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二专场第十课《获得教养的途径》阶段性测试(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或/不容发   山/脉含情 受/弱不风   永/语箴言
    B.烙/舰外交   加/不事  枕/精神慰   窒/气凝神
    C.饿/光掠影   语/大街  侘/奠英灵   造/索钱财
    D.角/角之势   拾/甘林  塌/纨子弟   敛/生活拮
  •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面对、图片和实物,大多观众望洋兴叹: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振兴中华。
    B.《大明王朝1566》虽然呈现的依然是宫廷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其风格化的叙事方式,却给观众别开生面的感受。
    C.心连心艺术团精彩的表演,点燃了观众的激情,全场沸反盈天,气氛相当热烈。
    D.汶川地震中,居然有少数不法商人,私抬物价,贩卖假货,大发国难财,其卑劣行径令人惊世骇俗
  • 先完成排比句,再续上小结句
            礁石的钢筋铁骨是海浪雕刻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二专场第十课《获得教养的途径》阶段性测试(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填上符合特定语境的话语。
            某理发师手艺高超,口才也好。
            甲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头发理得太长了。”理发师笑着解释:“头发留长一点,让你显得潇洒文雅,而又含蓄深沉,颇为符合你的身份。”顾客满意而去。
            乙顾客理完发,照了照镜子,说:“头发理得太短了。”理发师笑着解释:_____________, 顾客高兴而去。
            丙顾客理完发,照照镜子,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却还这样说:“20 分钟解决问题,理得太快了吧?”理发师从容回答:_____________, 顾客微笑而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 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明白
    B.不相师                        耻:以……为耻
    C.士大夫之                      族:家族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糊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望矣                     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C.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 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4.翻译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                                                                                
    ⑶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                                                                                  
  •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梅花
    苏轼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⑴诗中的梅花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它有着怎样的品格?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抒发这些思想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二专场第十课《获得教养的途径》阶段性测试(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人非生而知之者,     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2)锲而不舍,               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________         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4)鼎铛玉石,         ___                ________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5)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梦幻同里
    张抗抗
            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②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毫不逊色,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③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
            ④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⑤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才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取名”,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
            ⑥既是闭门思过,;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春有”,夏有;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抚琴听乐的”,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⑦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佳宾。侧旁的”,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⑧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迩的”--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
            ⑨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它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1.第①段画线语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必须得去”同里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建筑看,退思园的?文章以写退思园为主,第②段写同里镇其它建筑的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取名“退思园”是“制造认罪悔过的假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第⑨段“异样的思绪”和“思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案头清供是君子之心
    黄亚明
            ①张中行先生撰过一篇《案头清供》。一黄色的大老玉米棒,一鲜红椭圆而坚硬的看瓜,一上下两截一样粗的葫芦,鼎足而三,构成了张家植物谱系的独特书案风景。张先生明言自己是常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故清供三件,一系”,”;二是说得积极些,有时面对它,映入目中,就会,想到秋天”。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常常忽然一跳,无理由地感到周围确有不少温暖,所以”。
            ②作为北大佳话,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曾被颂为”,三人虽性格各异,却均属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如今,硕果独存的季羡林先生也已进入耄耋之年,所谓”,神思焕发,散文随笔有。季羡林的新书《忆往述怀》正是对。倘此书做案头清供,清的意义是花钱不多,供的意义是我很喜欢,因为它老派又亲切,像兄弟闲聊,像师友交流,包含了一颗朴素的绵绵旧心。
            ③《忆往述怀》也就两辑,”。一忆旧交,叙旧事,兼及人生感慨;一谈治学,追真求实,不做妄言谵言,皆是率真本性。如《爽朗的笑声》《园花寂寞红》《我的妻子》,似点滴之水折射出人间的真善美;如《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回头看看》《送礼》,有对青年的热望,有对现实的感喟,有对旧梦的追寻;如《谈西学东传》《治学的态度和方法》《学问中没有捷径》,谆谆教诲,不摆架子,不人云亦云,对于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无异于一声棒喝,对于懵懵懂懂、高枕不醒者,有醍醐灌顶之功效。季老的真、善、力、气,全在那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最终归于,恰似其自述:,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
            ④但反复拜读后,感觉季老的文章未必有格外的过人之处。它似乎缺乏圆熟的技巧,鲜见新派的手法;它对当下学术界的不够满意,并以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也不见得别的批评家没说过;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似乎也没有远超同时代的人,甚至,比他年轻的,可能说得更通透。
            ⑤慢慢一想,有点明白了。一位,真诚的老人,一位学问家,德与身齐,统一了人与文,其魅力既有文字之内的思想。思想和真理一样,许多人明白、懂得,却难就难在能终生践行之;也有文字之外的,消退了华衣美裳般的光环。他是个过来人,他没有强加于你,他只是提醒、启发,所以华丽的技巧和手法、新奇的思想,统统见鬼去吧,要的就是来自人性、人生深处的东西。守得住,才是真聪明、大智慧。把它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想必不会让人发笑。
            (摘自2008年 4月 21日《京华时报》)
    1、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张中行先生明白地说自己是平常之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所以书房案头清供三件物事。
    B.张中行先生家的独特书案风景经常使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忽然一跳,感到周围有不少温暖。
    C.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都是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因性格各异,被颂为”。
    D.季羡林先生是,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散文随笔创造较丰。
    2、阅读第③自然段,简述《忆往述怀》中表现了季羡林先生怎样的君子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本看,为什么可以把《忆往述怀》“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请以《_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⑴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