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三专场第15课《今生今世的证据》自学检测(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打(      )
    (2)一(      )
    (3)腿(      )
    (4)杀(      )
    (5)毁(      
    (6)烟(      )
    (7)门(      )
    (8)无声息(      )
    (9)棚(      )
    (10)印(     )
    (11)亲(      )
    (12)执(      )
  • 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棚______     地______
    ______     牧______    
  • 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写在横线上。
    ①苍惶            
    ②潦亮            
    ③桓古不变            
    ④改头涣面            
  • 再读课文《今生今世的证据》,解释下列词语:
    (1)改头换面              
    (2)亘古不变              
    (3)仓惶              
    (4)打夯              
    (5)嘹亮              
◎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三专场第15课《今生今世的证据》自学检测(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汉字中有很多形似字,请你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试着组词:
                  仓             拆             恒        
                  苍             折             桓        
                  沧             柝             亘        
                  怆                                 
  •          刘亮程,生于      年,         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其中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1999 年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_____________”。
  •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渺  桎  月当空  明察秋
    B.澈  田  心如意  游目怀
    C.好  狭  苦心孤  浮粪四
    D.渗  见 若寒蝉   加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功夫  工夫  留恋  流连忘返
    B.苍茫  仓皇  苍海桑田  苍翠欲滴
    C.嘹亮  燎原  瞭望  潦草
    D.骨骸  弹劾  言简意赅  垓心
◎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三专场第15课《今生今世的证据》自学检测(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 )即使墙皮全掉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______ 不到的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
    (2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_____ 的东西告别。
    (3 )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____  得一干二尽。
    A. 冲刷   熟悉    脱落
    B. 冲洗   熟悉   脱落
    C. 冲洗   熟知    脱落
    D. 冲刷   熟知   脱离
  • 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界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B、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会事倍功半
    C、生命需要证据,当一个人的家园废失,那他所有回家的脚步都踏上了漫长的虚无之途,家园成了他一生魂牵梦萦而却无法回归的精神之所。
    D、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不是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情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B、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
    C、一只早年间日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公鸡,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
    D、北京以56票申奥成功,翻阅上百年的申奥史册,我们至今还极其罕见在第二轮就取得高的得票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们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有一天会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经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着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栓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
            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为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 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的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 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1.“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为别人的村庄”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虚无之途”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回家的脚步踏上的是虚无之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
    3、“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一句中,“它会变成这样”含有什么普遍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题。
    焰火的变奏
    赵丽宏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瀚画面。
            湖畔集聚着数不清的人。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紧随着音乐,湖天之间突然蹿出一道道光点,犹如活泼的蝌蚪,从湖水深处向深邃的夜空腾游;也像犀利的鸣镝,从空中呼啸着飞入湖底。只不过瞬间的工夫,这些蝌蚪和呜镝便轰然炸裂,变成一朵朵巨大的彩色花朵,在夜空中缓缓绽开。焰火消失后,天上留下一团团白色的烟雾。这些烟雾,也是花卉的形状,它们随风飘动变幻,继续着焰火在夜空里演出的奇妙童话。而天上发生的所有一切,无一遗漏,都同时倒映在湖里。
            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贫乏,那么,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焰火里,可以联想起大地上所有的奇花异卉,可以联想起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美妙风景;当然也会联想起和焰火有关的往事,回忆起和焰火有关的一些难忘瞬间。
            天上的烟花像什么? 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亳不相干的景象。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飞机在天空中隆隆飞过,炸弹从天而降,如飞蝗,如黑鸦,成群成片,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地震”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火焰里血肉横飞,到处可以看到死者的鲜血和肢体,连树枝和电线上也挂着血淋淋的生命碎片A更凄惨的是失去亲人的哀痛景象:在被炸毁的火车站的站台上,一十未谙世事的孩子,坐在死去的母亲身边,惊惶无措地放声大哭;那个孩子的身边,也是烟和火。
            这样的噩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想。
            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效果却是天差地别。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抗,为破坏,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丸药,都被改做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1. 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
    答:                                                                    
    2. 为什么作者一方面说战争的“噩梦”与眼下的美妙焰火没有关系,另一方面又说自己无法驱散“遥远苦痛的联想”?
    答:                                                                    
    3. 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答:                                                                    
    4. 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
    答: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江南蓑衣
            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衰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才苑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⑤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⑥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⑦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1.第③自然段引用了张志和《渔歌子》一诗中的句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2.“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句中“逃离”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答:                                                                                                                            
    3..“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在寻找什么?远望什么?“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他为什么等待“内心的救赎”?
    答:                                                                                                                                
    4.从全文看,请思考体会:
    (1)“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简析修辞方法在此句中的表达效果。
    答:                                                                                                                                   
    (2)“江南蓑衣”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体会并分条列举。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