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高一语文第一单元1 荷塘月色(必修4)的第一部分试题
  • 注字音。
    ____                  幽____                     参差____     
    然____                  蓊郁郁____                游____     
    动____                  袅娜____                     影____     
  • 注字音。
    塘_______

    荷_______
    脉_______

    脉脉_______
    妖童女_______

    媛_______
    纸_______
    荷_______
    薄_______
  • 写汉字。
    hān(    )眠
    斟zhuó(    )
    chóu(    )答
    diàn(    )记
    diān(    )量
    diǎn(    )着脚
    收liǎn(   )
    jiǎn(    )拾
    眼jiǎn(    )
    点zhuì(   )
    chuò(    )泣
    chuò(    )学
  • 辨用法。
    安静   宁静
    ①上课铃响了,教室里渐渐______下来。
    ②这几天心里颇不____。
◎ 2012年高一语文第一单元1 荷塘月色(必修4)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没精打彩 敛裾 (xiāo) (hòu)
    B.小心翼翼 宁谧 帖(yù) 步(duó)
    C.专心至志  袅娜 (mò) (chù)
    D.迥然不同 斑驳 女(yè) (miǎn)
  •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僻。
    C.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D.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似乎”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并不十分确定。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新一代日本人并不愿意辛苦工作和冒险,特别是参与国际任务。对一些日本人来说,这些改变似乎是日本已经没精打采和处在全面衰退边缘的信号。
    B.各国政府和企业不要向台湾出售武器,如果他们将中国这一声明置身事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C.在中华民族园,身着盛装的傣族姑娘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的观众纷纷拍手称快
    D.这次发生在迪拜的巴勒斯坦哈马斯高级指挥官遭遇暗杀的事件,使中东和平的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 下面语段中填在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得最好的一项是
    [     ]
      人格恰如一种魔力,从人格发出来言行,自然使人受到感化。___________。这就是有人格的背景与否的分别。空城计只能由诸葛亮摆,换了其他人便会失败。
    A.同是一句话,德高望重者说出来,大家就容易接受。
    B.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有两种人格,效果就不一样。
    C.同是一句话,因说话人的人格不同,效力亦往往不同。
    D.同是一句话,说话人的人格不一样,大伙儿就觉得劲头不一样。
◎ 2012年高一语文第一单元1 荷塘月色(必修4)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3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联系全文,选出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够准确的两项(     )
    A.作者认为空明月朗的夜晚最能给人美的感觉,而淡云遮月的夜晚给人带来的是孤寂哀愁的滋味。
    B.月光明丽、撒辉如银的夜晚常常是人们喜欢的,但作者认为淡云遮月使之不能朗照,更别有一番韵味。
    C.月光是“淡淡的”“不能朗照”,由于月光与作者不爱热闹的性格正好吻合,所以作者说“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D.作者认为淡云遮月的夜晚更独具特色,和他当时彷徨、寂寞的心情是分不开的。
    E.作者对“月淡”“月朗”的感觉和认识,是与他当时的思想感情以及独特的审美意识分不开的。
    2.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而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产生遐想。文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姿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词语极富表现力,请简要鉴赏“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中的“浮”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一个黄昏,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圆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已经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的,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竞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哥廷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突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2.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文段的横线处,各仿照前面画线的句子,分别补写一个句子。
      月亮并不单纯是头顶那皎洁的一轮,她卧在《诗经》里,走在《楚辞》中,奔在唐诗宋词的大道上,给予文人墨客更多形而上的意蕴。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言简意赅,借月光起兴,寄托了浓浓的乡愁;杜牧“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1)________________;袁枚“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将未婚男子的款曲哀情,化为了蟾光已满,悱恻缠绵;杨维祯“深情长是暗相随,月白清风苦相思”,(2)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柯灵先生为《台湾散文选》作序时引用的一段话:他玄想中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应该有木萧的甜味,釜形大铜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虹一样的光谱,而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应该有一种奇幻的光。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他的思想与文字相遇,如撒盐于烛,会喷出七彩的火花”。
      请你将这段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