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教新课标A版湖北省武汉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树∕身材梧  妊∕寥落星  粗∕名一时  浅∕日西山
    B.妖∕不屈不  丧∕妙无穷  涡∕头晕目  和∕态度安
    C.货∕歌载舞  式∕装作样  知∕时度势  墙古未见
    D.约∕而不舍  腈纶∕羽扇巾  严∕情不自  方∕流而上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安然无恙  盘恒  力能扛鼎  毁家纾难
    B.哀声叹气  俨然  六神不安  绰约
    C.战战兢兢  嬉戏  自出机杼  或棹孤舟
    D.诚皇诚恐  竣巡  茕茕孑立  梵文
  •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B.“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C.次声波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筑物、掩蔽所、坦克、船只等障碍物。7 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真是无所不至
    D.电力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可谓细致周全,但是,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熟视无睹,肯定是酿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在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复兴之路》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广泛赢得了观众的称誉,被誉为继《东方红》之后又一部成功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D.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率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 2011-2012学年人教新课标A版湖北省武汉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林语堂,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小说家、学者。著有《京华烟云》《红牡丹》《啼笑皆非》《无所不谈》等作品,他的《动人的北平》是一篇名文佳作,因其对北平爱之深、感之切,故把整个北平的现实和历史装入心中,荟萃于笔端。
    B.以小见大”是指散文中一个常使用的角度:小处着墨,大处着眼,这充分体现了散文“大中取小,因小显大”的特点。梁遇春的《吻火》就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手法。我们阅读现代散文,常常遇到“实”和“虚”的问题。一般来说,“实”指可见可感的人、事、景等形象,“虚”指这些形象未显现的部分或渗透在这些形象里的复杂、微妙的思想情绪。
    C.《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就就“时间”这一既平常又深奥的话题展开讨论,表明世人对时间的种种态度。作者周涛,当代著名诗人、作家,著有诗《神马》,散文《稀世之鸟》等,曾获第一届全国新诗奖。
    D.余姚有河姆渡文化遗址,有被国际陶瓷学术界称为举世罕见的露天青瓷博物馆的越窑所在地——上林湖;余姚还产生过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等著名历史人物,余秋雨就生长在这样一块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务虚笔记》《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 题。
            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活在当下,因为他昔日所指正是今日所在。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我们这个民族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也尚未真正读懂鲁迅,理解鲁迅。或者说我们往往故意不去读懂不去理解真的鲁迅。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是被装饰的鲁迅也越来越变得稀有了。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而绝望的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任何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于人格特征。
            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我们来说,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最精华的群体,是一个时代最前沿的思想集团和最尖端的知识集团。我从心底里不想做一个庸人,但是我承认自己还不是一个敢于挑战的强者,相反很多时候还是一个懦弱者。虽说在精神上一直努力接近鲁迅,与其相通,因为这是在当下环境中摆脱平庸的一种精神突围。夜深人静,坐在书桌前,重温鲁迅,常常有一种灌顶般的顿悟,顿悟之后的无奈,无奈后的沉重。每逢此时,我的感觉就如一位朋友大作的书名一样——“愧对鲁迅”。像当年鲁迅深夜在读安岗秀夫的《从小说看来的支那民族性》一样,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也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说:“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走。”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鲁迅学人大都批判意识太强,因而也往往不容于环境。面对尘世人间,我们往往不能发出自己的心声。但是,无论如何,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而揭露“伪士”。他立志用“内曜”“破黯暗”,以“心声”“离伪诈”,  对初民社会“朴素之民,厥心纯白”的道德人格有一种复古式的怀念。这不同于一般社会思想的复古,是想向后寻找推动民族人格向前发展的动力,以完成其“立人”总体目的中的道德理想人格的构造。复古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否定,如果以人类本性的回归为目的,那么复古也就有了恒久的人类学价值。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 复归于人间的原点。政治约束思想,环境更腐蚀人性。人本善,对于人间原点崇高和自然的认定,其实是对社会现状的批判。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思想启蒙是向前看的,道德救赎是向后看的。这主要是来自于鲁迅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鲁迅的真实让恶人的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 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 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
            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面临当下中国社会的转型,反顾鲁迅道德人格的立场,便具有了新的意义。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他一方面批判构成“时俗”的“庸众”,一方面批判使民众精神麻木、形成奴性的“强者”,为“唤醒”民众而进行思想、政治上的启蒙。两者相比,他对于“强者”的批判是整体的,从思想到道德上都给予了否定。而对于民众在道德人格上表现出的“率真”、“古朴”则给予了肯定,并作为健全人性的标准之一。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由于这觉醒之后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当下社会高度情绪化,处于一种暴戾危机状态。身处当下境遇,我们可能什么都做不来,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
            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面对鲁迅的言行,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使我们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之为“伟人”。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最后,我想说两句话:“我爱鲁迅,鲁迅害我。”
    1. 对“鲁迅的本质精神”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
    B. 为现代人确立了一种人格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信守,远离平庸。
    C. 批判和挑战中国的旧文化传统、民族劣根性和病态的社会。
    D. 鲁迅的本质精神正是他的思想深刻所在,也是他的伟大所在。
    2. 对作者说的“我爱鲁迅,鲁迅害我”的理由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爱鲁迅”,是因为鲁迅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批判精神,思想意识上的“独出”和道德人格上的“率真”、不虚伪。
    B. 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远离鲁迅可让我们变得平庸,警醒人们不可忘记鲁迅,不可忘记鲁迅精神人格的价值坐标。
    C. “我爱鲁迅”,是因为鲁迅精神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具有振聋发聩的启示意义。
    D. 作者说“鲁迅害我”,是因为当代知识分子要坚守鲁迅确立的精神人格,会让人活得很累,很沉重,很孤独,是深爱鲁迅的正话反说。
    3. 根据原文,下列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痛苦在于其思想的深刻,在于他使当时乃至今时的人们活得很苦很累。
    B. 鲁迅一生树敌过多,主要是由于性格所致,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是可以排除在外的。
    C. 鲁迅为我们确立的人生标杆很高很难,会让人们活得很累,但却能让人们远离平庸。
    D. 思想意识的麻木与道德人格的滑落,造成了当代一般民众的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题。
    送孟东野序
    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选自《古文观止》)
    1. 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凡物不其平则鸣               得:得到
    B .择其善鸣者而之鸣               假:借助
    C .其辞以哀                               淫:无节制
    D .其在上也以喜                       奚:何,为什么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论述“无不平则鸣”的道理的一项是(     )
    ①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②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③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④人声之精者为言      
    ⑤凡载于《诗》、《书》六艺        ⑥东野之役于江南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草木、水受外力的激荡而发出声音,论及人的言论、歌、哭,都是因为有所不平的缘故。并列举自然多种现象论证。
    B.作者还从自然界论及人类社会,从唐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一直谈到隋、唐,列举了众多的历史人物的事迹,论证了。
    C.作者对孟、李、张三人的优秀诗文提出疑问,不知是上天要使他们的声音和谐来歌颂国家的兴盛呢,还是要使他们穷困饥饿、心情忧愁,而为自己的不幸悲歌呢?
    D.文章结尾归结于天命,针对孟郊,作者表面上指斥当时的社会和统治者不重用人才,实则是说天意所决定的。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译文:                                                                        
    (2)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
    译文:                                                                        
    (3)故吾道其于天者以解之。
    译文:                                                              _____
    5.用斜线(/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句不超过6 处)
    其 弗 信 矣 乎 其 末 也 庄 周 以 其 荒 唐 之 辞 鸣 楚 大 国 也 其 亡 也 以屈 原 鸣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清】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赏析首句“又到绿杨曾折处”中“又”字的妙处。答: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鉴赏本词。
    答:                                                                            
◎ 2011-2012学年人教新课标A版湖北省武汉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 小题作答)
    (1)                   ,江月年年只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明月松间照,       ___     。 (王维《山居秋暝)
    (3)细草微风岸,        ___     。(杜甫《旅夜书怀》)
    (4)   ____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
    (5)         ___    ,孤城落日斗兵稀。 (高适《燕歌行》)
    (6)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8)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合  欢  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别浪赛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 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
            获奖之后,登门来访的记者很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晴,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儿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的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984年11 月)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答: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答: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答:                                                              
  • 请你从《窦蛾冤》《雷雨》《哈姆莱特》等经典名著中任选一篇,对其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语言风格、历史地位等其中一点或数点,用对联形式予以点评。要求符合对联基本要求,上下联总字数不少于14 字。
    示例:(苏轼《赤壁赋》)山高月小,水波不兴,引苏子泛舟赤壁;水落石出,清风徐来,留美文载誉青史。
       作品:                
       对联:                                                     
  • 请仿照示例,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寂寞。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30 字。
    示例:卡夫卡是一只寒鸦,寂寞地在一座找不到入口或出口的“城堡”里飞翔。
    (1)屈原                                                              
    (2)曹雪芹                                                            
  • 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
            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武昌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答:                                                                    
  • 请以“路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