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二专场第十二课《师说》自学检测 (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句(     )
    (2 )马(    )
    (3 )子(    )
    (4 )弘(    )
    (5 )或焉(       )
    (6 )官盛则近(     )
  • 1.韩愈,字退之,世称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吏部侍郎,谥“文”,后人称“韩吏部”、“韩文公”,有《________________》。
    2.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___________。比较著名的“说”如:《__________》、《师说》、《________》和《捕蛇者说》等。
    3.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指在唐朝和北宋两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他们分别是韩愈、   _____  、欧阳修、    _____  、苏轼、苏辙、    ____    和曾巩。明朝散文家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他们的文章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正统和权威。
  • 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   ____________   
    (2 )或师焉,或不焉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               今义              
    (2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               今义              
    (3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               今义              
    (4 )吾从而师之。古义               今义              
    (5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今义              
    (6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               今义              
◎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二专场第十二课《师说》自学检测 (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解释下列多义字词。

    惑而不师(      )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来(      )

    术业有专(      )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也(      )
    他山之石,可以玉(      )

    于其身也,耻师焉(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岳阳楼之大观也(      )
  • 解释下列多义字词。

    师不必贤弟子(      )
    而耻学师(      )
    青,取之蓝(      )
    不拘时(      )
    其皆出此乎(      )

    其闻道也亦先吾(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

    非利足也,而干里。(      )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也。(      )
    罗敷前词,使君自有妇。(      )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矣。(      )
    不专心志,则不得也。(      )
  • 解释下列多义字词。

    古之学者必有(      )
    于其身也,则耻焉。(      )
    孔子郯子(      )吾道也(      )
    巫医乐(      ) 道受业解惑也(      )
    六艺经皆通习之(      )
    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yí) 乎(jié) 时弊(biǎn)
    B.(tán) (jìn) 于时(jū)
    C.(dān) 谀(ā) 六艺经(zhuàn)
    D.(fān) (dòu) 一顾(xiè)
                                            
◎ 2012年苏教版高一语文第二专场第十二课《师说》自学检测 (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例句中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
    例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A .孔子郯子、苌弘、师襄
    B .道之不传也久矣
    C .惑而不从,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焉,惑否焉
  • 下列句中已画出朗读时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人之无/惑也难矣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人之无惑/也难矣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人之无惑也/难矣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人之无惑也/难矣
  • 下列对课文《师说》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韩愈第一次提出,传道受业解惑也”,明确了教师的职能作用,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B.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正反对比论证,摆事实,讲道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C.文章的最后一段属附记性质,与文章论述的中心没有关系。
    D.从师学习的原则: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1)是故圣圣,愚益愚                
    (2)于其也,则耻师焉              
    (3)句之不知,惑之不解                
    (4)小学而大            
    (5)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选出下列加粗字与例句中的用法或以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明也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怪也欤!
    C.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如土石何
    3.指出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其贤不及孔子
    B.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不拘于时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文: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译文: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其中“此”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语段中的句子回答)
    6.本语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                                                                                                          加以对比,论证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 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 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然窃好古之名,以求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 (lù)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年得之友人所者        遗:赠送
    B.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
    C.必尽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            厌:满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一砚之用,不知为古也     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B.褰裳濡足,被僇辱不知羞      溪虽莫利于世,善鉴万类
    C. 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           今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自然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三段关于文章创作的短文,完成1-2题。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①。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 韩愈《答李翊书》)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②。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迭。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苏轼《答谢民师书》)
            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於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 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③。(王安石《上人书》)
    1.翻译文中划线的三句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韩、苏、王三人对于文章写作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人对观点的表述和论证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