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新课标人教A安徽省蚌埠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近日,一位北大副校长发微博,“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一被网友誉为“撑腰体”的表态,火爆网络。
      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校长撑腰体”可谓切合了当下之需。时下,因搀扶老人被讹的事件,特别是女童被碾而路人漠视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道德大讨论、大反思之中。这种“为道德撑腰”的表态,有如此惊人的传播效率,从一个侧面折射着人们对社会美德的呼唤和渴求。事实上,社会个体有践行道德与良知的责任,也应该有“不因践行道德与良知而蒙受损失”的保障。只有在平等的社会杠杆下,个体的义举才能形成整体的善风。
      一些专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他们认为“撑腰体”实际上是“扶德体”,蕴含着“扶起道德”的意味。我们是要“扶起摔倒的道德”,以抚平我们因小悦悦事件而产生的心灵颤栗。可是我们该如何去搀扶呢?是借助国家立法还是公民觉悟,抑或是其他的什么办法?在笔者看来,立法当然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依靠量化的立法来规范不可量化的道德,还需慎重;依靠公民自觉来重塑全民对道德的崇尚,虽然可行但无疑收效缓慢。依靠社会力量“为道德撑腰”不失为第三条路径,而且影响和效果也很明显。在这样的路径下,道德有了社会力量的靠山,个体没有了行善的后顾之忧,自然可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公共层面的很多事情,往往需要社会力量来撑腰。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依靠社会的自净遏制道德的滑坡,不失为“扶起摔倒的道德”的有效途径。很显然,社会舆论对这种“为道德撑腰”的模式十分感兴趣。北大的“撑腰体”一出,人大版、地大版、武大版等多个版本的“撑腰体”也迅速出现,并掀起一股网友造句风潮。这些网民的创作,正是一种对道德救赎的草根表达。
      令人欣慰的是,类似的表达不单停留在网友的调侃上,而大有成为全民版本的趋势。成都一家公司就贴出了通告,鼓励员工在老人跌倒后主动去扶,并承诺“扶出问题”由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合肥一些律师表示愿意组团为扶人者提供免费法律支持;一家网站发出倡议,希望更多的企业和单位加入到“扶一把”的联盟中来。很多企业表示愿意加入这一联盟。“用自己的行动,让大家知道,这个社会并非那么冷漠”。
      我们不妨为“撑腰体”叫好,呼吁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到类似活动中来,构筑一道强大的社会道德后盾,以保证人们“对道德与良知的坚守”,没有“粮草不济”的后顾之忧。期待着这种“为道德撑腰”的做法成为一种时尚,期待着搀扶弱者成为无须多虑的公民自觉。
    1.下列对“撑腰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撑腰体”是北大某副校长在自己微博中创造的一种网络流行语体。     
    B.“撑腰体”在舆论上或许能对社会个体的善举起到保障作用。     
    C.自北大的“撑腰体”出现后,各种版本迅速出现,已经成为全民版本。     
    D.“撑腰体”作为一种流行的网络语言,很难造成实在的社会影响。     
    2.下列各项,不属于“期待‘为道德撑腰’成为时尚”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实生活中,人们呼唤并渴求道德和良知,期待着搀扶弱者成为公民自觉。     
    B.“扶起摔倒的道德”,可以抚平我们因小悦悦事件而产生的心灵战栗。     
    C.“扶起摔倒的道德”非常切合当下的社会文化需求。     
    D.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到类似活动中来,构筑一道强大的社会道德后盾。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只要具有“不因践行道德与良知而蒙受损失”的保障,个体的义举就能形成整体的善风。     
    B.道德滑坡的问题,只有采取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依靠社会的自净遏制道德滑坡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C.依靠社会力量“为道德撑腰”作为“扶起摔倒的道德”的第三条途径,其影响和效果要比依靠量化的立法和公民的自觉更明显。     
    D.从“撑腰体”的流行速度和传播来看,“为道德撑腰”的做法一定可以成为一种时尚,从而大大改变日前道德滑坡的现状。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陈小梧,家里之专诸里。负才傲物,多所凌折。一日,有人投帖于门,视之,“年眷同学弟某拜”也。讶其素无半面,何以来此?而客已金顶华服,闯然而入。兴趣手一拱,竟登上座。陈叩其邦族,客曰:“仆浙之归安人也。遍觅雅流,未曾一睹。今闻小友高才,故尔奉访。”言竟,抵掌捋须,笑傲自若。
      陈睨视而笑曰:“嘻,异哉!世有一字不通之辈,而能知我高才,可谓咄咄怪事。”客戄然曰:“仆虽不才,与汝邂逅萍踪,何便知我一字不通,而公然嫚骂?”陈曰:“人之不通,岂在谈文数典?即以君名帖论之,何曾道着一字?”客请其说,陈曰:“君虽遥遥华胄,而我家数代明农,从未挂名仕籍,‘年’之一字,于义何属?至于指称曰‘眷’,我与贵族实无一点葭莩亲。则此字亦属可删。君游浙学,我隶属吴庠,‘同学’二字,全然附会。我年仅三十有二,而君须髩皆苍,自称曰‘弟’,无乃太谦。适见君入来,举手一拱,即登宾位,长揖且未之有,何言‘拜’乎?试思此一行名帖中,有一字解得去否?谓君不通,确有明征,何曾嫚骂?”客曰:“汝真少不更事,此名帖之俗例耳。”陈曰:“君以俗例待我,尚欲觅雅流于在下哉。”拂袖竟入,客彷徨久之,收蓁名帖,踉跄而出。
      铎曰:“制贵通今,礼宜从俗,况命帖之箋者乎?乃竟以此贻笑,始知正平先生,刺中字灭,怀而不投,大有卓识。”
      【注】①专渚里:相传为专诸的故里,在江苏。②陂革:多用来比喻疏远的亲戚。③正平:东汉人祢衡,字正平,少有才辩,气尚刚傲:④刺:名帖。(选自清朝沈起凤《谐铎》)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所凌——折:折服     
    B.陈其邦族——叩:询问     
    C.陈视而笑曰——睨:斜着眼睛看     
    D.见君入来——适:刚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人投帖门——州司临门,急星火     
    B.闯然入——泉涓涓始流     
    C.尔邂逅萍踪——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D.客彷徨久——胡为遑遑欲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名帖中称陈小梧为“年眷同学”,并非指两人真为同学,而是遵循当时的流俗惯例。
    B.客人投帖求见,帖上的言辞甚为恭敬,但客人的行为傲慢,惹得恃才而傲馓的陈小梧逐字批驳。     
    C.客人遍寻高雅之士而不得,听说陈小梧高才,投帖拜访却惨遭奚落,羞愧而去。     
    D.作者以祢衡不轻易给人名帖一事为例,讽刺了客人投帖之轻率,自取其辱。
    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即以君名帖论之,何曾道着一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年”之一字,于义何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君以俗例待我,尚欲觅雅流于在下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人月圆·甘露怀古
    元·徐再思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注】①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后峰上,相传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后废。②远方来此游览的人。③即“试问山僧”
    1.这首诗诗人登楼观望,描绘了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
    (1)忽魂悸以魄动,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其二)》)
    (3)___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膝王阁序》)
    (4)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暮遮》)
    (5)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7)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8)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2011-2012学年新课标人教A安徽省蚌埠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两根蜡烛应互相照亮
    麦克·里奇
      劳丽丝主管见我太忙,便叫我再多招一个帮手。在招聘会上,有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坐在了我的对面。女孩美丽得让我羡慕,但更多的是嫉妒。虽然我自我感觉不错,但仅仅是一个白领丽人。而她,要是有了我相同的资历,马上变身为一名出色的职场佳丽,肯定比我更出色。
      在她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便很礼貌地将简历递到了我的面前。她叫爱尼,当我看到她竟然毕业于纽约一家名牌大学的时候,直觉告诉我,这个人不能要:如果哪天公司裁员的话,她便是我最大的威胁。
      我让她回去等消息。当然,她永远也无法等到我的消息。
      没想到,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劳丽丝主管冲我笑了笑说:“琳达,你来我的办公室一趟,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好消息,以后你的工作就不会那么辛苦了。”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劳丽丝办公室里竟然坐着爱尼。 
      劳丽丝主管说:“这便是我从你昨天交上来的招聘名单里挑选出来的,现在,她已经是我们部门的一员,希望你们好好合作。” 
      爱尼冲我一笑,说:“学姐,以后请多多关照。”我的心里一沉,但表面上没显露出不高兴来,我提醒她说,这可不是学校,我也不是你的学姐。爱尼赶紧改口说:“那我就叫你琳达姐吧,我以后一定好好跟你学!”我没有心情跟她客套,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她的简历怎么会在劳丽丝主管的手里呢? 
      我快步来到自己的办公桌前,这才发现,我的办公桌上除了一张广告单外,已经没有其他的东西了。也就是说,我误将爱尼的简历跟其他人的简历夹在一起交给了劳丽丝主管。而我竟然愚蠢到以为从路边接到的那张广告单是爱尼的简历,还自以为是地将它压在了我的办公桌上。 
      我将爱尼安排在我对面的办公桌前坐下后,便打开电脑,胡乱地敲着键盘。我的眼睛虽然死死地盯着电脑荧屏,但心里却狠狠地想,看你这个小妮子能有多大能耐,我总会想到一个整治你的办法!
      爱尼几乎每天早晨都比我早到,还极讨好地冲我笑着打招呼,不管我愿不愿意,她都是琳达姐、琳达姐地叫。说实在话,她长得确实好看,人也乖巧,如果不是同事的话,我倒真想跟她交个知心朋友。
      有一天,爱尼突然递过来一张报表,说是请我给看看,其谦虚的程度很让人感动。本来我是不想看的,她的工作,出了错又不找我。见她态度诚恳,我心软了。谁知,我看着看着便看出了问题,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问题,一单业务的数字由原来的363.6万,变成了393.9万。这还了得,弄得不好公司会亏本的。就在我正准备好好地数落她时,我又突然改变了主意:如果在例会上将这件事情说出来,说不定劳丽丝主管便将她辞了呢。  
      好不容易盼到例会,爱尼将自己的报表早早地发给了大家。还没等劳丽丝开口说话,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报表。我完全不顾爱尼直向我眨眼睛的着急样,我在心里说,你别以为我会包庇你!
      我清了清嗓子说:“这个新来的爱尼也太大意了,竟然出了这么大的错误,你们大家都看看,这是什么数字?”
      就在我准确地找到那组数字时,我傻眼了,原来爱尼早已将报表重新校对过并改过来了。面对所有人的目光,特别是来自劳丽丝和爱尼的目光时,我的脸腾地红了。
      一回到办公室,爱尼便一个劲地向我解释,她不是故意的。她当时给我报表的时候只校过一遍。后来,她一想,这么重要的工作,不能马虎,便又反复校对,这才校出了问题,没想到我也看出来了。爱尼越解释,我便越生气。我想,无论如何,我不能这么轻易地放过她,如果万一不行,我便直接去跟劳丽丝主管说,在这个公司里,有她没我,有我没她!毕竟我已经干了这么长时间,对所有的业务都比她熟悉,谁重谁轻,劳丽丝主管一清二楚。可是,令人奇怪的是,爱尼对我的刁难并不往心里去,一如既往地对我笑脸相迎,几乎让我没有机会在劳丽丝面前讲她的坏话。
      转眼到了年底,公司根据业绩宣布,我们部门是全公司最优秀的部门,而我跟爱尼又是我们部门最优秀的员工。站在公司年终大会讲台上领奖的那一刻,我跟爱尼高兴得抱头而泣。会后,劳丽丝主管将我叫到她的办公室。她说:“琳达,你和爱尼都很优秀,我祝贺你们。只是,有一件事情我还得跟你说,那就是我觉得你们相处得似乎不太融洽,特别是你的宽容心不够。在你招聘爱尼的时候,我看到你交给我的简历中并没有她的名字。后来我无意中在你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她的简历,这才给了爱尼来我们公司的机会。但愿我的猜测是多余的。要知道,像你们这样的好员工,哪个公司都不会嫌多。两根蜡烛同时点燃,其中一根蜡烛不会影响到另一根蜡烛的光亮,只会互相照亮对方,照亮整个公司的前程。”
      那一刻,我羞愧地低下了头,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与爱尼成了真正的朋友。(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6期)
    1.由手嫉妒,琳达想法设法排挤、刁难爱尼。这种排挤、刁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概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倒数第二段的横线处以”劳丽丝主管”的口吻补写出照应小说标题的语句。(7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爱尼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篇小说中的琳达,作者着墨不少,这里含有对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三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任选两个角度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喋(xuè) (qiǎo)然无声 急躁 真缔
    B.解(pōu) (chēn)目而视 陨命 厮打
    C.高( kàng)  (jué)戏 笙萧 屠戮
    D.(fēi)闻 (gèn)千里 肄业 帐篷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乌坎事件峰回路转,政府从早期称“有境外势力推波助澜”,转而强调“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最大努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     
    B.李白的诗歌是“神曲”,杜甫的诗歌是“人歌”,尽管他们的作品风格存在一定差异,有天壤之别,但一样脍炙人口,光照千古。     
    C.最近,在安徽《青苹果》编辑部收到到个别作者随意涂写、龙飞凤舞的来稿时,杂志编辑们被这些稿件弄得连连叫苦。     
    D.“这样大肆填湖围湖,让处于底枯状态的巢湖雪上加霜。”安徽省科学院巢湖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专家戴年华兴致勃勃地说。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重庆曾经“黑势力”横行,各行业大多有黑势力的渗透,近来重庆掀起“打黑风暴”,一些横行多年的犯罪团伙破摧毁,一批“黑老大”落网。     
    B.以汉宇“人”作为核心创意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和形象大使“海宝”,正张开热情的双臂和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的朋友。     
    C.日前,冯三镇客运站和永温乡客运站的43名农民工脸上洋溢着笑容,因为他们在县劳动保障大队的帮助下,终于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D.大学毕业生的毕业选择对其父母及家庭情况会有一定影响,父母的“职业等级”高,收入好,毕业生往往会选择继续学习而不急于就业。
◎ 2011-2012学年新课标人教A安徽省蚌埠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贯通,只填序号:
      发明是涉及科学、社会与人文的全方位活动,需要多种智慧和资源参与。新技术发明的出现仰仗科学,依赖教育,然而更需要文化,需要鼓励探索,呵护发明的创新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
    ①科学是长出红苹果的树
    ②教育是培养这棵树的土壤和肥料   
    ③如果把新技术发明比作美丽的红苹果
    ④文化则是看不见的地下水、合适的温度和阳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 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中新网成都电  12月16日,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认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一只雄性大熊猫,并将其命石为“佳兴”,据称,学校认养大熊猫,这还是第一次。
      据介绍,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原名“成都石室外国语实验学校”,创建于200年6月。此次出资5万元人民币认养大熊描“佳兴”后,遂将学校名改为“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以表达对国宝大熊猫的关爱以及对保护和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支特。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消息的内容。(不超过1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论述。(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与前面的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张小风说:”在生命高潮的波峰,享受它;在生命低潮的波谷,忍受它:享受生命,使我感到自己的幸运;忍受生命,使我了解自己的韧度,两者皆令我喜悦不尽。”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根据你的感想或体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2)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