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人教新课标A版陕西省宝鸡市大余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注释:①绛纱囊里水晶丸:指荔枝果。②开元:唐玄宗年号。
    (1)上片前三句描写荔枝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次弟    菱角    重山叠嶂    黯然消魂
    B.决别    弩钝    良辰美景    仓皇而逃
    C.箫鼓    元宵    负荆请罪    春寒料峭
    D.烟霭    嬉戏    脍灸人口    天堑通途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B.繁华只是雾中花,权力也会在转眼之间灰飞烟灭,那么,我们能把握住的永恒的美丽是什么?
    C.近日,虹桥机场边检民警“接力”找寻丢失了贵重物品的旅客,终于赶在飞机起飞前,将物品完璧归赵给外籍失主。
    D.费仲大喜,赶紧跪倒:“殿下如此错爱,小臣感激不尽,定当肝脑涂地,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不只是著名的建筑师或卓越的力学专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
    B.“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C.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零排放、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研制和壮大,让人类看到了克服汽车弊病的希望。
    D.未来10年,中国私人飞机市场的规模每年增长20%~25%,10年内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 2011-2012学年人教新课标A版陕西省宝鸡市大余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的山水画,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的概括、剪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
    C.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这一作品的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红楼梦》中别号“蕉下客”的贾探春是个大气的、具有男子性格的女性,她发起并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但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却注定无济于事。
    B.黛玉去蘅芜苑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C.一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边为母亲捶腿。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同金钏儿开玩笑,谁知母亲翻身而起,就给金钏儿一个嘴巴,并叫人把金钏儿赶出贾府。金钏儿满含冤屈,竟投井而死。
    D.贾母的侄孙女史湘云,天真爽朗,常不为礼法所拘。她酷爱穿男装,刘姥姥在大观园游园时,贾母竟把她错当作宝玉,席上喝酒行令,而后她就失踪了。原来她喝醉而后竟酣睡在假山背后一条石凳上,让芍药花瓣飞落个满身。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池miǎn 丽qǐ  烟雨suō 乍暖寒huán
    B.陌hàng 月lèi 玉簪螺jì  远目cén
    C.凝yè  lòu 满腹经lún 献愁恨gōng
    D.道guàn tiáo 无欺sǎo 封狼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三个月不到,围脖就成了一个全民娱乐的话语场。新浪的“黑手”使劲儿推,微博迅速加入我们这个时代的微家族:微博——围脖、微软、微点公司、微星主板、台湾与俄罗斯合作的微卫星计划……
            博客要当文章写,围脖只需随口说。MSN和QQ上的朋友再多,也没法像围脖上的粉丝那样,多到四五十万。织一条围脖,最短不过几秒钟;再长的围脖,也不超过140个字。它的缺陷是不能修改,但它并不像“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好在还能删除。配图配视频随便你,但互动、交流、分享的乐趣,才是织围脖的致命诱惑所在。你给出的是瞬间、是话语的碎片,围脖回馈你的是呼啸而来的数字生命流,呼呼冒着热气,背后是一张张真名实姓的脸。
            围脖好写好玩,令人成瘾入迷,渐成不写不舒服的“围脖控”。有脖友自称创下连续26小时织围脖的纪录。“围脖控”有10个典型症状:每天织围脖好多下;每天看好几遍排行榜,找值得关注的人和自己的排名;见粉丝数量噌噌冒上去就心喜,关注却不超过200个;新评论、新粉丝、新转发的右上角提示,跳出来必点灭,根本等不及;与同事热议围脖;偶尔为发一条内容上去绞尽脑汁;开车开会都围脖;不爱写博客了;在MSN或QQ上推荐自己的围脖;在围脖上毫不吝啬地转发帮忙寻人的帖子、喜爱的明星的帖子、朋友的帖子,但最开心的还是脖友转发评论自己的帖子。
            若说围脖只是娱乐场,则有点小瞧了脖友的素质。围脖上俏皮话的确不少,追星的、捧超女的也的确够多,但围脖的生态是多元的:有专业围脖、报刊围脖、时评围脖、帮教围脖、求助围脖……围脖织到现在,连杂志的封面和标题在围脖众议中生成的案例也出现了。
            在围脖上,有千里递证,救人于急难之间;有转发传单,寻找被拐儿童;有寻亲启事,圆骨肉亲情团圆之梦……一则则围脖持续转发,大家都在完成着爱心接力。
            在围脖上,你能感受到社会并不如我们想象中冷血:人心未死,就算微博,也是媒体;就算微搏,也是心跳;就算微薄,也是力量。
            据说,上午9点至12点是围脖的围观时间,下午是围脖的围困时间。简单、随意、新鲜,围脖使人际关系更加扁平化、更有人情味,并给了每个人被关注的感觉和成为明星的机会。你想不到,排行榜上的围脖女王会是演员姚晨,而无名草根的寻人启事能被数千人转发。
            用手机还是用电脑织围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人都能发言,人人的发言都有人在听。
    1、从原文看,下列对“围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脖”也就是微博,即微型博客,长度在140字以内。
    B.“围脖”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上网更改内容或查看页面。
    C.“围脖”无需标题及精心的构思,无需复杂的发布程序。
    D.“围脖”的致命诱惑是互动、交流、分享所带来的乐趣。
    2、下列关于“围脖”在当今社会得以盛行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脖在今天成为一种娱乐的话语场,让普通民众也能够参与其中,表达内心隐藏的想法。
    B.人们可以利用围脖连接爱心接力的链条,以千里递证、转发寻亲启事等形式,急人之困。
    C.报刊围脖、时评围脖、帮教围脖等广为出现,著名演员和无名百姓都参与围脖编织之中。
    D.草根一族在人生困窘之时,也可以从围脖中发现希望的曙光,为自己寻求到心灵的寄托。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围脖”能将瞬间的灵感和想表达的语言即时便捷地发布出来。
    B.“围脖控”是指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他们都已经不再写博客。
    C.围脖的生态是多元的,雅俗共存,但主流是严肃的、有意义的。
    D.简单、随意、新鲜的围脖创作,能使每个无名草根成为明星。
◎ 2011-2012学年人教新课标A版陕西省宝鸡市大余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________________,红巾翠袖,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__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5)今君与廉颇同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惧殊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请结合你对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了解,扩写《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词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①侧重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
            哲人说:在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
            ……
            请就以上材料,围绕“种子”,展开联想,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定风珠
    魏继新
            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小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唯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气息。
            小镇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杀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去卖。却也不知何故,他的猪肉极好卖。他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于是,便沽些酒,买些油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当然,担子里便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夫总是把它们用信纸包好,作上记号。他虽看上去五大三粗,心却极细,从不会错,加上有的是力气,也乐此不疲,如此一来,人缘极好,镇上人把自己喂的猪,也往他那儿赶,所以,日复一日,小日子倒过得十分滋润。
            屠夫有一杀猪用的案桌,矮脚宽身,是祖上传下来的,虽然开裂了,且血痕累累,年复一年,连木质也看不出了,屠夫对它,却十分钟爱,用起来也十分顺手。一日,镇上来了一老客,此人打扮倒也入乡随俗,穿了蓝布罩服,布底沿口鞋,只是银须飘飘,颇有些风骨:据云,此人乃名中医,回祖籍省亲的,偶尔也给镇上人看病。不知何故,却对屠夫的杀猪感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不去。屠夫为赶生活,杀猪时间是极早的,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老者便来了,目不转睛地看。屠夫是个直爽人,见状,便嘿嘿地笑了,说:让老人家见笑了,我手艺不精呢。
            老者微微一笑,说:你手艺倒是极好,人也不错,不过,我不是来看你杀猪的。
            屠夫大奇:那你看什么呢?
            老者说:我是看你案桌呢。
            屠夫不解。老者问可否转让,愿出钱购买。屠夫说:区区一破桌,你愿要,便拿去吧。老者便说:那我代病家谢你了。不过,我将赔钱给你置买一新案桌。我隔七日后来取,这七日,你仍在此桌上杀猪吧。
            七日后,老者至,见屠夫亦置新案桌,并言:你既为病家故,我何可让你破费,并置这新案桌送与你吧。老者大惊,急问旧案。屠夫曰:我已劈矣。且见一巨大蜈蚣,伏于案内。
            老者遂长叹一声,仰天曰:民风淳朴如此,我何言!
            于是,老者告知屠夫:此蜈蚣伏案内,日日以猪血为食,到今日,已逾百年,取出剖开,腹内有一珠,名曰定风珠,可治百种之疾。我存有私心,怕说出来被你敲竹杠,故此未言明,谁知竟毁于一旦矣!我要这新案桌,又有何用呢?以我这等褊狭之心,如何治世救人,真让人汗颜!老夫碌碌一生,看来仍是心不达、艺不精矣!
            言罢,大笑而归。倒是屠夫,常听人言及,他到手的富贵,竟被丢了。屠夫听罢,也无懊悔,只笑曰: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
            屠夫依然每日杀猪卖肉,乐此不疲。倒是老者,闻听此言后,仰天叹曰: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达、艺不精,而且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遂摘牌罢医,不再悬壶矣。
    1、小说第一段所写“小镇”有什么特点?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小说以“定风珠”为题,有何妙处?请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屠夫杀猪用的案板“是祖上传下来的”,并且“开裂了,且血痕累累” ,这些细节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必要的合理的铺垫。
    B.“其时山洼里云摇着破碎的夜晚,山顶上刚流出血红的黎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极富特色,既渲染了悲凉气氛,又暗示定风珠被毁的悲惨结局。
    C.小说为我们塑造的屠夫生活在世风淳朴的环境中,其形象令人敬佩,其古朴性情与老者的“偏狭之心”构成了鲜明对比。
    D.老者性格坦直,能自省,见杀猪案桌已毁,便告知屠夫案桌秘密;在屠夫言行的感召下,更是“摘牌罢医”,表现出对做人境界的极高追求。
    E.小说按照时间顺序铺排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运用了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以及细致的心理描写。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通“向”)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者皆称博望侯,以取信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选自《汉书·张骞传》)
      注:①堂邑父:姓堂邑,名甘父,是中国汉朝时的西域胡人,为堂邑县一贵族家奴仆。②传: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③凿空:凿开孔道,指开辟通往西域之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必匈奴中              更:经过
    B.汉之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赂:贿赂
    C.即大夏而君之            臣:使……臣服
    D.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    结婚:指结为姻亲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与共击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骞与其属亡乡月氏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堂邑父奉使君    请以秦之咸阳赵王寿
    D.诸后使皆称博望侯    乃使其从衣褐
    3、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B.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C.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D.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