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语文考试试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幕      护      一      命是从
    B、淡      熟      哑      然神伤
    C、崩      乏      昏      功亏一
    D、直      咽      田      短汲深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悯然   叱咤    遒劲   戴罪立功
    B、涅槃   窠臼   蕴藉    情随事迁
    C、忖度   寥廓    煊赫   藕断丝联
    D、崔嵬   吞噬   荟萃    纳入正规
  • 下列括号里的成语与划线处的熟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
    [     ]
    A、学外语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一曝十寒)
    B、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强人所难)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
    D、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所谓的“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咎)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靠行政命令,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B、大量事实表明,90%的长期吸烟者,记忆力和嗅觉灵敏度都明显迟钝和减退。
    C、进入冬季以来,天津水上公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雪上、冰上娱乐项目深受市民欢迎。
    D、冼星海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这次去首都北京,我们专程去游览了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
    B、网友给我发来电邮说:近来网上有三多:绯闻多、脏话多,病毒多。
    C、山啊、水啊,花啊、草啊,星星啊、月亮啊,常常是诗人歌咏的对象。
    D、他把“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两句吟咏了好几遍。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思成,广东省新会县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B、刘易斯?托马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主要著作有《细胞生命的礼赞》。
    C、丹齐克,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学求学。1910年去美国,入美国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马里兰大学讲授教学。代表作《数:科学的语言》。
    D、史蒂芬·霍金,美国理论物理学家。他身残志坚,坚持在大爆炸、黑洞等宇宙学理论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行销了数万册,极大的增进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 2011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语文考试试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谁为大王此计者?        吾属今之虏矣
    B.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良曰:长
    C.常身翼蔽沛公            臣具表闻
    D.若属皆为所虏            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 下列各句加粗词其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常以身蔽沛公
    B.先破秦入咸阳者
    C.吾得事之
    D.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 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B.得复见将军于此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毋从俱死也                 而刘夙婴疾病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要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防备其他盗贼出出入入与意外的事件发生。
    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当天就挽留刘邦一起饮酒。
    C.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祖母刘氏一向疾病缠身,卧床不起,臣服侍进汤进药,不曾停止远离过。
    D.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乌鸦尚且有(反哺)私情,我也企望能够为祖母养老送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yàn 安闲)如也。常著文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léi 瘦)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1、对加粗词的解释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为号焉
    ②忘怀得失,此自终
    ③良入,具告沛公
    ④解印去县,赋《归去来》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乃”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乃”也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乃”也不同
    2、写出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不堪职,少日自解归(     )
    ②吏应束带见之(     )
    ③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乡里小人邪(     )
    ④解印县,乃赋《归去来》(     )
    3、陶潜字元亮,是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__诗人(流派),我们熟知的其代表性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二篇)
    4、由文段可知,陶潜为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围绕性格填空,可任选三点作答。)
    5、把下列划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著文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这首诗涉及到中国的一个什么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中常常会有很多活动,试举出其中的两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语文考试试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根据课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3) 臣欲奉诏奔驰,则________________;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跟字们较劲
    唐 伟
      清朝雍正帝未登基时,有一次到杭州去游玩,在涌金门外遇到一个卖字的书生。书生的书法实在是好。雍正见他写“秋”字时,把“火”写在了“禾”的左边,随口说“错了吧!”书生不以为然,并列举历代名帖,证明自己所写不误。雍正笑笑,给了书生一堆银子,说:“别卖字了,还是一心去考你的功名吧。”
      几年以后,雍正即位。那书生也科场得意,一口气考到进士,并入了翰林。一日雍正看到此人的名字,忽忆起往事,即召入见。雍正给他写了一个“和”字,故意把“口”放在“禾”的左边。书生当场指出,这是不规范的写法——他竟然没有想到,眼前的皇上就是当年资助自己的恩人!第二天,他就要受命出任浙江巡抚了,接到圣旨,仔细一看,上面却写着:须仍向杭州涌金门外卖字三年,然后方可上任。书生这才恍然大悟。
      汉字很麻烦,一个字往往有许多不同写法。比方“回”“斗”“创”这些字,至少都有四种不同的写法。又是繁简之分的,又是异体之别的,烦都烦死了。
      文字是思想的衣裳。华丽的衣服可以掩盖躯体的缺陷,丰富的文字可以粉饰思想的漏洞。当我们沉醉于语言文化的瑰丽时,我们的思想却正悄悄迷失在类似“回”有四种写法这样的语义泡沫里。远房表弟“待业”,隔壁大嫂“下岗”。我说直接叫“失业”多省事,同事小王马上纠正我,说失业多没希望啊,他的爸爸妈妈都正在家里耐心“待岗”呢。
      想当年,国民党军吃了败仗,总喜欢把“失败”叫做“失利”,把“败退”叫做“转进”,好像自我感觉良好,实际处境就会立刻不窘迫一样。事实上,“饰”和“瞒”一样,都只不过是“骗”字的另一种写法罢了。
      意大利符号学专家艾柯在《诠释与过度诠释》里头指出:“整个宇宙就像是一个装满了镜子的大厅,任何个体在这里既是被反映的对象,又反映着其他的物体。”在人类的纷繁世界里,因为有了文字做介质,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影像往往会比实际要丰富得多。就拿前文的故事来说,书生用“秋”字做介质,让皇上见识了什么是学问;皇上又用“和”字做介质,让书生见识了什么是权势。他们君臣二人在三百年前就跟字们较劲儿,我们在三百年后穿过字的密林在注视他们。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丰富介质和扭曲影像的世界。
      文字无辜。
    1、本文故事中书生以“字”兴,以“字”衰,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举了国民党军队吃了败仗,把“失败”叫做“失利”,把“败退”叫做“转进”的例子,是要说明我们文化中哪个方面?(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与唐伟的《跟字们较劲》分别强调了我们文化的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与唐伟的《跟字们较劲》两篇文章在立意上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咬文嚼字》选段,回答下面问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1、“咬文嚼字”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说把“咬文嚼字”说成“推敲”,是说得好听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推”字比“敲”字用得好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发挥你的想像,猜一猜韩愈选“敲”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举“推敲”一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符合文段内容的两项是(     )
    A.要想通过更改一两个字就使文字顺畅或漂亮是不可能的。
    B.作者对“推敲”优劣的分析和观点其目的并不是要推翻韩愈。
    C.作者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不可知的东西,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
    D.“推”和“敲”不是文字上的分别,而是意境上的分别。
    E.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考虑用什么样的字词才能准确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问题。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有个戏,写国民党统治时期,两位小学教师谈话。一个说:“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老舍先生认为可以改得更通俗一些;又说,假如把这句话再改一下,不仅让观众听得懂,还会引导他们去想,就更有力量了。
    (1)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
    更通俗些,可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
    通俗,又能让人产生联想,可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两小题。
      ①人的血脉,必须通畅。②中医把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叫血脉,③如果某个部位阻塞了,④就会有瘫痪的危险。⑤文章必须上连下接,⑥一气呵成;⑦如果文气梗塞,⑧即使内容很精彩,⑨词句很优美,⑩也会失去完美的艺术光辉。
    (1)从话题统一的角度看,应该删去第(     )句。
    (2)为使上下文连贯,应在第(   )句和第(   )句之间增添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一副题写在一家汤圆店门口的对联,请补出下联。 
    上联:宇内江山,如是包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目:《______》是我读过的最______________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