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四专场第21课 像山那样思考 练习(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服(xùn) 叫(háo) 视(miè) 动(rú)
    B.鸣(sī) 蒿(ài) 发(bènɡ) 毛骨然(sǒnɡ)
    C.急(tuān) 壁(qiào) 蜒(wān) 诺(yǔn)
    D.机(bān) 饿(fú) (shuò) 戏(xī)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辨别 膝黑 淹没 喜气洋洋
    B.衰弱 内涵 飘泊 耳濡目染
    C.抵制 厮杀 疲惫 引亢高歌
    D.遐思 渊源 杂糅 侧隐之心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那些不能________其隐藏的含义的人也都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
    ②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________。
    ③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个世界的________在荒野。
    A.辨认 内涵 启事     
    B.辨别 内含 启示
    C.辨别 内涵 启示         
    D.辨认 内含 启事
◎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四专场第21课 像山那样思考 练习(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面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据国家相关部门介绍,2007年高考录取率预计达71%以上。
    B.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体育西路是奥体中心最重要的一条南北通道,不仅该路连接着旅游路和经十路,而且还将继续向北打通,和规划中的解放东路东延长线相连,从而与齐鲁大道相通。
    C.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再次告诫中国人,人民币若升值,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越过SARS。
    D.前不久,跆拳道爱好者李某和宋某为了一套练功服而发生争执,大打出手,最后技不如人,被打得住进了医院。
  • 根据下面一则消息,拟一条保护藏羚羊的公益广告。(25字以内)
            藏羚羊仅存于中国青藏高原,是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区的偶蹄类动物,历经数百万年的优化筛选,淘汰了许多弱者,成为“精选”而成的杰出代表。许多动物在海拔6 000米的高度,  不要说跑,就连挪动一步也要喘息不已,而藏羚羊在这一高度上,可以以60千米的时速连续奔跑20~30千米,使猛兽望尘莫及。藏羚羊具有特别优良的器官功能,它们耐高寒、抗缺氧、食料要求简单,而且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疾病所表现出的高强抵抗能力也已超出人类对它们的估计。它们身上所包含的优秀动物基因,囊括了陆生哺乳动物的精华。根据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还培育不出如此优秀的动物,然而利用藏羚羊的优良品质做基因转移,将会使许多牲畜得到改良。藏羚羊作为青藏高原动物区域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羊种群也是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藏羚羊的意义和影响绝不亚于保护国宝大熊猫。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的财富,更是我们人类的伙伴。遗憾的是,当我们的后人需要了解藏羚羊时,却只剩下皮毛、标本和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依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四专场第21课 像山那样思考 练习(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仿照下面画线句的内容和形式,联系前文,续写两句话。
            古堡里,若住着魔鬼,那么古堡就是地狱;星辰里,如住着仙子,那么星辰就是天堂。而心园呢? 心有明灯,便不会迷路,心有明灯,就会照出一份必胜的信念;心有小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有琴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画线语句的形式,续写三句话,分别写“小草、风、树”,每句不超过12个字。
    孩子:这条路上有什么好看的东西吗?
    老人:有啊,有石头,有水流,有小草,有风,有树……
    孩子:那有什么好看的?
    老人:石头旁边长着小花,水流里藏着歌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小题。
    自由和科学
    □ 爱因斯坦
            我知道,要对基本价值的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事。比如,如果有人赞成把人类从地球上消灭掉作为一个目标,人们就不能从纯理性的立场来驳倒这种观点。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标和价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们就能够合理地来议论达到这些目的手段。现在,让我们来指出两个目标,凡是读到这篇东西的人大概都会完全同意的。
            第一,为维持全部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资料应当由总劳动量中尽可能少的部分来生产。
            第二,满足物质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满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只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为了得到满足,人还必须有可能根据他们个人的特点和能力来发展他们理智上的和艺术上的才能。其中第一个目标是要求增进一切有关自然规律的知识,也就是要促进一切科学工作。因为科学工作是一个自然的整体,它的各个部分彼此相互支持着,虽然支持的方式还没有人能预料到。但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换一切结果和意见的可能性——在一切脑力劳动领域里的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这样的一种社会条件:一个人不会因为他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殊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受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这种交换的自由是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所不可缺少的,这件事有很大的实际意义。首先它必须由法律来保障。但单单靠法律还不能保证发表的自由,为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没有不利的后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这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完全达到的,但如果要使科学思想、哲学和一般的创造性思想得到尽可能快的进步,那就必须始终不懈地去争取这种自由。
            如果要保证第二个目标,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发展成为可能,那么就必须有第二种外在的自由。人不应当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而没有这第二种外在的自由,发表的自由对他就毫无用处。如果合理的分工问题得到解决,技术的进步就会提供这种自由的可能性。
           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发展还需要另一种自由,这可以称为内心的自由。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也不受一般违背哲理的常规和习惯的束缚。这种内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难得赋予的一种礼物,也是值得个人追求的一个目标。但社会也能做很多事来促使它实现,至少不该去干涉它的发展。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权威的影响和强加给青年过重的精神负担来干涉内心自由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鼓励独立思考来支持这种自由。只有不断地、自觉地争取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精神上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才有可以得到改进。 ( 选自《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赵中立、许良英编译)
    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促进一切科学工作是达到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第一个目标的要求。
    B.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理智和艺术的能力就能够得到发展。
    C.第一种“外在的自由”对于科学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法律的保障和全体人民的宽容精神对于第一种“外在的自由”具有重要的意义。
    E.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第一种“外在的自由”的理想就完全能够达到。
    2.下列对第二种“外在的自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工作之余还有可能从事个人的活动,属于第二种“外在的自由”。
    B.第二种“外在的自由”是实现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第二个目标的基本前提。
    C.第二种“外在的自由”与第一种“外在的自由”相辅相成,都有助于科学的发展。
    D.第二种“外在的自由”是实现合理分工和技术进步的先决条件。
    3.根据文意,可能影响“内心的自由”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怎样才能使“创造性思想”尽可能得到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文语意连贯。
        
           
      根据2009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 华南大学向南粤中学赠送了一批图书和电脑,南粤中学举行了全校师生参加的捐赠仪式。下面是学生代表的致谢词,请你补出空缺的部分。要求正文写出对捐赠文的欢迎、感谢及其事由等内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知道,今天我们接受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捐赠和支持,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种鼓励一种鞭策。这种精神力量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