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新课标人教A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旗下营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11月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狭/号       大/承     舟/作      六艺经/师道流
    B.唤/呼       花/机     细/翩      笑大方/百战不
    C.草/涉       悟/茶     生/垂      不容发/挑拨离
    D.点/学       阿/丰     击/止      而不舍/生死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阅读教学中,一篇文章往往变成了主题、写法、结构和词语分析的肢解罗列,以致学生目无全牛
    B.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C.近日,画家陈丹青请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一职,他请辞的理由是自己无法适应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在这件事情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名艺术家和人文学者独立的人格以及对“体制”的忍无可忍
    D.一些领导干部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如果不及时改正这一毛病,必将被时代潮流淘汰。
  •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
    A.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比喻 对比 拟人)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排比 对比 比喻)
    C.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排比 对偶 比喻)
    D.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排比 对比)
  • 阅读下面文字,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新课标人教A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旗下营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11月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母亲节(Mother's Day)”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间是每年的一月八日,而在中国、美国、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国家,则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其他一些国家的日期也并不一样。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虽然今年的“母亲节(Mother's Day)”已过,请你为你的母亲拟写一条短信,祝她节日快乐。
      要求:语言生动、得体,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一死生为虚诞   固:本来
    B.余独好以为常    修:学习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
    D.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互相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无能也已       且君尝晋军赐矣
    B.哀民生多艰     不知老将至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          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特点。
    (1)常以身蔽沛公。____________________
    (2)榆柳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
    (3)鸷鸟之不兮,自前世而固然。_______________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麋鹿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新课标人教A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旗下营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11月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说这是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知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 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___,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
    (5)不可,微夫人这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
    江南无雪
    刘长春
      1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2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3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4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5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6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7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鲁迅和《水浒传》
    郑公盾
      鲁迅对《水浒传》是肯定的。
      鲁迅不但为研究《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费了一番心力,同时,他为寻找陈老莲的《水浒图》也下了很大功夫。他同《水浒传》研究者郑振铎的通信中,曾多次讲到陈老莲的《水浒图》。他十分希望能寻到这个著名的《水浒图》,他说“至于为青年着想的普及版,而且为了对青年负责,应当按照明人的古衣冠来刻画《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介绍《水浒传》”。
      以上说明鲁迅对《水浒传》的介绍是十分认真负责的。鲁迅还充分肯定了《水浒传》一书的思想内容。他在《谈金圣叹》一文中指出:“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在给许广平的书信中,他也指出:“梁山泊劫富济贫的事,已成为书本上的故事了。”这说明鲁迅充分肯定了《水浒传》所描写的“劫富济贫”这一正义行为。鲁迅肯定了‘《水浒传》里有革命精神”’,肯定李逵也是农民革命家,他惋惜着人们读《水浒传》,但却很少有人真把这部书好好学习,而在黑暗的旧社会里“因风而起的不免是涂面剪径的假李逵”,或者充其量是打滚斗式的“突变”。
      鲁迅在他的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明确地区别了一般武侠小说同《水浒传》在思想内容上的原则不同之处。指出:‘《三侠五义》之类的旧小说,看来好像有《水浒传》的余韵,而实际上‘仅其外貌,而非精神’。”前者所刻画的人物,充其量是“帮助政府”,而后者——《水浒传》中人物是在“反抗政府”的。
      鲁迅正确阐明了《水浒传》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他在为叶紫著的《丰收》一书的序文中写道:“中国确也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所谓中国社会有水浒气,那就是指在旧中国当官的都像强盗一样,为非作歹,借势欺人,对人民巧取豪夺,而且要关便关,要杀便杀,广大人民生活却毫无保障,因此人民对封建反动官府进行不间断地反抗斗争,已蔚为社会的风气。这种风气,就是“水浒气”。这也说明鲁迅十分重视《水浒传》,认为这部著名古典小说不但有历史价值,而且就在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也还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1.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鲁迅介绍《水浒传》是认真负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认为《水浒传》“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请以《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1)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