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苏教版高二语文第二专题第9课《长亭送别》同步测试(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面加粗字的注音或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A.(chuàn镯子)  泠(1íng清淡)  (huī日光)
    B.儿(yè古代妇女贴在额两边的花饰)  泪(wèn揩拭)  守(sī相守)
    C.知(shěn知悉,深知)  一声(dì交替,更迭)   眉(cù皱)
    D.角(wō极小)  (péi没过滤的酒) 程途(chèn赶)
  • 加粗字的读音和词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     ]
    A .①只昏昏沉沉的睡②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B .①泪汪汪②不住泪眼愁眉
    C .①挣一个状元回来者②顺时自保身体
    D .①供太急②将来的酒共
  • 给下面三组内容正确配伍
    ①举案齐眉②蜗角虚名,蝇头微利③红泪④司马青衫⑤伯劳东去⑥鱼雁青鸾
    A .薛灵芸B .比喻离散C .比喻书信消息D .西王母E .白居易F .孟光G .苏轼a .梁鸿b .《满庭芳》c .乐府d .王嘉e .《拾遗记》f .苏轼Q .汉武帝h .《琵琶行》
    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_ ⑥________
  •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②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③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④伯劳东去燕西飞
    A.夸张  用典  互文  比喻
    B.比喻  拟人  比喻  互文
    C.夸张  拟人  比喻  互文
    D.比喻  用典  互文  比喻
◎ 2012年苏教版高二语文第二专题第9课《长亭送别》同步测试(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对下面曲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描绘五幅图画,揭示深秋时节特征,渲染萧瑟悲凉的气氛,衬托莺莺的离人伤感之情。
    B.是什么在一夜之间把这一片树林染红了呢?都是离别之人的伤心泪水!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意境。
    C.运用对偶、排比、拟人、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心理。
    D.作者把苏轼词中的“黄叶”改成“黄花”,这就与后面的红叶不重复,满地黄花配上满树的红叶,更能表现秋色的凄凉。
  • 对下面曲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屯屯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A.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抒情写意,从不同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B.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想使疏林挂住斜阳也是枉然,用客观事物衬托远行人去意已决,难以挽留。
    C.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地跟随。曲词真实、细腻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离别之苦。
    D.莺莺因将与张生分别而消瘦。虽然高度夸张,却准确地写出了莺莺在感情折磨下身心交瘁的状况。
  • 对下面曲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惶惶的寄。
    A.以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
    B.莺莺看见送行的车马,心中非常难过、憋闷,无心梳妆打扮,从今以后只能用昏睡和哭泣来熬度时光。
    C.叮嘱张生分别后,隔一段时间再寄书信来,不要影响进京应试。
    D.运用民间口语,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造成音节和韵的回环流转,与莺莺抽泣的声音和心情相合拍。
  • 对下面曲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一、二两句用典,极力渲染莺莺内心的悲戚。
    B.三、四两句作者用夸张修辞手法,使人物情感已呈奔腾向前发展之势,表现了人物极度悲哀之情。
    C.五、六两句,故作回转——虽然马上就要分别了,姑且喝一杯送行酒吧,在宽慰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之情。
    D。最后三句,作者纵笔把人物感情推向高潮,使整支曲子散落有致,人物内心活动波澜起伏。
◎ 2012年苏教版高二语文第二专题第9课《长亭送别》同步测试(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对下面曲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A.这段曲词有景有情,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浑然一体。青山疏林、淡烟浓雾、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黄昏时候秋天郊外的画面。
    B.青山疏林、淡烟暮霭,都是莺莺眼里的景物,可以说这些景物是为情而设的,却又是随手拈来,自然贴切,没有一点牵强和雕琢的痕迹。
    C.“无人语”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二是指莺莺感叹张生离去,欲语无人。以景来写心理活动。
    D.“听马嘶”,听到马叫声,却看不到骑马的丈夫。“无人语”与“听马嘶”两相映照,烘托出环境的凄凉和莺莺痛不欲生的悲哀。
  • 选出对《长亭送别》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本折戏曲莺莺主唱,通过一系列优美委婉的曲词,突出地描写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和怨恨,表现对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的不满,对爱情、自由、幸福的热烈追求。
    B.作者善于描摹景物,在景物的描摹中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C.语言优美精湛,曲词富有文采。文中用典很多,极为恰当,所用典故均能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
    D.作者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人物感情,特别是巧用夸张手法。
  • 阅读[ 滚绣球] 这支曲子,思考下面的问题。
            [ 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斜晖。马儿违迹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这首曲子中“马儿的迈迈行,车儿快快的随”两句,金圣叹赞这两句是真正妙文,你感觉是这样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 天净沙] 莫不是步挤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现叮咚? 莫不是铁马儿檐前骤风? 莫不是金钩双控吉丁当敲响帘栊?
      [ 调笑令] 莫不是梵王宫,夜撞钟? 莫不是疏潇潇曲槛中? 莫不是牙尺剪刀声相送? 莫不是漏声长滴响壶铜? 潜身再听在墙角东,原来是近西厢理连结丝桐。
            [ 秃嘶儿] 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 圣药王] 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我近书窗听咱。( 红云) 姐姐,你这里听,我瞧夫人一会便来。( 末云) 窗外有人,已定是小姐,我将弦改过,弹一曲,就歌一篇,名曰《凤求凰》。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 歌曰)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翩翩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张弦代语兮,欲诉衷肠。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旦云) 是弹得好也呵! 其词哀,其意切,凄凄如鹤唳天;故使妄闻之,不觉泪下。
            [ 麻郎儿] 这的是令他人耳聪,诉自己情衷。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 注] 红娘定计,让张生用琴声对莺莺作试探。莺莺月下焚香,张生弹琴撼动芳心,作歌直抒衷情,莺莺为之感动,埋怨违约悔婚的“狠毒娘”,钟情一往情深的“志诚种”,决心以身相许。
    1 .[ 天净沙] 、[ 调笑令] 、[ 秃厮儿] 三曲如何对琴声作艺术描绘?[ 秃厮儿] 一曲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节选部分如何表现琴声、歌声对莺莺心理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