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评散文部分(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好/偏        脚/屈        然/不及防
    B.止/制        行/灭        绊/落拓不
    C.临拟        倒/无        片/信笔涂
    D.选/选        好/血        提而不舍
  •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对,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D.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标准,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所有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你听说过山寨手机、山寨明星、山寨春晚吧,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近郊的金河镇还出现了山寨派出所,这不得不让你赞叹他们的才能没有用在可以为社会作贡献的地方。
    B.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近日一语惊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此语甫出,即刻引起了网民的争议如潮。
    C.辽宁本溪的张剑刺死了闯入他家进行暴力拆迁的人,湖北巴东的邓玉娇刺死了强迫她提供洗浴服务的干部。这激起了舆论对”正当防卫“这个法律名词的热烈讨论。
    D.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评散文部分(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部分试题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③④⑤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面问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因各人的嗜好不同而有不同的朝向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点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蛮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树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大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
    1.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手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云中谁寄锦书来
    左建明
            从前的情形,隔上几日到办公室去,总有那么一摞信件候在那里,信里自然鼓胀着许多的惊讶、欢喜,或许还有失望与牵挂——不管怎样,都足够一天的心潮起伏了。但是,不知从什么时日起,那桌面上竟渐渐地荒凉起来,即使半月、二十天去一趟,也鲜有书信出现,唯有一些硬邦邦的印刷品,仿如戈壁滩上的石块,摸也懒得去摸。于是,生活中平添了许多寂寥。
            有次出差,妻子跟我说,你给我写封信吧。我说,电话这么方便,还写什么信。就没有写。兜里揣了手机,拿出来就讲,用得着再写信,再贴邮票,再往邮局跑吗?妻子的深意被我忽略了。
            孩子出国读书已经两三年了,家里竟没收到过一封亲笔信。自然是因有电话。后因上了网,有了电子邮件。现在更是方便,用上了电子语音通话,不花钱,每天晚上对着麦克风尽管聊,直聊得搜肠刮肚、没话找话,几成了天气报告和烹饪交流了。
            现代信息技术把时空为人制造的期待消解了。
            也因此,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穿秋水”“目尽飞雁”的诗意。遥想青春初恋时,正值朔吹雪,戎马辽东。“系书春雁足,早晚到云中。”对于书信的期盼,大约没有谁能比过当兵的人。盼信——读信——复信,这循环往复、经年不衰的美妙激情,正是人生的精华。至今想起那包被妻子珍藏起来的两地书,耳边即刻传来列车“咔嚓——咔嚓”的车轮声,那就好像我们的专列,专为我们传书送信。
            书信实在是有不可替代的品质。
            你可以反复地阅读,阅读中又可生发出无穷的想象。那信纸的质地,那熟悉的字迹,那字句的删改涂抹,都令人亲切感动,遐思绵绵。你甚至偶然可见信纸上轻微的汗渍,浓湿泪痕。于是写信人的气息、心境、情感扑面而来。这时,你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记忆与想象,进而收获了一次色彩斑斓的艺术体验。对于书信,定要收藏。这比那些古玩字画等物质性收藏更为珍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精神的收藏。旧信重读,你会发现生命从来就没有被时光的水流冲走,过去的欢乐也好,痛苦也罢,它们全被酿成了幸福。你被幸福包围着,充实而又富足。
            作为语言符号,一旦将文字落在书面上,它的表达便显得更为郑重。书信的基本品质是真实(除非将它用于阴谋,群英会蒋干中计,也正是基于对书信真实品质的信任),书信最能贴近情感、事件的本原,因而具有非同寻常的认识价值。有关“我们从哪里来”这样永恒苍凉的生命叩问,也许能从书信中获得最温暖的回应。书信既是个人清洁的经验史,又是宽广悠远的血亲网。假如你不仅仅收藏着自己的所有信件,而且还继承了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们的书信,那真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家谱。如果我们妄发谵想,将此类“家谱”伸展到秦汉之前,那真正是一部伟大壮丽的画卷!有这样的参照与镜鉴,文明的脚步该是多么强健。
            书信还是艺术的。它至少具备了语言和书写的艺术。为了将情感表达得强烈或含蓄,为了将事件叙述得准确且生动,为了将理性阐述得缜密与通透,等等,你必得尽其所能选择最美的语言、最美的书写。于是,许多经典的艺术从书信中诞生。《两地书》《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等,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二王、欧、柳、米等大书法家的信札则成为后人临摹的范本。
            这一切,是电话和伊妹儿所能替代得了的吗?
            而今,城市里的电信大楼是越来越气派堂皇了,端的是人如水流车如龙。零落一隅的邮政所却日渐寒伦——但是,它门前的邮筒依然恭候着您,虽然目光已有些酸楚;那小屋里依然散发着邮票、蘸水笔和浆糊的温馨,虽然有点儿清寂。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这时候,一位退休的老邮差正乘了月色蹒跚前行。他老伴的生命正处弥留之际,他记起了从前老伴的抱怨,因为他当了一辈子邮差,却从来没给她写过一封信。现在,他终于写好了,他要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发信。
            (有删改)
    1.解释下面两句话中加横线词语的内涵。
    (1)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穿秋水”“ 目尽飞雁”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信既是个人清洁的经验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这一切,是电话和伊妹儿所能替代得了的吗”中,“这一切”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李清照的诗句为题,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最后一段看似多余,实则不然。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评散文部分(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京剧脸谱”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60个字。
            在京剧表演中,某些男性角色的脸部都常有一种特殊的彩色化装,称之为“脸谱”。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的需要,演员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在脸上勾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纹样的脸谱,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等特征,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例如,红色脸常用来  常用来表现奸诈多疑,以“三国戏”里的曹操为代表。京剧脸谱能够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市交警大队当街悬挂一条警示语:“超载会翻车,翻车会死人,坚决不坐超载车。”这条警示语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市民反映该警示语用吓人的语言,有点过分了,看到之后心里堵得慌。请围绕这条警示语的中心,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条委婉得体的警示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漫画大多具有讽刺性,请认真观察这幅漫画的图形和有关文字信息然后回答问题' 并概括其寓意。
    (1)请用简洁的文字描述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成语概括漫画的寓意(不少于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自己是某件事情的主角时,人们往往会很主动、很投入;而当自己不是主角时,人们的心态和做法就各不相同了。这时,你是积极参与还是袖手旁观呢?不同的态度,不同的选择,事情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对自己、对别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请以“参与”或“旁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