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人教新课标A安徽省蚌埠三中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份月考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道不远人”: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杨国荣
      ①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②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老子》已提出“域中有四大”之说,所谓“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物”(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     
      ③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④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⑤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依然是:“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总之,从“道不远人”的观念出发,儒家处处把目光引向现实的世界。    
      ⑥道不远人,同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在实践过程中,道的品格具体地表现为“中”。儒家一再谈到“中道”或“中庸之道”,孟子便主张“中道而立”,荀子也肯定:“道之所善,中则可从。”道作为实践的原理,其意义首先便体现在“中”之上。这种“中”并不仅仅是量的概念。从量的概念去理解,“中”往往表现为与两端等距离的那一点,然而,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更多体现为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中”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这就是“中”所涉及的重要方面。道同时体现于变化过程,表现为发展的原理。从过程的角度来看,“中”则关乎不同演化阶段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以上意义上的“中”,其实质的内涵集中体现于“度”的观念。这种“度”的意识,同时可以看作是一种实践的智慧。
      ⑦以“度”为内涵的实践智慧,体现于不同的方面。《中庸》曾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从本体论上看,这一命题意味着对象世界中的诸种事物都各有存在根据,彼此共存于天下。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则涉及不同的个体、团体、民族、国家之间的共处、交往问题,它以承认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为前提。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是一种历史演化过程中无法否认的事实,如何使分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个体、存在形态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便成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所指向的实质问题,在这里,所谓“并育而不相害”,便要求以“度”的中道原则,恰当地处理、协调社会共同体中方方面面的关系。这种协调方式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序,它需要根据实践生活的具体形态来加以调节。这种调节作用就体现了一种“度”的智慧。 (节选自《中国文化中的“道”》)
    1.下列有关“道”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用即道”,道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B.儒、道两家学说中“道”都涉及到人,说明儒、道两家对“道”的理解是一致的。
    C.道是抽象的,道的意义只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方可呈现出来。
    D.道的品格具体表现为“中”,它体现了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在儒家那里,道是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
    B.孔子只关心自身的现实存在,而反对关心任何超现实的对象。
    C.儒家的“中道”,实质内涵则集中体现在“度”的观念上,可以看作一种实践智慧。
    D.从哲学的视域来看,“道”具有“不远人”的品质,即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自身的生活过程联系起来。
    3.下列表述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儒家的“中庸之道”,能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B.深山中的花开花落,本身不存在美或不美的问题,因为其审美意义是要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才得到呈现的,这就是“美不远人”。
    C.儒家反复强调道并非超然于人,它能具体展开于人的日常生活过程中。
    D.“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体现了“度”的智慧,这种智慧能使不同个体的差异、不同社会领域的分化过程以非冲突的方式共处于世界之中。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敞性公正。自以取舍不合时务,每征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
      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曰:“赏赉过度,至于空竭帑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赈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
      窦宪为车骑将军,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曰:“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
      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曰:“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先于汝阴——家:安家; 
    B.太尉宋由府——辟:通避   
    C.非所以垂德——令:美好; 
    D.宪乃出敞为济南太傅——白:禀告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敞深得吏民敬重的一组是(     )   
    ①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    
    ②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   
    ③由、安惧然不敢答    
    ④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   
    ⑤百姓化其恩礼    
    ⑥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A.①②④    
    B.③④⑤    
    C. ①②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敞被征召到太尉府后,京城及周围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持不同意见。
    B.窦氏专权,赏赐超过规定,何敞劝谏并恳请宋由送回得到的赏赐,给属下作表率,但是没有被采纳。
    C.窦宪弟笃、景一起兴造邸第,劳民伤财。何敞上书劝谏,言辞恳切,认为窦宪应该给百官做好表率。
    D.何敞多次讽谏,指出窦氏诸人罪过,遭到窦宪嫉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做了济南王的太傅。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春生”?结合全诗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选取一个角度,说说诗歌用了哪些很有特色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奚惆怅而独悲?
    (2)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3)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4)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 2012年人教新课标A安徽省蚌埠三中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份月考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它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1.文章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周瑜是“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请对这一细节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当今社会中,投资风险性的行业一定要小心谨慎,稍不注意,有的投资就等于泥牛入海,肯定收不回来。
    B.赵本山、宋丹丹均在近日宣布“不再上春晚”,这对于喜欢“山丹丹组合”的观众来说,明年春晚将不能再看到他俩神气活现的表演了。
    C.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一幼儿园校车被撞致19人死亡,这一重大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全面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D.在楼市处于非理性状态的今天,鼓励盘活存量,或许能够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扼住信马由缰般飞涨的楼价。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积极地行动起来。
    B.在这首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大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乐曲声中,我们听到了极为和谐而又令人震撼的音符。
    C.11月26日、27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D.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且,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和谐的产物。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这个景象使很多初来乍到的中国旅行者很受震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两头失落。
    ①这倒是一个不难让人理解的理由                  
    ②走到欧洲街道上东张西望、暗暗比较
    ③如果我们仅仅因历史过于厚重而失落了现代        
    ④看来事情并不是这样
    ⑤原本总以为我们拥有历史,人家拥有现代          
    ⑥但厚重的历史保存在哪里呢
    A.②⑤④⑥①③      
    B.②⑤⑥④③①      
    C.⑤②④③①⑥    
    D.⑤④③①⑥② 
◎ 2012年人教新课标A安徽省蚌埠三中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份月考的第三部分试题
  •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选择”为话题,续写两句话。
    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新华网北京12月10日电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0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卫生部9日收到国家粮食局提交的有关“停用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的申请材料,将提请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则进行讨论,再最后作出是否禁用的决定。
      据介绍,国家粮食局提交的材料中指出,由于我国小麦品种改良及面粉加工工艺改进,要求在面粉加工过程中停用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中,具有改善面粉色泽和焙烤质量的作用,被人们俗称为“面粉增白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分别概括出“微博”在信息发布、传播和获取三方面的特点。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网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只是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1)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3)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 阅读下面材料。
      “仇富”是近年来被屡屡提及的字眼,被“仇”的对象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甚至一些专家、教授。 7月19日,在湖南车展上,袁隆平为老伴挑选座驾,无意中透露出“已有六七辆车”。针对他坐拥六七辆车的新闻,网友则呈现众口一词的支持,甚至有网友直言:“给袁老配飞机都不过分。”为何会出现这种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人们仇视的真是“ 富裕”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感受,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