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新课标人教A福建省建瓯二中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名句名篇背诵:
    (1)_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何妨吟啸且徐行。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
    (5)______________,瑞脑销金售。
    (6)这次第,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
    (9)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
    (10)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金 (ɡé)  (zuō)坊     (cén)远目    户盈罗(qǐ)
    B.螺(jì)      (qiào)      无语凝(yē)    (wèn)英雄泪
    C.罪(qiān)      (huò)     沐猴而(ɡuān)    羽扇(lún)巾
    D.(zhà)栏     (hái)骨    乍暖(hái)寒    令人(zá)舌 
  • 下列各句中文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哪怕眼前这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混混噩噩,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
    B.那是一颗振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的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C.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蛊惑,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D.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 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B.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C.所以开明的行政者对于民意是顺水推舟的,民意得到畅达,社会也就健全地发展了起来。
    D.似这等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在他眼里都算不了什么的。
  • 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信义安所见乎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 2011-2012学年新课标人教A福建省建瓯二中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君何以知燕王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子卿尚复谁为乎
  • 对下列句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下
    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阙氏归汉——阴:阴谋
    C.舆归营——舆:抬
    D.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绝:断绝
  • 下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          
    B.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
    C.以货物与常——货物          
    D.单于出猎,独阙氏子弟在——子弟
  • 文言文阅读。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赢米为之——直:通“值”,买     
    B.王惊至再——谢:拒绝
    C.帝命谦口其罪——数:列举            
    D.上下无志——固:坚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十三年兵部左侍郎召——洎牧谗诛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不效治臣罪——于其身也,耻师焉
    D.帝忧形色——会西河外渑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B.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C.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D.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临家。
    (1)这两首诗歌咏的对象和抒发的心情有何不同?请在空格中写出答案。
    杨诗  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诗  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下联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2012学年新课标人教A福建省建瓯二中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用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博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
    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分析孔子“勇”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宝玉生日,宝玉房里的丫头号们决定凑份子单给宝玉过生日。宝玉提议占花名儿,但丫头们都不识字,便拉来了钗、黛、李纨和探春、香菱等人。游戏开始,宝钗掣的是一支牡丹,探春的是杏花,湘云的是海棠,香菱的是并蒂花,黛玉的是梅花,袭人却取了一支桃花。
    B.妙玉祖上是读书任宦之家,自幼多病,入了空门方才好些。她极通文墨,性情骄傲,刘姥姥进庵时喝的茶杯,她嫌脏弃之不收。就是贾母也不如宝钗黛玉能吃到她的体已茶后来尘心未尽,打禅时走火入魔,梦到惊恐强盗之事。不想贾母送殡之时,果真被贼人掳去,后不甘受辱,跳河自尽。
    C.贾雨村在姑苏城乡宦甄士隐的救助下上京赶考,考中进士,选为知府,不想不到一年,因恃才侮上,革了官职。后到林如海家,为其五岁的女儿林黛玉做家教。最后在旧友冷子兴的点拔下,借林如海与荣府之关系,得以补授应天府。
    D.贾府房里的赵姨娘和其子贾环一向嫉妒宝玉,常在贾政面前大放谗言,宝玉挨打中有一条原因就是贾环诬宝玉强奸王夫人的婢女金钏并逼得金钏投井自杀。此外贾环还曾推灯烫伤宝玉的脸不说,母子二人还曾请人使法,宝玉和熙凤好端端的忽然癫狂发病,几欲死去,吓坏了众人。
    E.宝玉邀请黛玉、宝钗等建一诗社。适值贾芸送来两盆白海棠,诗社就起名“海棠社”。大家兴奋之极,纷纷取个别号助兴。钗、黛、宝玉、探春分别叫做“蘅芜君”、“蕉下客”、“怡红公子”、“潇湘妃子”、“稻香老农“李纨自荐为掌坛。
  • 简答题:
    简述《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主要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上海1972
    田洪波
      其实,1972年的秋天与往年没什么两样,几阵秋风扫过,便吹黄了绿叶,摇弯了稻穗。
      但对于16连的小上海许鸣久而言,母亲病危的电报讯息犹如无垠的稻田,在秋风的吹拂下波浪起伏于他19岁的心间。他扔下刨粪的锄头,面冲西南方向虔诚地跪下,凄惶地向着碧蓝的天宇喊了一声“我的亲娘啊”!
      许鸣久是16连为数不多的上海知青,长着一张眼睛含笑的娃娃脸,因此知青们都习惯喊他小上海。
      其实这个绰号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小上海为人比较小气,有一次探亲回家,回来时只给同寝室的战友带回八块大白兔奶糖。每月15元的工资收入,他除了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外,就是隔三差五到十几里外的山民家中,采购一些黄豆、花生之类的农产品,宝贝似的寄给上海的父母。
      还有一点,知青们也不太买小上海的账。一般田里干活,知青们总能摸到青蛙、泥鳅、黄鳝什么的,尤以小上海抓得最欢。回连队后大伙用锅蒸了吃,小上海总是很在意自己分到的那一份。
      小上海的绰号由此在他19岁时传了开来。
      小上海秋天回的上海,却是在初冬才回到19连的老巢。
      他瘦得几乎没了人样,不到一百斤的身体仿佛随时会被凛冽的寒风刮倒,原本含笑的眼睛已经完全塌陷,这使他看上去有点儿像阿尔巴尼亚人,而且他的唇上蓄了胡须,让他那张娃娃脸多了几分沧桑。
      他的左臂上戴了黑纱。
      他向队部领导和大家汇报说,他回上海的第二天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倍受打击,几乎一夜就白了头发,他于是每天小心陪着父亲,给他讲连队里的事儿,抚慰父亲心灵上的伤痛,直至假期临近才与父亲抱头痛哭地作别。
      这次回来,他没给大家带任何东西,但没人责怪他。
      其后的日子,孤苦一人的父亲成了小上海无尽的牵挂,他们开始频繁通信,诉说彼此的思念之情。
      这时候的小上海也似乎更小气了。
      那会儿的粮食是连队定了量的,个大的每月50斤米,个小的或女同志只有不到40斤。小上海自然就在个小的行列。一天劳动下来,大家常常吃不饱肚子,就有人抱怨着私下里骂娘。
      小上海却琢磨着买来大碗,每餐打两次饭。第一碗饭吃过后偷偷把碗洗净,再排队去打第二碗饭。他的把戏很少有人发现,等大家醒过神来时,连队领导已经开始注意地盯住每个人的饭碗了。
      北方的冬天经常刮大烟泡。土地连着冰茬很难刨动,这无疑增加了劳动难度,结果在一天夜里,弱不禁风的小上海就被流感击倒了。一连几天高烧不止,还说胡话。起始,有几个知青战友兴灾乐祸——省吧,这回患病看你怎么省!但连队里有经验的东北战友还是全然不顾这些,一天几趟地往大队合作医疗站跑,自己垫付了药钱,让赤脚医生开回诊病处方,提回来大包大包的中草药,一锅接一锅地煮给小上海喝。服完药,还用一枚铜质小钱,滴上几滴菜油,轻轻为小上海刮背,把小上海刮得哭爹喊娘,全身红紫。然后,用被子把他严严实实捂上,弄得小上海很快大汗淋漓。
      几天功夫,小上海就可以下地干活了。那东北战友垫付的药费,也被小上海执拗地一次还清了。但大家发现,大病初愈的小上海更加勒紧了裤带,似要把生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弄得大家都很心疼他。
      也许1972年注定要与小上海过不去。在一个休工的晌午,小上海接到了亲属的电报:父病危速归。小上海看到电报眼泪就在脸上横飞,他几乎是跟头把式地离开的连队。
      从连队到车站要走大约十里的路程,大家望着漫天飞雪中踉跄的小上海,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一周以后连队接到了他的信。
      他在信中告知了回连队的日程,并希望多去几个人到车站接他。连队领导唏嘘着安排了四个人。
      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小上海的身影是那么的单薄,那么的不惹人注目,但大家还是很快发现了他。他臂戴黑纱,肩上扛着军绿色旅行包,旅行包前后沉甸甸地用绳子串在一起,挂在他的胸前和背后。看到连队战友,他嘴唇颤抖,一下子瘫在了地上。大家急忙上前搀扶他,并帮他从肩上卸旅行包。但小上海却用手护着旅行包:“现在全家都在我身上啊!”接着他就泣不成声了。大家这才断断续续知道,前面旅行包里装着他父亲的骨灰盒,后面背的则是母亲的。
      知青战友们几乎是一路走一路哭,才把小上海架回连队的。
      傍晚,下工回来的知青战友们都知道了这个消息。没有谁指令,每个人都哭泣着跪在了小上海父母的骨灰盒前。
      小上海坚持要为父母守灵三天,并且掏出身上的所有钱,让战友去镇上买来了点心和罐头。
      事情也惊动了连队领导。他带领大家选取了一块向阳的墓地,在下葬那天悲怆地对大家说:“知道吗,许鸣久其实不是二老的亲生儿子,他是小时候在车站被拣破烂的老人家抱回去的。”
      “鸣久!”有人大声叫出了小上海的名字,然后一双双粗糙的大手紧紧地握了上去。
      一时间泪雨纷飞。
    (1)知青们为什么叫他小上海?小上海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连队领导的一番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小上海1972》展现的是从丑到美的剧烈碰撞,大丑即大美。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小乐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在作文中说,将来的志愿是当戏台上的小丑,老师给了“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的评语;暑假小乐在厦门与某外国小学夏令营一起活动,外国教师听到小乐这个将来的志愿,高兴地说:“真期待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