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教新课标A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二中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选出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
    A.然(sǒng) 圮(tān) (tuò)
    B.新(zhèng) 强(jiàng) (lào)
    C.生(jiàn) 享(xīn) 古不变(gèng)
    D.形(hái) 种(miù) 帖(yù) 
  • 下列各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渣滓  唾弃  俨然  励精图治
    B.寒喧  渲泄  踌蹰  相形见绌
    C.彷徨  震撼  急燥  一愁莫展
    D.瘦削  怨府  无耐  莫明其妙
  • 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美国人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在东欧国家部署反导弹系统战略计划的,因为美国此举本来就是“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D、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 下列各句中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B.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C、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D.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 2011-2012学年人教新课标A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二中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人教版《语文》新诗单元选录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旧体诗词。
    B. 居住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心情。
    C.今天我们学校来了大约一百多位参观者。
    D.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下列各项中,关于《大卫·科波菲尔》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卫出生以后,就和母亲及女仆佩葛蒂一起生活。她们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大卫的身上,他们的日子过得平静而愉快。
    B、佩葛蒂先生自己没有结婚,却收养了一对孤儿:外甥女艾米莉和侄儿海姆——他俩的父亲都是葬生大海的渔民。佩葛蒂先生和他们相亲相爱地过着日子。
    C、狄更斯是一位有着艺术独创性的伟大天才,他塑造了许多人物,如淳朴善良的佩葛蒂,美丽真诚的阿格妮丝,阴险小人希普,债多不愁的维克菲。
    D、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校里,对大卫很好的老师麦尔先生,因为贫穷而遭到富家子弟的凌辱,以及势利校长的解雇。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坏 、凶恶
    B.填然之,兵刃既接               鼓:动词,击鼓
    C.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D.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同“途”
    2.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激义而死焉者也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谋动干戈于邦内
    C.申之孝悌之义                  晋 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D.邻国民不加少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对全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 分。
    4.翻译下列句子。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 (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人教新课标A山东省济宁市梁山二中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 赤壁怀古》)
    (3)臣心一片磁针石,___________________。(《指南录》)
    (4)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5)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
    (6)____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___。(《蝶恋花》)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
    (8)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 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 “中庸”辨义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
             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 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 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 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 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划线句子中“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
    C.孔子能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对弟子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D.黑格尔对《论语》以至孔子本人给予相当消极的评价。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把“中庸”理解为“乡愿”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
    B.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
    C.作者认为儒家“中庸”思想一定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等启示。
    D.孔子注重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他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
    3.筛选1、2自然段的信息,给“中庸”下定义。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______(寂静、沉寂)。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______(寂静、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莱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______(奇怪、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于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的括号内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划线句子中,①“无聊生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谁?“厌见者”是什么意思?文中具体指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雪花本无声,作者却说它“似乎瑟瑟有声”,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开头说感得沉寂,结尾却说“渐渐的舒畅起来”,这应当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然后对其作出点评。
    明星身份证曝光:年龄装嫩
             都说年龄是女人的秘密,但最近有近150位明星的身份证在网上曝光。据报道,根据网友提供的身份证号码信息推断,很多明星的年龄都已“三张四张”,“女明星装嫩”引来多方评论,有业内人士指出,女明星谎报年龄,是为演艺事业考虑。
             要求:语言简明,观点鲜明。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要求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不少于50字)
            小河     柳树     夕阳    青草    歌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马踏平川……每一种生命都以其独特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请从自然界中选取一种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生命现象,以“生命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 不少于800字。(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