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现代诗文测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气bǐng hái lán 伤chuāng yán
    B、执niù 栏zhà 米xiān 莴苣wō jù 写zhuàn
    C、瓦fēi lìn 子shī tái zǎo
    D、血dié 箫shēn 乎jiǒng 荆D棘jīng jí
  •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
    A、掩映     汽艇    簿册     罐头     抠打    纽扣    摘星揽月                       
    B、宣纸     文采    机缘     戊戌     步履    浮藻    绿草如荫
    C、漫江     寥廓    沧茫     褪色     颓圮    型谱    胆战心惊
    D、绯红     菜篮    缘由     废墟     气概    窒息    短小精悍
  • 横线处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_____,然而在这样的生活________中,________预定《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A.寥落   艰难   毅然
    B.稀少   艰苦    居然
    C.冷落   困难   欣然
    D.稀少   艰难    毅然
◎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现代诗文测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
    B.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C.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
    D.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 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______,______。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A.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B.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C.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D.常常吓得路人失魂落魄,但它忠实地看守着我们的安全
  • 下列文学常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狗包弟》——巴金——散文    
    B、《荆轲刺秦王》——刘向——历史散文
    C、《雨巷》——戴望舒——诗歌      
    D、茅盾——《包身工》——报告文学
◎ 201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现代诗文测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1.“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中“此”指代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煤的形成”作比,它的本体是什么?如何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引用陶潜的诗句有何用意?寄托了作者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①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
      ②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③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
      ④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第⑤段特别写到一位姑娘的照片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1.第三自然段是如何描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的?这个情景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篷头、赤脚,一边扣着纽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这句话有什么语法特点?说说它的表达效果,“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1.第一节中两个“包袱”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作者说的“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