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四专场第17课 西地平线上 练习(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
    A .度/ 宏观控 解/ 龙伏虎 搪/ 敷衍
    B .视/ 吃俭用 本/ 落不羁 绳/ 尘不染
    C .养/ 可可点 喷/ 厚古今 申/ 老成持
    D .臧/ 极泰来 府/ 不思蜀 蔽/ 气凝神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B .对“80 后”作家来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克服彼此间的同质化倾向,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才是他们的发展之路。
    C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D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洼地效应”( 不超过30 个字) 。
            区域竞争的焦点更多的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包括绿化覆盖率、空气质量、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水平等“硬环境”。谁的环境好,“洼池效应”就明显,吸引力就强,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就快,发展就快。
            “洼池效应”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四专场第17课 西地平线上 练习(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汶川大地震过去两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 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西地平线上》文意,填入恰当的比喻句。
            是呀!黄山的暮色时分的确是一天中最光辉灿烂的,将这薄明的晨曦、绚丽的云霞、灿烂的阳光全收进自己的怀里,这正如一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而他才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下面是一段描写梅花的文字,请你在空格处填上与上文结构相似的语句。注意:除加粗字词外,其余不得重复。
            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凛冽的北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花坛暖房里,它不开;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阳春三月,不见它的踪影;寒冬腊月,它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四专场第17课 西地平线上 练习(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根据下列情景,扩展句子,不少于30 字。
            春天,   我,   新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新疆最新的旅游形象口号是:中国新疆-- 掀起你的盖头来!请简析这条口号的妙处(100 字左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4题。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而2200 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