想收到一些朋友自己写的短信,虽然话语不像那些(专业)短信那么流行时尚,但是我真的觉得特别开心。”
    由此记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现行人教版安徽省涡阳四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面是一篇征文启事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多处语病,也有不够得体与简明之处。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①为纪念共和国诞生六十华诞,②本刊特举办“在祖国怀抱里成长”征文活动。③来稿务必紧密联系本职工作,④讲述和抒发建国六十周年来发生的动人故事和个人的成长经历,⑤抒写对伟大祖国无限热爱的深情。⑥来稿题材以记叙文为主,字数在2000字以内为宜,⑦要求内容真实可信,不得抄袭和摘编。⑧“在祖国怀抱里成长”征文活动自启事刊登之日起至2009年10月结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填入下文横线上,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     ]
            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给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轻盈活泼的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给我以风雨,我就是一弯旖旎绚丽的彩虹
    B.给我以狂风,我就是一波汹涌澎湃的巨浪
    C.给我以考验,我就是一个坚强勇敢的斗士
    D.给我以阳光,我就是一只俊舞呢喃的燕子
  • 填入下列文句空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白描是使用最   __ 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
    (2)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    ___   ,与黄庭坚、蔡襄、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3)中美两国保持正常稳定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处理中美关系应着眼于全球,着眼于21 世纪。我们主张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____  严格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各项原则,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中美关系  __________ 会得到改善和发展。
    A.凝练    别具一格    只要/ 就
    B.简练    独树一帜    只要/ 就
    C.简练    独树一帜    只有/ 才
    D.凝练    别具一格    只要/ 才
  • 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愁怅   历练   拌脚石   唉声叹气
    B.炫烂   烦燥   殊不知   风彩照人
    C.毅志   震憾   高品味   虚无缥渺
    D.度假   弦律   天然气   世外桃源
◎ 2011年现行人教版安徽省涡阳四中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4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1.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上左右饮          侍卫
    B.诏中郎将参乘       参加乘车
    C.至今乎           难道
    D.可少主           辅佐
    2.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性格的一组是(     )
    ①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对曰:“死罪!实病。”
    ③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④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
    ⑤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⑥朝奏事如职所奏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卫绾原是靠在车上玩杂技当上文帝的侍卫,后来立了功劳,慢慢升任为中郎将。
    B.景帝即位后,对当年卫绾不接受他的邀请一事还耿耿于怀,不过并没有因此责备他。
    C.因为护卫游上林苑有功,景帝要赐一把剑给卫绾,但他以景帝已经赐过六把剑给自己,谢绝接受。
    D.景帝七年,废除栗太子的时候,景帝怕卫绾心肠太软,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改派郅都去执行任务。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
    双调·夜行船
    马致远
            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注①裴公,即中唐政治家、文学家裴度,晚年淡出政坛,于京郊筑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唱和。②陶令,即陶渊明。
    1.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从否定与肯定两方面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这首曲子两个最突出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
    (1)        ____________          ,哀民生之多艰。
    (2)画图省识东风面,      _____________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______        ________     
    (4)仰观宇宙之大,        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6)            ____________       ,千载谁堪伯仲间?
    (7)谨庠序之教,      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         __________        ,尽西风,季鹰归未?
  •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4题。
    深夜搭便车的女人
    约翰·西曼
            20年前,我开出租车为生,这是一种适合我这种不想有一个老板管着的人过的生活。当时我没有意识到,其实那也是一种责任。
            我开夜班车,于是我的出租车成了一个流动的忏悔室。那些不知姓名的乘客们坐上车,就在我身后讲述他们的人生。我遭遇过各式各样的乘客,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一个搭我便车的女人。
            凌晨2:30,我开车到一座大楼下,大楼一片漆黑,只有一楼的一个窗户射出微弱的灯光。这种情形下,多数司机都是按一两下喇叭便开车离去。但我曾见过许多虚弱无力的人,坐出租是他们唯一能依靠的交通工具。除非我确实感到了危险的气息,否则我都要去敲敲门。我告诉自己,那个乘客可能是需要我帮助的人。
            “等一下。”屋里传来一个虚弱、苍老的声音。经过好一阵等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女人站在我面前,身着一件印花裙,头戴一顶帽子,帽子上别着一层面纱,活像20世纪40年代电影中的人物。
            她身旁放着一个很小的尼龙手提箱。
            “你能帮我把箱子搬到车里去吗?”她问。我把手提箱放到车上,然后返回去扶那位老人。她挽住我的手,慢慢走向了车子,嘴里一直不停地感谢我肯帮助她。
            “这没什么,”我告诉她,“我只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地对待我的母亲。”
            “噢,你真是个好男孩。”她说。
            我们坐进车后,她给了我一个地址。然后问道:“你能开车经过市中心那里吗?” “那不是最近的路线。”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噢,我不介意。”她说,“我不着急,我要去一个养老院。”
            我看了看后视镜,她的眼里有什么在闪烁。“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亲人了,”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的日 子不长了。”
            我平静地伸出手,关掉了计价器,问她:“你想走哪条路线?”后面的两个小时里,我们驱车穿过了整个城市。她指给我看一座大楼,她曾经做过那里的电梯管理员。我们经过了一个社区,她和丈夫新婚时就住在那里。她还让我在一个家具仓库前停了会车,那里曾经是个跳舞场,当她还是个女孩子时,曾在那里翩翩起舞。
            有时她会叫我在某栋楼房或者某个街角减速,然后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盯着窗外的一片黑暗。当太阳的第一缕光芒穿过地平线时,她突然说:“我累了,我们走吧。”
             我的们沉默地驶往她给我的那个地址,那是家养老院。“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她一边问,一边伸手掏钱包。
            “一分钱都不用付。”我说。
            “你也得过日子呀。”
            “我还会遇到其他的乘客。”
            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我拥抱了她,她也紧紧地抱着我。
            “你为一个衰老的女人带来了片刻的欢乐。”她对我说,“谢谢。”
            我握了握她的手,走向了那朦胧的黎明阳光。在我身后,门“嘭”的一声关上了。寻阳一个代表生命结束的声音。
            那天我没有再载别的乘客。我漫无目的地行驶在大街上,陷入深深的思索:假如那个女人碰到一个脾气糟糕的司机,或者一个因为夜班即将结束而显得不耐烦的司机呢?如果我拒绝载她,或者当时只是鸣了一次喇叭就扬长而去呢?
            我想这一生中还没有发生过比这个夜晚更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习惯于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那些精彩的时刻。但精彩的时刻总是带着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外表,不知不觉来到我们的身边……
    1.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出租车司机,试简析他三个主要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前后文,说说划线处的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理解小说的两个关键情节。
    (1)我为什么“平静地伸出手,关掉了计价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我拥抱了她,她也紧紧地抱着我。”临别时两个人的拥抱表达了各自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小说结尾处有这样的一句话:“我想这一生中还没有发生过比这个夜晚更有意义的事情。”试结合全文,从两个角度探究故事所蕴含的 意义。(每个角度不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