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秦军(sì)南        
    B.(gòng)其乏困      
    C.秦伯(yuè)        
    D.微(fū)人之力不及此
    (zhuì)而出                    
    若不(jué)秦                    
    (qǐ )子、逢孙、杨孙(sù)之
    其所(yǔ),不(zhì)          
    (yì)之狐    
    许君焦(xiá) 
                      
                      
  • 下列句子,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以乱整,不武(易:替代)
    B、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之(敝:损害)
    C、其乏困 (供:供给)                      朝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D、夫晋,何之有(厌:厌烦)            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舍郑以为东道主             
    D.敢以烦执事
  • 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① 吴广以为然                              
    ②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失其所与,不知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
    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若不秦,将焉取之          
    B、越国以
    C、若郑而有益于君            
    D、既东
  •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
    [     ]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君知其难也                
    D.失其所与,不知
  • 文学常识填空
    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       》《        》并称为“春秋三传”。
  • 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晋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C、朝济而夕设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誓)
◎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 越国以远   ② 焉用郑以陪邻
    B、① 郑既知矣   ② 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 且于楚也   ② 且君为晋君矣
    D、① 无能也已   ② 且君尝晋君赐矣
  • 下列对《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而后“夜缒而出,见秦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试比较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自己的话给下列人物写一句话的评说。(可多角度、有创意地评论)
    (1 )烛之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佚之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宫之奇谏假道》,完成1-5题。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节)
    1、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假:借)  
    B、大伯不,是以不嗣。(从:跟随)
    C、黍稷非,明德惟馨   (馨:浓郁的香气)
    D、虞不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寡人之过也         ② 将虢灭,何爱于虞
    B、① 其无礼于晋         ② 宫之奇其族行
    C、① 桓庄族何罪         ② 虢,虞表也
    D、① 师还,馆虞         ② 且虞能亲桓、庄乎
    3、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
    B、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主题。
    C、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D、宫之奇认为应该实行德政,力谏虞公,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左传中哪两句名言出自这个典故?虞公为什么会灭国?这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