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新课标人教A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怪 xiào 逆wǔ 惊魂定bǔ
    B. 勉xù jiān 片tà 而就cù
    C. 熟rěn 犊 shì 闻fēi  不齐yǒu
    D. 位xué chuāng 怙恶不quān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大个子上飞机时一个趔趄,身体失去了平衡,眼看着肩上那价值不绯的新式摄像机要摔在弦梯上了。
    B. 可自从调进了一个很有权势的行政机关以后,他原来那股子温良恭俭让荡然无存,一股子冲天豪气油然沛然,无论到哪儿都是一股子所向披靡的英雄豪气。
    C. 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蔓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人的良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D. 天一阁藏书之丰富斐声学术界,阁中明代的典籍较多,并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帖,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宋的拓本。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减少了旧本拖沓冗长的回放交代,以几分钟的舞台呈现,对全剧情节做了有力铺垫,收到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
    B.他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加上急于求成,等到考试成绩出来,果然就出现了阴沟翻船的情况,他叫苦不迭。
    C.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3起案件进行一审公开审判,其中6人因罪行极其严重被判处死刑,一人有重大立功表现,罪不容诛,被依法从轻判处无期徒刑。
    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国政府将医疗体制改革委托给了包括国内著名高校、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6个机构,每个机构将各自为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提出一套方案。
    B.能否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过的土地调控政策实现其积极作用的关键。
    C.中国证监会所属的应急处理中心监测互联网,在某证券网站提供的多款证券交易软件的安装程序中捆绑了木马程序,这对网上金融交易危害极大。
    D.认真学习口腔保健知识,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是我们获得口腔健康的有力保证。
◎ 2011年新课标人教A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     ]
      他在《五柳先生传》一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会意。”我们往往只抓住他说前一句话,而丢了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意思非常清楚,紧紧相连,交互阐明
    B.交互阐明,紧紧相连,意思非常清楚
    C.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D.意思非常清楚,交互阐明,紧紧相连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家人生产,尝犯法,配发静江军卒。以骁勇,累迁裨校。王逵攻边镐,行逢别破益阳,杀唐兵二千余人,执其将李建期。当是时,隶朗州刘言麾下者指挥使十人,咸以知兵名,行逢能谋,张文表善战,潘叔嗣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及逵为武安节度使,拜行逢集州刺史,为逵行军司马。
      显德元年,拜行逢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潘叔嗣既杀逵,遣其客将李简率朗人迎行逢为帅。行逢入城,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杀主帅,罪当死,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主公也。”召以为行军司马。叔嗣怒,称疾不至。乃阳以武安与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则遣人执之立庭下,责之曰:“汝为小校,无大功,王逵用汝为团练使,一旦反杀主帅。吾未忍斩汝,乃敢拒吾命乎!”遂杀之。
      行逢,故农家子,起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公而无私。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约束简要,吏民便之。
      又性勇敢,果于杀戮,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大将十余人,谋为乱,行逢召宴诸将,酒半,呼壮士曳下斩之,一军皆畏服。民过无大小俱死,妻勋国夫人严氏谏曰:“人情有善恶,安得一概滥杀?”行逢怒曰:“此外事,妇人何知!”严氏不悦,绐曰:“家田佃户,以公颇贵,不力农,请往视之。”至则营居以老,岁时衣青裙押佃户送租入城,行逢行止之,不从,曰:“税,官物也,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一日行逢往就之,劳曰:“吾贵矣,夫人何自苦?”严氏曰:“公思做户长时乎?民租后时,常苦鞭抶,今贵矣,奈何忘陇亩间邪?”行逢命群妾强拥升肩舆,严氏卒无留意,因曰:“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行逢为之稍损。(选自《春秋十国》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骁勇,累裨校          迁:降职
    B.吾今汝,则可矣          私:偏爱
    C.辟僚属,皆取廉介之士   署:任命
    D.严氏不悦,曰           绐:欺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阳以武安与之/敢拒吾命乎
    B. 励精为治,公无私/与之农具遣之
    C. 此外事,妇人知/若主帅自免其家,以率下
    D. 至则营居老/咸知兵名
    3.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B. 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C. 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D. 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行逢出身于低微的农家,年轻时不务正业,曾因犯法被发配充军,后凭着勇敢和谋略成了当时有名的军事将领。
    B.潘叔嗣和周行逢都曾经是王逵的部下,潘叔嗣杀了王逵后请周行逢为主帅,后因不听从安排被周行逢骗离驻地杀死。
    C.周行逢为官公正无私,以清廉正直和有才能为标准选拔官吏,即使对自己的女婿也不例外,确实难得。
    D.周行逢的妻子劝谏丈夫不要滥杀无辜,却遭责怪,后来有提醒他富贵后不要忘本,他仍没有接受意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宋)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统一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文默写。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2)然秦以区区之地, 致万乘之势,_________________,百有余年矣。 (《过秦论》)
    (3)______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兰亭集序》)
    (4)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
    (5)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归去来兮辞》)
    (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_______________,或执杖而耘耔。(《 归去来兮辞》)
    (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元日》)
    (8)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 2011年新课标人教A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
    曹玲娟
      执拗地穿着绣花衣、麻布裤和布鞋,身形特别瘦小,说话时语调低沉轻缓。
      近日,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杨丽萍带着倾心打磨的歌舞乐《藏谜》,再度艳惊了上海滩。谈起舞蹈,她冷静又痴迷,“舞蹈是什么?是语言、是信仰、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沉寂一段时间后,杨丽萍再度亮相舞台,这次她带来的是歌舞乐《藏谜》,她一出场表演的是藏族唐卡中的荷花度母。一朵红荷中,荷花度母被老阿妈的虔诚唤醒,翩然轻舞,恍若踏水而行……稍后,又一次出场,她身着黑衣长靴,和藏民们跳起狂放的夏拉舞,舞姿自在快活,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杨丽萍从不认为自己要借这种方式来延长艺术生命,她甚至不乐意别人称自己为舞蹈家。她说,“我是山里人,我的家人对着山林田野都在起舞,汲水能歌、取火能跳。跳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永久性的,对吧?”
      这些年,她拒绝了不少制作演出的邀请,直到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找到她,希望能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藏族人打造一部原生态歌舞。在她看来,舞蹈不再只是创作,而是学习、采集、呈现。“我走的地方越多,越是心焦。民间好多好东西都在逐渐消失,再不抢救就来不及了。”
      《藏谜》几乎涵盖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五省区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比如音色悠扬的六弦琴、祭祀超度的大法号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部作品是我们对藏族文化虔诚之心的体现”,为此,她走遍了藏区。
      《藏谜》的主角,是一年前还在放牧的藏民们。他们并不知道舞台是什么,他们只是在舞台上自由奔放地舞蹈,纯粹展示着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正是这种扑面而来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使得观众在台下感动得落泪。每次谢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她说,“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是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这是个地道的民间艺术团,杨丽萍是这支团队里惟一的非藏族人。排练整整一年,艺术团没有任何收入,制作人容中尔甲背上大笔贷款,总编导杨丽萍一分编舞费都不肯收。“她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对艺术严谨到有些苛刻,对人却特别宽容。”容中尔甲说,从剧本的策划、编舞、主创班子搭建、服装道具设计到找衣服布料,事无巨细,杨丽萍都全力而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副总裁韦芝曾在西藏生活工作多年,她评价说:“这部作品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从《云南映象》到《藏谜》,杨丽萍从未特意从商业角度考虑舞蹈。“不用担心这个,认真的态度,再加上自我审美的品位,人们都需要好的精神食粮嘛。”
      这份坚持,让很多同行钦佩。“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就曾公开赞扬,“这些年,无论在艺术道路上遇到多少挫折,杨丽萍都没有退缩。不跳舞,完全可以有很多选择,可她还是一直在舞台上跳缌这让我很佩服。”
      “有生命的舞蹈,离人很近,它会像树一样生长,像河流一样流淌。”杨丽萍说,“我们跳的是命。”
      杨丽萍常说,如果不跳了,她会回归自然,找个地方安安静静住下来。“外面有山,有水,有农田和民居,岛上有人捕鱼,有人织布,还有人在大榕树下晒太阳……”(节选自《人民日报》2007、11、6)
    1.根据全文,下面各句的内容不属于“再度艳惊了上海滩”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杨丽萍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B.杨丽萍和藏民们跳的夏拉舞,几乎颠覆了舞迷们对她的既有印象。
    C.《藏谜》展示的是对生活、自然、神灵的歌颂与膜拜,表现出的是最原始的生命力。
    D.歌舞乐《藏谜》涵盖藏区典型音乐元素,歌舞的主角是一年前还放牧的藏民们。
    2.“做《藏谜》,是件很有福气的事。”对杨丽萍所说的“福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机会亲密接触藏区最典型的民间歌曲、乐器及舞蹈等与藏族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B.亲身学习、采集、呈现了民藴许多正在逐渐消失的好东西,抢救了宝贵的民间艺术。
    C.《藏谜》被韦芝赞誉为“是近年来最有想象力的西藏歌舞集大成者”。
    D.深入地理解了藏族文化,并对之生出了虔诚之心。获得了从身体到灵魂的一种体验。
    3.“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当前,以于丹讲《论语》为代表的对经典名著的解析热潮在全国兴起,对这一现象世人的褒贬各异。为此,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文史学院教授葛兆光。
      记者:您力倡学术通俗化、故事化,为什么?
      葛兆光:这个问题我们学界讨论得很多。过去,学界归学界,通俗归通俗,是分裂的。但是,这里面涉及到好几个问题,首要问题就是,到底文史这一类研究,它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一种知识训练,那它当然限制在学院里。可是,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训练,它第一要解决文化认同的问题,文化认同就是认识到,你是从哪里来、你是哪一群人、你是属于哪一个历史。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你过去很长的影子是怎么样影响到你。
      记者:文化认同是一个大概念,对个体而言,它有何意义?
      葛兆光:当然,传统和文化认同问题,是文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责任。比如说,你只有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传统,你才能说,啊,我是这里面的人。所以,我一直在引用的一句话就是:“为了证明我们是一群人,为了证明我们是一个民族,为了证明我们是属于一个文明共同体的,那么,我们必须有我们的历史。”否则,你怎么能说明我们是一个民族呢?所以,解决文化认同,或者说,凝聚一种共识,说明我们来自一个传统,这本来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记者:“凝聚一种共识”,是指向全民的吗?
      葛兆光:难道仅仅是在学院里面吗?如果就在课堂里面,就没法说文化认同了。所以,文史研究这一类学术研究是必须和社会沟通的。显然,学院的学术研究,除了知识训练外,还有一个知识传递的问题,就是怎么让你的研究传达给更多的人知道。现在是一个传媒很发达的时代,你怎么借助这些传媒,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以及其他的,比如音乐、戏曲这些东西来传达下去。如果你不传递下去,你的知识就变成了纯粹象牙塔里的东西,而大众也是需要知识的。
      记者:深居学府的人,也许正因学究,才创造了学术;让他们走通俗路线,二者不矛盾吗?
      葛兆光:对,那你怎么去传递你的知识,这就是第二个问题,当你的知识要传播的时候,你必须有沟通。第三,对于整个社会的秩序、伦理、道德以及观念,知识精英是有责任的。你必须把你的想法传达出去,才能够影响公众,反过来,你只有从公众的反应里,才能感觉到什么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什么是你应该回应的问题。这就是说,学院和公众之间需要架设一道桥梁。我们经常说历史和经典的通俗化、普及化,我赞同,但关键在于,是我们降低我们的水准来将就公众的水平和兴趣呢,还是使公众逐渐提高自己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来增进自己对历史和经典的了解?这是不同的,一个是我们大家一起沉沦,一个是我们一起提升。
      记者:那么,“学院”的人应该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
      葛兆光:你怎么样才能把学院里好的学术传达给公众呢,这是我们现在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其实,任何精英的思想,它都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影响公众:其一是通过政府的渠道,把一些观念性的东西通过制度制定下来,带有强制性。时间长了,这个就固定下来了,影响到人了。其二是风俗化,通过一种移风易俗的努力,古代就有儒士、循吏和乡绅在地方上传播儒家的行为规范,也建立“礼”,比如婚葬嫁娶、节日宴饮中,就不知不觉地传递了价值。人们习惯了以后,它就变成风俗了,风俗在不断地暗示人啊,提醒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其三就是常识化,就是让它变成公众习以为常的知识,这个就是知识界的责任了。比如通过一些通俗教材,一些艺术形式,比如说初等的教科书呵。劝人行善的善书呵,听戏曲呵、看电影呵、看电视剧呵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也是传达精英的思想的一个途径。关键是,通俗不等于低俗,浅近不等于浅陋,这个东西你要分清楚的,其实有些东西啊,通俗的做得好,比学院里面精深的研究还要难,以前学院里的人太多地放弃了这个责任,越来越象牙塔,这个倾向应该纠正。西方是有很多公众讲座的,有些大学者也去做通俗讲座,而我们现在一些火热的通俗讲座,恰恰是一些缺乏研究或研究得不够深的人在讲。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
      葛兆光:其实我们面向公众的学术是远远不够的。估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我们公众的知识和修养还不够,这就使很多通俗讲座要俯就,甚至趴下去俯就,这就是让通俗讲座变得低俗了,变得大家都滚一身烂泥,大家都很差,是吧?有些公众受教育不高吧,而传媒又要这批人的收视率,这使得我们必须特别俗、特别低,否则不足以吸引人。其二是做研究的人,对公众水准和兴趣理解不够,认为通俗就是把历史简单化戏剧化。其实,国外的很多公众讲座是很严肃的。很多大著作,比如说泰勒的《革命与革命者——法兰西革命》,还有《欧洲文艺复兴》等等一些著作,其实,就是在广播电台的公众讲座记录结集而成。再比如像美国的史景迁写的书,都是在畅销榜上的,那他的书就烂吗?不烂呵,他写得很好呵。我听说,他在耶鲁大学给低年级的学生讲课,听众爆满,他为什么讲得好呢,难道他的水平就很低吗?你把历史资源、公众兴趣以及公众关心的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其实还是很能打动人的。换句话说,这个东西得有人来做,而且是必须高手来做。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有些高手还是把自己束之高阁,悬挂在高高在上的云端,这是不对的。(选自《南方周末》)
    1.划线句子“这个就是知识界的责任了”“以前学院里的人太多地放弃了这个责任”两句中,“这个”和“这个责任”指什么?
    “这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责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访谈,回答下列问题。
    (1)葛兆光认为文史研究的目的应该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葛兆光认为知识精英在经典通俗化这个问题上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一些火热的通俗讲座存在着什么问题?其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下列信息,拟一则消息。
      ① 正在进行的“2009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长沙再度入围50强。
      ② 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和中国市长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已连续举办了三届。
      ③ 2007年,长沙虽未入围前十城之列,但捧回了组委会所设的五个单项奖之一,荣获“最有娱乐幸福感的城市”称号。2008年,长沙首次获评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④ 2009年8月,组委会依据国内公认的城市幸福感评价体系,预先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产生了100个候选城市。其中长沙与杭州、成都等入围50个地级候选城市,长沙县则入围了首次评选的最具幸福感县级候选城市。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正文不超过10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一则新闻短评。
      材料一:随着2010年世博会临近,上海市政府开展了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活动。有些居委会甚至还组织了劝导队,佩戴红绸带,衣着整齐地立在小区门口,看到有穿睡衣出门的居民便上前劝阻。
      材料二:对于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上海热线网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穿睡衣出门是“素质低,不文明的表现”的占42.03%,认为这“很这正常,只是图个方便”的占33.95%,而选择“很正常,看不惯就不要看”的也有24.02%。
      你对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有何看法?请写一则新闻短评。(字数100~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 ,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