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版陕西省宝鸡市西关中学高二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题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尺(dú) 寂(cén) (jí) 举不举(shèng)
    B.娟(chán) (zhuó) (è) 不离(jí)
    C.调(làn) (yán) (zú) 铢必较(zī)
    D.王(qiáng) (zǐ) 莽(lǔ) 啄有声(bō)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
    A.“辛苦了!为学校做贡献的老师们。”老校长深情地说,“我代表学校感谢你们,并为你们做出的贡献而感到自豪。”
    B.作家见闻的真切、感觉的深刻,使其行文“不事铺张,不事雕绘,意随景到,笔借目传”(张岱“中跋寓山注二则”),自有一种纯朴之美。
    C.针对“北京市最快将在今年6月份开征物业税”一说,国税总局办公厅新闻中心主任牛新文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是一件没影儿的事”。
    D.奥林匹亚遗址长宽大约都是五、六百米,分布着大大小小20多座建筑。遗址周围全是青翠的树林,小河静静流过,风景十分美丽。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郭先生______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②惊起了宿鸟,打破了______,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③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_______。
    A.照例    沉寂    含蓄
    B.援例    岑寂    蕴藉
    C.照例    岑寂    含蓄
    D.援例    沉寂    蕴藉
  •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张彦因为一件小事跟室友发生口角并大打出手,虽经老师极力斡旋,双方矛盾暂时仍未消除。
    B.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廉洁,自觉接受“八荣八耻”教育,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C. 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D.公安部门正式介入调查足球赌博案件,调查对象涉及足协高官,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共事业,政府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大环保工作的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其中。
    B. 普希金一生历尽磨难,他追求真善美的自由天性,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C. “飞人” 刘翔以13秒34的战绩,延续着复出后的奇迹,一举夺得十一届全运会11米栏冠军,同时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三夺110米栏冠军的第一人。
    D. 皮肤顽癣被医学界成为“不死的瘟神”,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上的折磨。
◎ 2011年人教版陕西省宝鸡市西关中学高二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题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斟酌   斩截   自鸣得意   不既不离
    B.滥调   拘礼   点铁成金   刻苦自励
    C.含糊   流弊   细心玩索   柳岸灞桥
    D.缁重   肺腑   胸襟气度   推陈翻新
  •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世界短篇小说王是莫泊桑、契科夫、欧亨利。
    B.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西晋大诗人,田园派鼻祖。
    C. 钱钟书先生出生于江苏无锡,著有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D.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卢照邻、骆宾王、杨炯。
  •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义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
    [     ]
    (1) 适逢深秋时节,___江碧舸流,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___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
    ①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②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③叶,相触在云里;根,紧握在地下。
    ④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各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异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之      易:轻视
    D.偶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相授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促织富
    B.师能者,我已尽能乏
           径造庐访成,视成蓄,掩口胡卢而笑
    C.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奉行者即为定例
    D.幸先以我名告
           每闻琴瑟声,则应节而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相顾,迄无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栏幽槛小红英。
    酴醾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醾: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人教版陕西省宝鸡市西关中学高二语文第三单元质量检测试题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背诵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谈谈诗与趣味的培养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她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只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纯粹是福尔摩斯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看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他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莎士比亚的剧本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在?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主要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作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是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1.本文作者希望青年喜欢读诗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中“诗的特质”的内涵是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所谓的“趣味”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喝莎士比亚的剧本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其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山寨”是目前引起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以下是一个搜索引擎中对于“山寨”一词的解释,请你将这个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山寨”是涉及手机、游戏机、汽车等不同领域进而发展到文化领域的具有仿造性、快速性、平民化、低成本、高回报等特点的一种产业现象。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模仿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句,要求内容围绕“崇高”,句式类似,使用同样的修辞手法。
      崇高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神话,它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高山,让你感觉到巍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中有了这种感受,也许你就会摆脱空虚,远离庸俗,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 作文。
      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都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客观审视,也需要我们理智对待。实际上,“差异”的存在反映了生命、生活形态的丰富多彩,也带给人们更多深入认识社会、认识人自身的机会。
      请以“面对差异”为题,写一篇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